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反對!岸田文雄: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不變,於今年春夏開始

中國報道 發佈 2024-01-09T01:40:55.172019+00:00

不顧國內外反對,日本將於今年春夏期間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的計劃沒有改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3月初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核污染水排放計劃沒有改變。

不顧國內外反對,日本將於今年春夏期間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的計劃沒有改變。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3月初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核污染水排放計劃沒有改變。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宣布攪拌處理此類污水的設施已經完工,並已於3月17日開始運行。日本共同社報導稱,這是核污染水排海相關設備首次開始運行。

此消息一出,相關國家紛紛陷入不安。3月3日,斐濟代總理卡米卡米加表示,因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斐濟處於高度戒備狀態。4月6日,韓國最大在野黨造訪東電,要求出示核污染水排海相關資料,但東電方面拒絕了會面請求。

「日本政府目前給出的理由不足以支持其行動,其採取這一方案的主要原因是排海的成本更低。」多位受訪專家說。

福島核污染水之困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地區發生芮氏9.0級地震,繼而引發海嘯,14米高海浪衝破防波堤,淹沒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在役核電站。電力供應中斷、反應堆儀控系統失靈……一系列壞消息在24小時內接連傳來。受地震、海嘯雙重影響,人們最不想看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反應堆發生了氫氣爆炸,這意味著更多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隨後,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的暫定評估等級上調至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ES)中最嚴重級別--7級。

「福島熔毀的反應堆堆芯燃料要大於車諾比,福島在600-1100噸之間,車諾比約550噸。兩次核事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略有不同,福島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那裡的地下水會在儲罐中積聚。」綠色和平組織資深核專家肖恩·伯尼說。

在福島,核污染水正以140噸/天的速度累積。12年過去了,「福島」的災難從未真正結束。

除去事故發生時湧入核電站的海水和用於處理事故的冷卻水,大連海事大學海洋法治與文化研究院智庫首席專家、黃渤海研究院院長、法學院教授張晏瑲告訴《中國報導》記者,在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間,由於日本政府對福島核電站事故善後處理不力,加上又多次發生海水湧入核電站以及核電站內核污染水外泄的事件,導致核電站中儲存的核污染水總量不斷上升。

「根據目前信息,這些核污染水中至少含有過量的氚、碳14和鍶90等放射性核素。」張晏瑲說。

相關統計顯示,目前福島已累積超130萬噸核污染水。據《華爾街日報》,這些核污染水可以填滿大約500個奧林匹克規格的游泳池。

如何處理存量巨大的核污染水是讓日本政府最為頭疼的事情。核污染水處理的方案有多種,如地層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釋放、氫氣釋放和地下掩埋等。「日本之所以選擇排海,主要原因是排海的成本更低,而且排海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核污染水對日本本土的不利影響。」張晏瑲表示。

日本政府以沒有空間繼續儲存為由,堅持將核污染水排海。「這顯然是不正確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及其周邊地區有足夠的儲存空間用於長期儲存。」肖恩·伯尼說。

受訪專家一致認為,繼續擴大核污染水的儲存容量才是現階段處理核污染水最正確的選擇。「這是目前最好、對日本國民乃至全世界最負責的方案。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降低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元素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可以繼續等待核污染水排海的科學論證以及其他有效處理方法的問世。」張晏瑲說。

有何危害?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核廢水儲存罐密密麻麻地擺放著。衛星數據來源:MAXAR

日本百萬噸核污染水入海有何危害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東京電力公司、日本政府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的不完全報告,更加深了人們對未知影響的恐懼。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排放123萬噸污染水的決定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海洋環境的放射性污染。由于洋流作用,放射性物質將擴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區域以及日本東亞鄰國的海域。」雖然東電給出的方案是排放需要30年,但肖恩·伯尼表示,實際上可能會持續更久,甚至到本世紀末。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指出,要想準確判斷核污染水排海的影響,不僅需要明確核污染水中包含的9種同位素種類,還需要對每個儲罐中剩餘的同位素進行二次處理後的更多數據進行全面核算,這包括體積及更大範圍的可能污染物,如鈽。但東京電力公司、日本政府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尚未按照國際法的要求進行全面的環境影響評估,尚未提供諸如計劃排放的放射性總量等基本信息。

