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臨江而建的核工廠,荒廢幾十年依舊很氣派

憶三線 發佈 2024-01-07T20:23:51.511758+00:00

一九六四年,美國全面擴大侵越戰爭,並把戰火燒到我國海陸邊境,加上中蘇關係全面破裂,我國面臨著來自南北戰爭的威脅。

一九六四年,美國全面擴大侵越戰爭,並把戰火燒到我國海陸邊境,加上中蘇關係全面破裂,我國面臨著來自南北戰爭的威脅。為了防止可能的入侵,舉全國之力將東北、沿海等重工業的機器和設備,轉移到內地相對較隱蔽的山溝或偏遠地區,這是一場盛大的自強運動,史稱三線建設。

宜昌市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東三面群山環抱,這片土地上曾是三線建設的重點區域。一個個代號工廠在宜昌建成投產,如715、710、403、404等等。

在宜昌西陵峽畔蓮沱村,千間紅磚紅瓦建成的樓房,密布在數百畝山地上,往往望去,頗有幾分氣勢。這些樓房便是一座三線軍工廠留下的遺產,隸屬於核工業部的827廠,計劃是建設重水反應堆和核廢棄處理廠。

1970年12月,827廠開始動工建造,一大批風華正茂年輕的工人、工程技術人員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號召,聽從黨的召喚、服從祖國的安排,來到813,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建設當中。最多時動用宜昌、秭歸、沔陽三縣民工多達1.8萬人,此等陣仗在當時也是罕見。

工廠只有代號沒有廠名,足見827的保密度極其的高,安保工作也極為嚴格,24不掉崗,站崗都是真槍實彈的現役軍人。還設有明哨、暗哨和流動哨,巡邏隊不定期巡邏,閒雜人等一律不准靠近。廠區和工作間、實驗室都在山洞裡進行,四周叢林環繞,極其隱蔽。

80年代,隨著國際局勢和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轉變,827廠也開始向民用轉型。後在國家關、停、並、轉、遷的政策中,該廠職工開始支援其它核項目,並於1987年所有職工搬遷完畢。遺留資產部分由三峽大學承租,成為校外科研觀察基地,部分則處於閒置狀態。

一排排樓房靜靜地在那裡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榮辱興衰,好像在訴說著它們的來世今生;空空蕩蕩的車間廠房,瘋長的雜草,年久失修、低矮破舊的房屋,有著英雄暮年的滄桑感;牆壁上留下的時代的標語依舊清晰可見,仿佛訴說著三線建設者對祖國的一往情深。


如今827廠更是一座空城,面對這些殘垣斷壁,身處和平年代的年輕人,恐怕難以想像,當年是何等的艱辛才能建造這樣一座工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