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代表一到,澳大利亞風向變了,對美反擊,中國打開新的突破口

湘評中外 發佈 2024-01-09T01:10:14.790084+00:00

在美國不斷升級對中國的打壓之際,中國也在從多條戰線瓦解美國的圍追堵截。中法會談結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發出了「歐洲不能做美國跟隨者」的呼聲,在歐洲掀起了一場有關對華政策的大辯論,可以說,我們已經打開了歐洲方向的突破口。

在美國不斷升級對中國的打壓之際,中國也在從多條戰線瓦解美國的圍追堵截。中法會談結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發出了「歐洲不能做美國跟隨者」的呼聲,在歐洲掀起了一場有關對華政策的大辯論,可以說,我們已經打開了歐洲方向的突破口。現在,中國又在另一條戰線上主動出擊,並借著中澳關係重新回暖的風向,再次反擊了美國。

近日,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馬有祥前往坎培拉與澳大利亞農業部長默里·瓦特舉行了會晤,討論了兩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以及包括貿易在內的雙邊問題。瓦特表示,恢復正常貿易符合兩國的利益,因此那些影響澳大利亞出口的貿易障礙都應該被消除。這裡很明顯能夠看出,中澳不能開展正常貿易對澳大利亞的影響更大,現在澳方對恢復兩國貿易的主動性更高。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兩國最近這段時間,特別是進入今年之後,高層互動十分頻繁。去年11月,中澳領導人在峇里島G20峰會期間舉行了會晤,次月底澳外長黃英賢也成功實現了訪華。在外交層面的關係開始回暖之後,中澳各部門之間的接觸也提上了日程,今年到現在為止,中澳商務部、國防部、外交部,包括上面提到的農業部的官員,都已經舉行了雙邊會談。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澳大利亞工黨政府去年上台後,改變了上屆莫里森政府對華強硬的態度,開始從務實的角度與中國接觸,並釋放積極信號緩和兩國關係。但我們也要看到,中澳在一些問題上還是存在分歧,比如在美國幫助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的問題上,澳大利亞似乎並不想回頭。

從這個角度來看,澳大利亞不會像俄羅斯那樣完成「脫歐入亞」的身份轉變,但站在中方的角度來說,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讓澳大利亞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我們所希望的只是澳大利亞能夠在制定對華政策時不受或儘可能少受美國影響,在涉華問題上不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更不要變成美國對抗中國的「急先鋒」。只要澳大利亞能做到這些,我們就算從「印太戰略」中撕了一個口子,反擊美國對中國的圍堵。

另外,在美國近來圍繞南海周邊動作不斷的情況下,中方如今需要在南海方向對美國進行反擊。在南海內側,美國已經讓菲律賓倒向了自己一邊,並且還在不斷拉攏越南等其他周邊國家。

而在南海外側,面積最大,而且美國傳統盟友的澳大利亞,自然就是最重要的對象,澳大利亞此前已經表露出了可能會加入美菲南海聯合巡邏的意願,阿爾巴尼斯政府會將這一意願最終落地,很可能取決於接下來中美在澳大利亞方向的博弈。如果能穩住澳大利亞,那麼美國就難以將南海問題進一步擴大化。

穩住澳大利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澳大利亞與中國沒有根本性的利益衝突,但基於以下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它不得不受到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一方面,澳大利亞作為一個靠近亞洲的西方國家,受美國意識形態的影響,在戰略安全方面對美國有著極大的依賴;另一方面,澳大利亞雖然是一個地區性大國,但因為天然的地緣劣勢,他們一直擔心自己被隔離於世界舞台之外,希望搭上美國這艘船進入世界舞台的中央。

澳大利亞在美國面前幾乎沒有說「不」的權力,他們最多只是在一些問題上有相對靈活、務實的操作空間,但這需要當政者擁有充分的勇氣。澳大利亞的前任總理莫里森,顯然沒有這樣的勇氣,而從目前來看,阿爾巴尼斯政府的確是展現了自己的勇氣,敢於在一些涉華問題上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

比如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最近就表示,印太國家反對讓「一個大國來決定」自己國家的未來,不希望該地區的規則由一個大國制定,以滿足其利益。黃英賢這番話儘管是同時說給中美聽的,但所有人都清楚到底是誰在印太地區推行霸權主義,強迫其他國家作出違背本國利益的事情。

阿爾巴尼斯政府所展現出的勇氣與務實,值得我們肯定,更值得我們重視。在如今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這樣的機會值得我們把握住。不論是歐洲方向的法國,還是南海外側的澳大利亞,都是值得我們用來反擊美國突破口。可以相信,隨著中美實力的此消彼長,這樣的突破口還會越來越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