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月燼明》的服化道,吊打一眾古偶劇

知東營 發佈 2024-01-07T20:44:16.932680+00:00

《長月燼明》一定榜上有名。自6號開播起,社交平台上,便不乏關於它的討論。昨天是「陳都靈新造型一出我就死了」,今天是「白鹿黑化妝容好帶感」。

如果問最近關注度最高的古偶劇是什麼?


《長月燼明》一定榜上有名。


但出圈的不是劇情,而是服化道。



自6號開播起,社交平台上,便不乏關於它的討論。


昨天是「陳都靈新造型一出我就死了」,今天是「白鹿黑化妝容好帶感」。




有網友一邊被劇情虐得嗷嗷叫,一邊高喊著「新造型再來點」。


更有一些觀眾給出評價——


「終結『喪葬風』,就是它了。」



《長月燼明》果真能「救」古偶服化道嗎?


讓人耳目一新的「敦煌風」


如果說近幾年大多古偶劇的服化道,在觀眾眼裡是「喪葬風一條龍」,那麼《長月燼明》可以算雲霄飛車,帶觀眾直達敦煌快樂老家。


在《長月燼明》籌備初期,製作團隊的成員們特地跑去敦煌採風。




在參考了敦煌壁畫裡建築文化特點後,製作團隊確定了《長月燼明》空間設計概念——


「舉頭見神宇,低頭望蒼生。」


凡人與神跡建築之間,要凸顯出距離感和儀式感。




衡陽宗,設定上為仙派首宗,坐落在天柱靈脈之上,建築風格便脫胎於傳統廟宇,塑造神聖、莊嚴之感。




男主母國景國,位於北方。宮廷大殿的建築風格粗獷硬朗,材質以木、漆結合青石為主。


整體色調濃郁厚重,大量的壁畫,訴說著這個朝代的歷史和文明。




環境到位了,造型更不能拉垮。



《長月燼明》的服裝配色和設計靈感,亦來源於敦煌壁畫。




女主服飾參考了敦煌壁畫中經典飛天形象的色彩搭配,以⽢草⻩、篾⻩展現鳳凰涅槃。




女二的披帛、臂釧,以及持花手印,均從壁畫上的佛像考證而來。




衣服上的飄帶,經過多次剪裁嘗試,達到了「隨手一甩就可以飛起來」的效果。




什麼時候穿哪一件衣服,更有講究。


不僅要和劇情進展以及環境要匹配得上,還要體現人物性格的變化。


開場時,女主的身份是衡陽宗掌門之女,善良、不諳世事,造型上就以淡黃與白色,象徵清純與高潔。




穿越後,女主變成了驕橫跋扈的千金大小姐,那麼製作團隊就用毛絨凸顯嬌俏,配飾提升貴氣。




男主還是質子的時候,活得不甚如意,所以只穿一些灰色系的衣服,表現內心的孤寂淒涼,和人物的煢煢孑立。


隨著和女主感情的深入,衣服上逐漸有了色彩,加入灰藍、淺黃綠等淡色。


到了稱帝時期,衣服的材質變成了垂墜重磅的真絲面料,並點綴玉石裝飾,用來顯示身份的高貴。




主要配角的造型,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宗派大師兄,造型華麗穩重,突出能承擔一宗弟子安危的風範。




女二剛出場時,衣服以青、白兩色為主,塑造完美「白月光」形象。




隨著身份變得愈發尊貴,配飾逐漸變得華麗繁複,衣服上的花紋也更加精緻。


配合泛紅的眼尾,真實演繹「面若觀音,心如蛇蠍」。



有網友發現,在更新至今的劇集,和所有曝光片花中,還沒看到男女主有過重複的造型。


追劇就像在玩奇蹟暖暖,《長月燼明》服化道被誇上熱搜,是觀眾們對長久以來古偶「喪葬風」的報復性反擊。



看膩了的「喪葬風」,從哪刮來的?


在《長月燼明》之前,「為什麼神仙愛穿白衣服」,可以排進內娛未解之謎top10。


古偶劇每年批量生產,朝代歷史背景架空得五花八門。


有的熱度一騎絕塵,有的播出後查無此劇。


但這都不妨礙它們有個共同點,即,裡面的神仙,都愛一身白。


不僅主角要穿,配角也得一身白衣。




造型重疊度高達90%,放在畢業論文裡,查重都過不了。




追本溯源,這股「神仙就要一身白」的風潮,一開始是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吹起來的。


