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新式水軍」,連狗狗都被拉來當托,尷尬鬧劇笑得頭掉

柳飄飄了嗎 發佈 2024-01-07T15:14:35.316033+00:00

國產片禍害完人類,又開始殃及動物界了。嗯,這詞條沒在玩梗,就是字面意思的「狗哭了」。十年前《我是歌手》被曝安插職業觀眾,雖被節目組矢口否認,但這一特殊職業卻正式暴露在了大眾視野里。

你敢信?國產片禍害完人類,又開始殃及動物界了。

#電影營銷 狗都看哭了#

嗯,這詞條沒在玩梗,就是字面意思的「狗哭了」。

狗子本狗大概不會想到,有一天會被拉到鏡頭前把眼睛閃得通紅,再被配文「感同身受」「眼眶濕潤」。

智人你們戲要不要這麼多啊?

最可笑的還有那句文案——「這是集體教育片」。

人類自我感動下就差不多了,倒不必想著給寵物灌輸忠孝文化。

狗子何辜?

來源|@長沙政法頻道

沒想到,「哭托」這門生意已經進駐動物界了。

幫大家喚醒一些死去的記憶。

十年前《我是歌手》被曝安插職業觀眾,雖被節目組矢口否認,但這一特殊職業卻正式暴露在了大眾視野里。

來源|人民網

而相較之前的震驚,如今的我們對這一現象大概早已見怪不怪。

但,當「托兒」們入侵電影院後,奇觀還在默默升級。

例如,時不時就能看到明星在首映禮上哭成水龍頭。

淚腺發達如霍思燕,去年就被曝十場電影哭了五場,身邊幫擦眼淚的對象也從老公杜江、兒子嗯哼換到閨蜜熊乃瑾,還能場場哭出新意。

因此,被網友調侃她是不是找了電影院兼職。

來源|豆瓣@一番星

這演得不比戲裡強多了?

當然,在這個領域,專業演員畢竟不如素人對大眾有說服力。

於是有人開始為電影首映禮招聘能哭又能吹的觀眾。

要求高的,腳本甚至精細到「哭到眼鏡模糊」「破涕為笑」的具體場景。

已經是不少一線明星都難以駕馭的表演難度。

來源|@劇綜達人韓梅梅

如今不少電影官方放出的宣傳視頻,既像《我是歌手》觀眾再就業現場,更像是素人版《演員的誕生》競技場。

總有那麼幾架攝像機瞄準觀眾席,隨時捕捉比電影更入戲的killing part高清直拍。

若恰巧趕上電影本身差點意思,反襯出的效果就更獵奇了。

某瓣一星扎堆的爛片王,觀眾哭得好像眼睛進了辣椒麵,都無法分辨是被感動到了還是刺激到了。

要麼光打雷不下雨,你都感覺到小姐姐強迫自己抽抽的不易。

按說,現下流行的這類情緒營銷,主打的是一種情緒共鳴,演得越逼真才越接近成功。

但在短視頻這一主戰場,逼真不如吸睛

短短几秒間抓人眼球的劇本才是流量密碼,曝光度才是一切。

但,寫狗血劇本也不是門檻很低的活計。

如今「哭托」界的創作力顯然已經跟不上擴張速度,因而各家劇情的查重率也已高到了令人髮指的水平。

比如這個——《女孩獨身觀影險哭暈,路人遞紙送花表真情》。

瞧啊,她45度抬頭望天長舒一口氣的樣子,好米!

等等……這劇情在同一個電影院咋還重映了一遍?

這很難評。

說它專業吧,它劇情和銀幕上放的一樣貧血。

可說它敷衍吧,它有分鏡、有BGM、甚至有鏡頭語言,可能比銀幕上放的還認真。

@狐廠娛樂觀察就曾報導過,營銷方會根據電影的內容和宣傳點寫腳本,定製表演。

某種程度上,「托兒」就是實體化的水軍。

來源|狐廠娛樂觀察《電影首映禮,給短視頻打工》,山今

比如為了突出「觀眾」怎麼對電影真香,就安排一場變臉reaction。

從起初看不進去,到沉浸式觀影后被嚇到在座位原地彈跳,最後偷偷抹淚。

為了宣傳金句,就安排一出女孩被男友冷暴力,被電影台詞激勵後瞬間清醒、果斷轉身的大女主爽劇。

若是為宣傳服務,也還罷了。

有些跟電影本身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劇本,簡直是可以判刑的程度。

仨男的演的喜劇電影,姐們在觀眾席演什麼姊妹情深《小時代》呢?

