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莎士比亞,在大明

歷史其實挺有趣 發佈 2024-01-09T03:08:06.332791+00:00

撫州湯家,那是有明以來著名的書香門第,往祖上倒查四代,代代文豪,都是搞文化教育工作的。果然,湯顯祖小朋友5歲進私塾,12歲能背詩,13歲學古文,14歲成了縣諸生,此後更是青雲直上,不過21歲就中了舉人。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550年的9月24日,一個叫做湯顯祖的小朋友出生於江西撫州。

撫州湯家,那是有明以來著名的書香門第,往祖上倒查四代,代代文豪,都是搞文化教育工作的。

出生在這種環境裡,您就是想要做個目不識丁的粗人,那也是很難的。

果然,湯顯祖小朋友5歲進私塾,12歲能背詩,13歲學古文,14歲成了縣諸生,此後更是青雲直上,不過21歲就中了舉人。

朋友們,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舉人不當人物。

想當年范進同志直到昏眊重膇才中了個舉人,都張燈結彩,敲鑼打鼓,差點要發瘋,如今湯顯祖不過二十出頭就中舉,可見其真就不是一般人。

年紀輕輕就中舉,湯顯祖可以說是望拾青紫如草芥,區區官位毫不費力,但問題是,湯顯祖所生活的時代,明朝的科舉制度已經不比以前,弊政橫生,腐敗嚴重,官場黑幕橫行,環境相當惡劣。

原來有才橫著走,現在有錢你也得托關係。

那湯顯祖想要入仕為官需要托關係麼?答案是不需要,因為朝廷里已經有人先聯繫上了他。

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時任內閣首輔的張居正第一次聯繫上了湯顯祖。

在萬曆十年以前,明神宗朱翊鈞由於年紀太小,所以是不親政的,皇帝不親政,張居正就魁柄獨持,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二皇上」。

張居正找湯顯祖,只有一個需求,那就是張居正有幾個兒子最近也要參加科考。

有讀者問了,張居正的兒子參加科考,和張居正聯繫湯顯祖有什麼關係呢?

有關係,而且大大的有關係。

張居正當年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成績就比較一般,他那幾個兒子雖然說不上是酒囊飯袋,但總體來說都是平庸之才,所以不是那麼容易就考中進士的。

當然,資質平庸不是問題,只要張居正肯操作,這幾個兒子都有官可做。

給兒子們鋪路很容易,但問題是,這條路不能鋪的太過明顯。

首先,你張居正是內閣首輔,你是大明翹楚,目前還是政治核心,無數雙眼睛都盯著你呢,你公然在科場上靠舞弊走後門,提攜犬子,就算大家明著不說,背後也不會佩服你。

其次,時值張居正在搞變法,搞改革,調整各種制度,整肅各類官風,既然如此,張居正就更應該以身作則,而不應該搞出這種不倫不類的花式操作來。

最後,是張居正自己心裡過不去這道坎,這有違他做人的觀念和信條,但畢竟虎毒不食子,舐犢又情深,作為父親,為了兒子們的前途,他只能違背自己的良心。

思來想去,張居正決定,找到當時坊間的著名文人,強強聯合,搞個合作。

如果要讓自己的兒子們入仕但又不顯得那麼刻意,不容易被人一眼看穿的話,那麼就需要找幾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來做陪襯。

這就如同某某作家想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就可以設置一個文學獎項,分一二三等獎,第一名給自己,第二名給莫言,第三名給余華。

圍觀群眾一看,莫言和余華都獲獎了,說明這獎水平很高,真實性當然也可以保證。

有人會說,那莫言和余華是一般人麼?你說頒獎,人家就來領獎?人家要是不來怎麼辦呢?

好說好說,他們不來,咱們可以硬頒,反正獎項我是頒出去了,領不領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頒獎可以這麼整,但是科考卻不能這麼複製操作。

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們順理成章的入仕,這些負責當陪襯的人,就必須到現場來參加考試,要十分配合的完成「陪太子讀書」的工作。

於是,張居正找到了當時的著名文人沈懋學和湯顯祖,表示你們跟著我這幾個兒子一起參加科舉考試,只要你們甘做綠葉,襯托我們張氏一門,我保管你們也能入仕為官,而且名次都給你們內定前幾名。

不管怎麼看,這都算是天上掉餡餅。

朋友們,張居正是首輔,他官威是有的,權力也是有的,他一頓軟硬兼施,一般人很難拒絕這種不損人卻利己的合作項目,比如這個沈懋學,就痛痛快快的答應了搞合作,願意同年登科,後來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

各位大人,路就在前方,要怎麼走,就要看你們自己了。

道路把人們引導到了不同的方向,也把人們區分成了不同的人。

有點頭的,那自然就有搖頭的,湯顯祖同志就乾淨利落的拒絕了張居正的要求。

沈懋學,我和你不一樣。

萬曆五年張居正找過他一次,萬曆八年張居正又找過他一次,兩次軟磨硬泡,湯顯祖愣是沒點頭。

顯祖兄不僅沒點頭,反而略帶嘲諷的回覆道:

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

我不能從一開始就違背我做人的原則和信條,那樣我就成了偷嘗禁果的處女,我這個人就不乾淨了。

作為一個純粹的知識分子,其實他對張居正這個人是有好感的,他不僅對張居正有好感,他對張居正改革也是持支持態度的,然而,湯顯祖憎恨官場黑暗的內幕,更對這種腐敗的風氣嗤之以鼻,此後進京科舉,更是專門避開張居正指定的時間,屢次名落孫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權傾天下又怎樣?欺我壓我又如何?哥就是不買你的帳!