「每种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的表現都不同,一些放射性核素沿著洋流分散地快,如氚、鍶和銫;另一些放射性核素,如鈽等因為重量更重,移動速度更慢。其中,鍶是最危險的放射性核素之一,它通常被稱為『尋骨者』,因為它的行為像鈣一樣沉積在骨骼和骨髓中,導致患白血病或血液癌症的風險更高。」肖恩·伯尼說。

「根據學者的推算,僅需240天,核污染水就可以到達我國沿岸海域。此外,如果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持續20餘年,排海計劃實施後,將直接考驗我國漁業以及其他海洋產業在短期和長期兩個維度的應對能力。」張晏瑲表示。

日本國內及周邊國家的抗議聲不斷,但岸田文雄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處理核污染水是不能拖延的課題。」

在肖恩·伯尼看來,核污染水排海的決定是基於政治的判斷,沒有科學依據可循。「政府已向地方承諾,在災難發生後的30——40年內,也就是2041年至2051年期間,福島第一核電站將退役、拆除,並從福島縣搬遷。但現實情況是,核電站的報廢不會在這期間完成,如何把熔毀的核燃料從反應堆中運出,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核廢料,仍然沒有可行的辦法。長期儲存核污染水顯然也不符合『重建福島』計劃,所以政府希望向日本人民(以及國際社會)傳達一種假象——核電站報廢正取得重大進展。」

安全性值得懷疑

為取得國際社會信任,東電持續「花式整活」,例如為證明核污染水無害,推出用核污染水養魚直播等,但公眾似乎難以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項目保持完全的信任。

記者注意到,國際原子能機構常常作為第三方出現在日方證明核污染水排海相對安全的各類報導中。在日本正式出台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後,國際原子能機構還多次派遣官員進行實地考察。

「首先,日本並沒有公開核污染水排海的多數信息,外界根本無從知曉日本具體是按照什麼標準和手段排放的核污染水;此外,國際原子能機構本身並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其既沒有具有強制約束力的核安全規範,也沒有足夠約束成員國的能力。因此國際原子能機構即便提供了一定的背書,也不能證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本身及計劃實施過程是安全的。」張晏瑲表示。

肖恩·伯尼認為,日本政府正試圖借國際原子能組織向日本人民和國際社會說明,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染水沒有風險。「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福島污染水問題上的作用不是保護環境或公眾健康,而似乎是為日本政府的核污染水排海決定提供國際理由。」

強化立場與合作

2021年4月13日在首爾的日本駐韓使館門前,身穿防護服和頭戴菅義偉面具的韓國環保主義者抗議日本政府對福島核污水的處理決定。

在受訪專家看來,面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問題,國際社會需要更加團結。

張晏瑲表示,目前能夠約束核污染水排海的主要國際條約就是《聯合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其中第194條和207條規定了各國不得因陸源排海造成其他國家的損害。此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還規定了一系列各國需要就潛在的污染行為履行通知、信息交換、環境影響評價等義務。日本目前對上述義務均沒有有效履行。

「由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海洋污染的規定並不明確,缺乏強制性的執行標準,因此日本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不一定會承擔相應的國家責任。」張晏瑲向記者指出。

張晏瑲認為,要想通過法律手段尋求核污染水排海的救濟,我國首先應當在外交層面繼續強化立場,並同周邊鄰國協同意見,通過區域性組織或者聯合國對日本進行施壓,要求日本公開更多有關核污染水排海的相關信息。

「此外,我國也應當與相關國家及國際組織加強合作,進一步收集核污染水排海現實損害海洋生態環境的證據。」張晏瑲說。

撰文:《中國報導》記者 李士萌

圖片來源:新華社、路透社、網絡

審發:張利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