更想不通,倆小伙偷瞄隔壁情侶,最後仨男的被嚇到抱在一起的離譜情節,是想表達什麼?

從電影營銷的經驗看,不管是最初的《前任》系列,還是去年春節檔《長津湖》用原型故事席捲短視頻平台,觀眾所排斥的,並非拿捏住人的情緒共鳴的營銷,而正是沾點欺騙屬性的誘導。

就像《明日戰記》起初票房不理想,於是官方逮著主演古天樂拍了個這樣的煽情視頻。

你看,古天樂不是真正的快樂。

你看,他還忍不住淚灑活動現場(後澄清沒哭,只是抹眼角)

拼湊一下,就是一段我見猶憐的「賣慘」視頻。

蹭上大眾情懷,總歸會有些效果。

只是,過度營銷依舊是很容易遭報應的。

很多電影雖然贏了票房,但消耗了口碑,自砸了招牌。

至於映後互動環節,以前是媒體、觀眾的逼供環節,如今也成了托兒們的整活現場。

送禮的,表白的,以及……拉橫幅致謝的。

若是情真意切,倒也無傷大雅。

只不過當營銷捨本逐末,反變成首映禮的重點,就讓人有點痛苦了。

聽「托兒」講故事、假求婚、說土味情話,或是偽裝身份提問題……

一場活動下來,基本得不到關於電影的有效信息。

來源|娛理《一場首映40個托兒,當代電影營銷已經卷無可卷?》

比如某愛情電影的首映禮上,有個男孩向喜歡了很久的女孩告白被拒,中間還不小心打翻了爆米花,散場後留下來打掃衛生。

乍看還蠻慘的,奈何劇本卡bug。

誰告白掏戒指啊?!

不止「托兒」,主創也常淪為被支配的對象。

某電影首映時就曾安排黃軒和楊子姍這倆社恐,面對面尬玩憋笑挑戰。

倆人直接糊弄過去,黃軒還不忘控訴:我覺得這很尷尬,誰想出來的環節?

來源|@鳳凰網電影

一堆鬧劇看下來讓人感慨,或許如今最缺的不是熱鬧氣氛,而是自由真實的氛圍。

當年《紅色戀人》在北京有一場,如今看來可能都稱得上「事故」的首映禮。

因為觀眾提問的問題跟電影完全不搭嘎,卻都是真情實感的。

有人關心主演張國榮的職業規劃,有人則現場求證他是不是真的退出歌壇。

- 我聽說張國榮先生是退出歌壇了是嗎?

- 啊?我退出七年了你都不知道(一本正經)

來源|嗶哩嗶哩@榮小蜂

甚至還有的問題串到別的戲,語氣認真到透著七分離譜三分幽默:

你在《九星報喜》裡的長頭髮,是練氣功長(出來)的嗎?

來源|嗶哩嗶哩@榮小蜂

這種沒有篩選和過濾的確亂來,但它可貴在一種未被生硬修飾過的生趣。

觀眾能暢所欲言,嘉賓雖然常被打得措手不及,倒也真實可愛。

反觀如今,越來越像一場托兒行業峰會+娛樂圈人情派對。

到場的任何一個有名沒名的人,都可以是托兒。

來源|狐廠娛樂觀察《電影首映禮,給短視頻打工》,山今

「托兒」之於電影,無非是一種傳播營銷的手段。

怕只怕,當電影為了營銷變成高能片段的拼貼,當華麗的營銷繼續成為劣質作品的遮羞布,普通群眾被混淆了視聽,行業變得畸形,便成了惡行循環。

有機會參加首映禮的觀眾畢竟是少數,對尚在觀望中的觀眾來說,他們的反饋就像一根試毒針。

但如今,銀幕上演的,觀眾席里看的,誰是毒還說不準呢。

可悲的是,針戳得破國產片虛假的謊言泡沫,卻戳不破貴圈人厚如城牆的臉皮。

自己就想完蛋的,你用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他們真以為自己的片子能看哭人?

可能吧,只是不一定是他們理解的那種「看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