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碳邊境稅即將生效,其他主要經濟體或跟隨歐盟腳步

第一財經 發佈 2024-01-08T18:49:50.967913+00:00

在近兩年的多方談判後,歐盟在兩天內迅速批准了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將氣候監管首次納入全球貿易規則。當地時間18日,歐洲議會在投票後正式批准CBAM。19日,歐洲理事會常駐代表委員會(Coreper)也將通過CBAM的立法。這意味著CBAM即將生效。

在近兩年的多方談判後,歐盟在兩天內迅速批准了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將氣候監管首次納入全球貿易規則。

當地時間18日,歐洲議會在投票後正式批准CBAM。19日,歐洲理事會常駐代表委員會(Coreper)也將通過CBAM的立法。這意味著CBAM即將生效。

CBAM是指基於碳排放量對一些行業的進口產品徵收進口稅的方法。其目的是保護歐盟製造商不因本地碳市場的高碳價而外遷,即防止「碳泄漏」;同時,由於該法規對有碳定價的國家給予優惠,這也能推動全球經濟體為碳排放定價。

但目前的進度並不等同於CBAM已被正式立法。下一步,該法規還需要歐洲理事會的投票通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歐洲議會的批准使歐盟達到了「另一個里程碑」。她敦促歐盟成員國對這些法律給予最後批准,以便它們能夠生效。

富而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羅德伯格(GeorgRoderburg)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歐盟現在提出的方案應被看作是向世界上其他主要經濟體提供的一種氣候解決方案。這可能是一個主藍圖,可以被其他國家所複製。但如果其他經濟體不這樣做,歐盟將面臨問題,因為它將擁有一個與其他經濟體的路徑不真正兼容的機制。

什麼是CBAM

歐盟是全球第三大碳排放經濟體。為了促成碳中和,該集團推出了名為「適合55」(Fit-for-55)的一攬子氣候立法計劃,即旨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的基線減少55%。2022年12月,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會的「三方會談」出現重大突破,達成了臨時和有條件的CBAM協議。

事實上,CBAM是歐盟碳交易系統(ETS)的一種補充。後者為企業的碳排放量設定了上限,但碳密集型的企業可以通過交易配額來合法排放。同時,為了保護生產歐洲碳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一些歐盟企業被提供了免費配額。

但超發免費配額不利於歐盟實現減排目標,減少發放則會刺激歐盟企業外遷。因此,「向外看」的CBAM成為了一種解決方案。它將對進口產品徵收碳稅,以確保歐盟自身的產業不會被境外沒有相同碳排放成本的企業所壓制。這樣一來,外國生產商為碳排放支付的價格將等於歐盟生產商支付的價格。

具體來說,為了減少每日計算的行政負擔,碳稅的價格將根據ETS拍賣的每周平均價格計算。從行業來看,CBAM一開始適用於碳密集型、難以削減碳排放的行業,比如鋁、水泥、電力、化肥和鋼鐵等。歐洲議會對CBAM的修正案擴大了範圍,將氫能供應商列入名單。歐盟委員會還考慮將範圍擴大至有機化學品和聚合物製造商。

羅德伯格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清單上那些相對容易運輸的貨物更容易受影響。例如,鋼和鋁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運輸和銷售的東西,但水泥則是更多在當地生產的東西。儘管這些商品都在名單上,但在實踐中,從其他國家進口水泥到歐盟的情況要少得多,因為運輸成本太高。因此,只有少數行業會受到實質性影響。

從時間表上說,歐盟提出了一個從2023年10月至2026年1月的階段性的過渡期。在此期間,進口商將有義務向歐盟提供報告數據,但不需要支付稅費。但從2026年1月1日起,進口商將有義務交出其產品所含排放量的CBAM證書。歐盟希望,歐洲貿易夥伴能利用這一過渡期,加速應對氣候變化,避免邊境調整。

舉例而言,2023年11月,一家荷蘭企業希望從南非進口1000噸鋁到鹿特丹。在當年12月底前,這家企業必須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一份CBAM報告,申報其鋁託運中所包含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內容包括直接排放(製造鋁的過程中排放的氣體)和間接排放(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電力所產生的排放)。

如果這家荷蘭企業無法獲得某個生產設施的主要排放數據,那麼將在計算中使用歐盟委員會基於平均數的默認值。但這些默認值可能高於實際排放量。從2026年起,企業將為每噸報告的直接排放量按照每周平均ETS碳價格購買CBAM證書。

據歐盟估算,在CBAM生效後,每年收集的碳邊境稅額將高達140億美元,這將被納入歐盟預算中。

對歐盟和歐盟之外的影響

羅德伯格說:「從歐盟的角度來看,不僅是第三國的生產者,進口這些基本貨物生產其他產品的歐盟進口商也可能受到影響,貿易公司也可能與此相關,因為CBAM機制對這些進口商有相當嚴格的責任制度規定。」

對於歐盟來說,現行的ETS免費配額規則將在2026年到2034年的9年裡逐步取消,而且速度逐漸加快。目前,歐盟還沒有提出出口退稅的政策來取代這些免費配額。而這可能會讓一些公司乾脆把碳密集型生產移出歐盟,替代的投資地點可能包括沒有碳稅的國家,或有更慷慨的補貼的國家。

羅德伯格認為,那些大量出口相關商品的國家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影響,例如,德國和鋼鐵工業較強的盧森堡。目前,那些碳密集工業往往在ETS系統中獲得免費碳排放許可證書,這個機制將在CBAM機制開始應用的大約10年內逐步廢除。

但除減少自身「碳泄漏」外,歐盟還希望CBAM激勵外國生產商減少排放,或鼓勵其他政府實施自己的碳稅制度。一旦第三國將其國家碳定價系統與歐盟排放交易計劃聯繫起來,第三國出口商將不再面臨CBAM支付。

CBAM已經引起了全球其他經濟體的注意,並面臨著效仿推出相同稅種的壓力。例如,如果美國在2026年前沒有通過聯邦碳稅制度,那麼美國對歐盟的出口商將面臨歐盟的進口關稅。現在,英國議會正在辯論是否引入碳邊境稅,美國國會中的民主黨議員與行業代表也提議立法設立碳邊境稅。

美國鋼鐵協會主席德普西(KevinDempsey)說,美國兩黨對這一想法的支持都正在增長。美國波特蘭水泥協會主席兼執行長艾蘭德(MikeIreland)認為,美國徵收類似的稅將能夠保護美國國內生產商。

據美媒報導,白宮已敦促歐盟為美國的氣候變化法規向美國出口商提供信貸,但這些法規沒有對碳定價,而只是為清潔能源提供激勵。歐盟官員提出,只有那些對二氧化碳明確定價的國家的出口商,才能享受邊境稅的減免。

「一旦其他大的經濟體引入類似的系統,那麼這就不會對各方再有傷害,因為你只是從一個碳邊境系統轉移到另一個,CBAM系統也考慮到了其他國家的排放許可支付,就沒有對全球貿易的真正影響。但這方面的最大問題是,其他經濟體將如何反應,尤其是美國。但是美國所傳達出的方法路徑是完全不同的。他們不想引入類似於證書交易系統的東西,相反,他們的第一個聲明是,他們想通過擁有更好的技術等方法減少碳排放,比如大量補貼新的生產方法。」羅德伯格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