關注 | 1.5萬家企業問卷調查!調研表明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外貿形勢的主要困難

紡織器材在線 發佈 2024-01-06T19:51:36.622689+00:00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從已回收的廣交會1.5萬家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遇到的主要困難,這和預期是一致的,今年的外貿形勢嚴峻複雜。

近期,周邊國家地區的外貿數字降幅較大。海關總署公布的前兩個月中國外貿數字,也呈下降趨勢。


商務部談外貿形勢:

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主要困難


由於世界經濟總體復甦乏力,當前外貿領域的主要矛盾是,外需走弱、訂單下降。國務院新聞辦4月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13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有關情況。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從已回收的廣交會1.5萬家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遇到的主要困難,這和預期是一致的,今年的外貿形勢嚴峻複雜。

王受文指出,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外貿所具有的競爭力、韌性和優勢。國內經濟在復甦對進口產品的需求有一個牽引力。國內經濟的復甦,對產品出口提供了推動力。

從外貿結構來看,傳統的製造商品,如服裝、玩具等受海外需求市場疲軟影響,出口增長放緩。前2個月國內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出口下降18%,鞋、帽等生活類製造商品出口下降13.5%。但機電產品出口增長0.4%,占出口總額的58.0%。

商務部研究院一位專家表示:「前兩個月數據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還是要辯證地看,從3月份以來的趨勢來看,可能會進一步向好。此時更需要進一步出台一些措施穩住外貿規模,實現外貿的高質量發展。」


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


我國與發達經濟體的貿易比重較高,但是,從外部環境看,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貿合作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顯然更多。就美國而言,美國在我國外貿出口上,一直以來都是最大的客戶之一,2022年更是占據了我國出口總額的16%。但是這一優勢今後能否持續?

「中美貿易今天看起來很紅火,背後的壓力不小,因為雙方的貿易產品結構都是需求彈性最小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

從去年的出口數據看,我國對美國、東協、歐盟的出口數據非常接近。2022年我國對美國的出口達到了5萬億以上,增長3.7%。與東協和歐盟的貿易也是大頭,分別為6.5萬億和5.6萬億,分別增長15%和5.6%。

2023年前2個月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下降13.1%,出口下降12.4%,進口下降14.1%;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貿易總額增長0.5%,出口增長1.7%,進口下降1.0%。目前,新興和其他市場占中國外貿出口份額的55.5%,高出傳統市場11個百分點。

自2019年起,東協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今年前2個月中國對東協貿易總額增長1.3%,出口增長9.0%,進口下降8.3%。中國與位列第二的貿易夥伴歐盟貿易總額下降10.0%,出口下降12.2%,進口下降5.5%。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總額下降17.4%,出口下降21.8%,進口下降5.0%。

「如果今後中美貿易出口持續下降,美國市場在不遠的將來下降為第二大出口夥伴,歐盟和東協市場能不能保住?因此,如何著力穩住發達經濟體市場對於拓展外貿增長空間非常重要。」張燕生表示。

國內消費緩慢復甦將支撐外貿進口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全國網上零售額20544億元,同比增長6.2%。國家連續出台多項穩增長和促消費政策,並不斷細化以提高政策效果。最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增長5%左右的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國內就業和收入增長預期增強,將保障消費基本盤,從而有力支撐進口擴大,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新機遇。當前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期待值不斷提升,廣交會、進博會、消博會、服貿會等展會也成為外國商品與服務進入國內市場的重要平台。


國常會重磅部署穩外貿


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重磅部署:要針對不同領域實際問題,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有關政策,實施好穩外貿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

要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引導企業深入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和東協等區域市場。

要發揮好外貿大省穩外貿主力軍作用,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強政策協同效應。

從今年前2個月發布的數據看,全國外貿前五大省份的排名相對穩定,廣東繼續在進出口規模上搖搖領先,穩坐頭把交椅,其次為江蘇、浙江、上海和北京。

然而,作為第一外貿大省的廣東,今年的外貿形勢不容樂觀。3月24日,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0872.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4%。其中,出口為7073.8億元,同比下降10.4%。

業內分析認為,廣東1~2月出口下降,主要是因為廣東出口規模位居全國第一,以及主要出口市場為歐美,因此受到歐美消費低迷的影響衝擊最大。

為全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商務部已展開部署。此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商務部將持續密切跟蹤形勢,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穩住外貿訂單。發揮駐外經商機構作用,做好貿易促進工作,支持外貿企業赴境外參展、對接洽談。支持中小微企業以多種形式參加境外展會。辦好廣交會等重點展會,加強對境外採購商的招商招展。指導企業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增強接單信心。

二是穩住外貿主體。會同各地方、各相關部門指導企業用好普惠金融、穩崗就業等普惠性政策。發揮各類金融機構作用,進一步加大對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信貸支持力度。

三是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充分利用好穩外貿相關工作機制,及時了解、推動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問題,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其實真正影響中國外貿的不是價格,不是經濟,不是利潤,我們可以在國與國之間的地方進行突破,比如中國的地方和美國的地方、和印度的地方、和歐盟的地方之間很容易形成利益共同體,各個地方可以從這方面進行突破去做點事。」張燕生說。


編輯整理自全球紡織網、紡織面料平台

https://www.tnc.com.cn/info/c-001001-d-3731027.html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