2017年「三生」爆火後,淺色系甚至是純白色衣服,就成了古偶劇中各大神仙們的主流穿搭。


中分披髮加素簪,為的是襯托出仙氣飄飄。




結果,如同流水線批發一般,各個劇里的神仙,都開始一身白衣走天下。


在天上日常穿,地上下凡穿還不算。


一些劇集在大婚的時候,也要設計一套白色婚服。




不分時候全員「披麻戴孝」,讓告白的動容場面,看上去索然無味。




但凡有特效加持的人物,身上就沒點顏色。



背景稍一虛化,人和場景就能疊在一起。




沒事兒來個西式宮廷風合輯,不顧角色與造型是否適配,拿著白衣模版生搬硬套。




天上地下,都活在同一個白色世界。


頭髮一披,蚊帳長袍一套,任誰看了都要說一句「寡淡」。





如果說糟糕的特效、廉價的影樓風布景,屬於預算問題。


演員們千篇一律、揚短避長的「喪葬風」流水線妝造,可就是主創團隊的糊弄了。


也不怪觀眾發問,「那可是天宮啊,怎麼動不動就一片白」。



《長月燼明》,還救不了古裝服化道


所以,神仙和修仙之人到底該什麼樣?


《洛神賦》裡說「仙人」,「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在沒有古偶這個概念的時候,華貴,是仙人形象的絕佳代名詞。


妝造往往莊嚴華麗,有傳統神話的洪荒之感。


即便服裝顏色素雅,也會綴以明璫寶珠,不讓人覺得單薄、死板。



再往十來年前數,遊戲改編的古偶劇橫空出世。


被人津津樂道的《仙劍奇俠傳1》,妝造貼合人物,到現在還經得起細看。


胡歌隨性的斜劉海,襯得少年清爽灑脫。


趙靈兒嬌俏可愛,著符合白月光形象的清淡妝容,服飾上也是小清新帶著少女的靈動。


立志要讓林家堡成為天下第一大幫的林月如,一身火紅,明艷動人。




到了《仙劍奇俠傳三》,還原遊戲人物造型更沒得說。


劇集造型保留了龍葵在遊戲裡,無縫切換藍紅二色的設定;給鬼火王一對飛上天的睫毛和一頭蓬亂的頭髮。




紫萱一身苗族風服飾,更添美艷。





無論是洪荒感、華麗風,還是遊戲風,可以看得出,神仙和修仙之人的造型選擇,絕不止淺薄的「喪葬一條龍」。


有人說,當下的喪葬風造型,屬於是守著金山要飯吃。



所為何來?


中華上下五千年,各個朝代風格不一。


漢朝莊嚴質樸、魏晉風流飄逸、大唐繁榮錦繡,細數出來,好幾本大頭部都寫不完傳統造型之美。


被稱為「古裝第一梳」的楊樹雲先生,負責了《紅樓夢》《上錯花轎嫁對郎》《唐明皇》等古裝劇造型。





如今他可以依據法海寺壁畫《帝釋梵天禮佛護法圖》復原的帝釋天,天衣飄動、神威肅穆。




若說這個還不夠靈動飄逸,那就再看看,根據北宋畫家武宗元所繪的《朝元仙仗圖》還原的造型。


五方帝君和眾仙,去朝見道教最高天神元始天尊,其中太虛司禁玉女衣袂飄舉、神態雍容妙曼。




拍出來細節,無需特效加持,自帶華貴精緻之感。




可反觀我們的劇集,還在「喪葬風」里掙扎。


《長月燼明》的出現,可以說是一次突破。


但這份突破的影響力有多大,還有待商榷。


一方面,《長月燼明》服裝配色合格,但真正到了劇集中,因為打光、妝效等原因,一些劇集片段驚艷度打折,甚至一度鬧出「改妝」的笑話。


主人公的髮型創新不大,依舊「披頭散髮」。





部分路人「甲乙丙丁」妝造還是套路感滿滿。依舊仙俠劇專用同款髮型,眉眼處理像流水線作業。




另一方面,縱觀不少待播劇,造型在「純素」「無素」的界限邊緣來回試探,「一步三回頭」,大刀闊斧的創新很少。


《狐妖小紅娘·月紅篇》,打出「還原漫畫」的口號。




男女主造型配色濃烈,各個配角也不輸陣,看得人眼花繚亂。




這邊色彩濃烈,「亂花漸欲迷人眼」,那邊還在純素色服飾,人物、背景傻傻分不清楚。




有人保守殘缺,有人用力過猛。有形無意,總看著不像樣子。


市場瞬息萬變,古偶劇造型將要走向何方,不得而知。


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劇方總想著「複製爆款」,造型團隊總想著「一鍵粘貼」,那麼古偶劇就永遠只能刮同一種風。

-END-

來源|新周刊微信公眾號,本文轉載自:談心社(ID:txs163),作者:談心社社長

聲明|文中圖片、視頻及內容均轉自原文章,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有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