在張居正漫長的當權歲月里,湯顯祖永遠的失去了入朝為官的機會。

然而,湯顯祖並不為此感到後悔,這狀況一直持續到張居正病逝後才有所改觀。

朝廷上那些所謂忠貞正良的士大夫們面對張居正時總是唯唯諾諾,而這個平頭百姓湯顯祖,卻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冥冥之中,和張居正鬥了一輩子。

萬曆中年,湯顯祖終於入仕,幾經波折,最後被調動到了留都南京。

南京城雖然各部衙門都在,但形同虛設,毫無權力可言,下放到南京,那就約等於是離退休幹部去那裡養老。

不過,就算是養老院,那也是有領導的。

南京地區的文人領袖,是一個叫做王世貞的人。

王世貞是南京刑部尚書,很有地位,更有話語權,諸多文人士大夫們都趨之若鶩。

王哥有了粉絲,那就有了影響力,他有了影響力,那他想要捧誰,誰就可以紅。

大家都很想要一夜成名,但唯獨湯顯祖,對王世貞總是擺出一副臭臉來,不願意跟他鬼混。

當然,湯顯祖對王世貞的為人沒有意見,他認為自己和王世貞無法成為朋友的原因是,王世貞的思想見地和自己是有很大不同的。

王世貞崇古,湯顯祖愛搞創新,王世貞保守,而湯顯祖奔放,湯顯祖平時對王世貞的文學水平就瞧不上眼,後來更是專門找來王世貞的作品拿來批評,說王的作品多是剽竊模仿,不成氣候,王世貞聽了無可奈何,只能一笑了之。

不肯攀附權貴,這是湯顯祖性格色彩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湯顯祖的厲害之處還不僅僅是這樣,他不僅不肯攀附權貴,他還十分喜歡針對權貴。

萬曆十九年,湯顯祖已經升任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他不在南京城裡悠閒養生,保溫杯里泡枸杞,反而開始奮筆疾書,向京師朝廷寫了一封《論輔臣科臣疏》,收件人,正是萬曆皇帝本人。

這封奏疏,言辭激烈,態度強硬,對萬曆皇帝以及大明官場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簡直和當年海瑞罵嘉靖有得一拼。

明神宗這個人吶,脾氣性格都還算不錯,如果你心平氣和的給他上疏,慢條斯理的跟他講明白這些道理,他不一定就不會接受,但問題是,略帶亢奮和激進的知識分子湯顯祖根本沒有給皇帝迴旋的時間,一封奏疏上去,就如利劍直插心臟,萬曆那是相當受不了,勃然大怒,很快把湯顯祖調離南京,貶到了廣東湛江去做典史。

典史,相當於當時的縣公安局長,主要負責緝捕和維護社會治安。

從朝廷大員到地方小吏,如此巨大的人生打擊,一般人肯定受不了,但湯顯祖同志素來隨遇而安,即便是做了典史也很有工作熱情,在地方上政績更加不錯,一年之後萬曆皇帝氣也消了,認為湯顯祖雖然頭鐵,但也算是個人才,於是又把他從廣東調到了浙江,任遂昌知縣。

縣太爺,那是百姓的父母官,那麼敢問湯顯祖的父母官做得如何呢?

還真挺不錯。

史書說他「去鉗剭,罷桁楊,減科條,省期會,建射堂,修書院」,意思是他在當地寬厚執法,善待百姓,減少不必要的鋪張浪費,同時還大力發展文化事業。

湯顯祖甚至把遂昌當成了他自己的理想國,他曾經在除夕佳節擅自把囚犯放回家過年,牛的是這些囚犯除夕被放了出去,初五還真就一個一個都回來了,等到了元宵節他又把囚犯們放出去關燈。

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古今罕見。

湯顯祖的一頓操作,看似離經叛道,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遂昌政通人和,風調雨順,百姓們的好日子,那就甭提了。

所謂樹大招風,你湯顯祖行高於人,那麼必然就會有人非議於你,同僚有事兒沒事兒就參他一本,各處的御史也時常給他穿小鞋,湯顯祖不厭其煩,最終還是辭官而去,歸隱鄉間。

我們知道,明朝的官員要辭職,那是要走流程的,而且通常還是很繁雜的流程,別的不說,辭呈交到主管人事的吏部,那就需要等上個把月。

那時節萬曆皇帝已經逐漸怠政,政務處理效率極低,湯顯祖認為,自己的辭職信等到吏部通過再交到內閣,再交到皇帝本人的手裡,恐怕生米都煮成爆米花了,所以他乾脆自行收拾行李,沒有經上級同意,瀟灑快活的揚長而去了。

為人一生,桀驁不馴,為官一生,正義有趣,湯顯祖活得瀟灑,還留下了自己的著名作品《牡丹亭還魂記》。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戲劇之一,於《西廂記》,《竇娥冤》,《長生殿》並列的名作,湯顯祖能寫出這樣的東西來,作者實在是一點也不驚訝。

千金小姐杜麗娘,夢中書生柳夢梅,傷情而死,人鬼相戀,最終衝破世俗,終成眷屬。

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生卒年基本相同,但莎士比亞生活在相對自由開放的伊莉莎白時代,所以他能創作出《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樣的作品,實屬正常。

而湯顯祖,他生活在那樣一個禮教嚴苛,過分封建的時代中,卻塑造出了杜麗娘這樣敢愛敢恨,勇敢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卻可以說是絕妙。

杜麗如何朱麗葉,情深真已到梅根。

何當麗句鎖池館,不讓莎翁在故村。

《牡丹亭》的故事已經上演了百年時光,湯顯祖用他細膩而豐富又大膽的筆觸,征服了無數的觀眾。

透過這優秀的戲劇作品,我們也能瞥見歷史長河中,那個自由的湯顯祖。

歷史的風沙已經散盡,而劇作家的的作品被風吹開,仍然保持著百年前的樣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