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公共藝術創意設計作品在滬獲獎,有望落地成為「大虹橋」的城市首飾和表情

上觀新聞 發佈 2024-01-09T14:55:01.050809+00:00

4月18日,經過三個月的組織推廣與報名評審,第三屆長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藝術創意設計大賽在上海閔行區虹橋品匯舉行頒獎典禮。據悉,本次大賽分為街具、地標、雕塑三個組別,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353件參賽作品,最終27件作品進入決賽,每個組別公布了前三名獲獎作品。

4月18日,經過三個月的組織推廣與報名評審,第三屆長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藝術創意設計大賽在上海閔行區虹橋品匯舉行頒獎典禮。據悉,本次大賽分為街具、地標、雕塑三個組別,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353件參賽作品,最終27件作品進入決賽,每個組別公布了前三名獲獎作品。

據介紹,作為曾吸引超百家長三角藝術設計機構團體、數百位國內外藝術家踴躍參與的賽事,「長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藝術創意設計大賽」至今已是第三屆。本屆大賽以「雕塑的力度,城市的溫度」為主題,希望打造一批與城市實際需求相契合的可觀、可觸、可交互的城市雕塑與街具,讓藝術與城市、文化與經濟的活力得到一種內在驅使,同時促進長三角城市間的人文交流和產業聯動。

公共景觀藝術創意與兼具實用性的城市街具,是城市精神和個性的集中體現。本次大賽自籌備之初起,歷時半年有餘,匯集多家單位和機構,凝聚線上線下力量。大賽旨在讓公共藝術以鮮活的面貌參與長三角文化建設,其創造的不僅僅是一種美學氛圍,因而受到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

大賽分為街具、地標、雕塑三個組別,共收到來自國內外企業、機構、院校、設計團隊、設計師及學生等以單位、個人或聯合名義的參賽報名共130個,收集到353件參賽作品(機構76件,個人277件),其中街具類作品94件,地標類作品66件,雕塑類作品193件。

不管是參賽作品,還是獲獎作品,背後都是設計師們用巧妙構思和藝術角度為公眾帶來的一場生活美學體驗。

比如,街具類一等獎作品《智「鏈」時代》,以「連結」為核心理念,將虹橋商務區的合作精神連結到城市家具整體設計中,通過城市家具連結當下與未來,連結科技與生活,從多維角度呈現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家具的模塊化設計,可以適應城市不同的空間場景組合,為來虹橋商務區的不同人群提供隨時可坐、可看、可休閒辦公的生活、工作場景,並通過太陽能節能設施與智能模塊化設備充分結合,為虹橋商務區提供便捷的街道生活服務場景。

地標類一等獎作品《都市機翼》,是一個為長三角、為上海、為虹橋而建的地標。作者認為,它不應該是一個突然出現在城市中的具象物件,而應該融入城市的日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它應該繼承虹橋這塊區域的特點與精神,是這座城市的高度概括。設計提取虹橋交通樞紐元素,試圖去設計最能代表虹橋精神的地標。作品從飛機中獲取靈感,設計一座都市觀景台,希望它不是一個冰冷的架構物,而是可以與這座城市、這裡的人發生互動,登高遠望,聚集活動,燈光表演等,帶給人民無限的遐想,未來科技感,時代前瞻性。

雕塑類一等獎作品《貉以為家》,通過幾何化卡通的手法,表現出一隻躲藏在混凝土管道並以此為家的幼年貉,生動展現當下本土野生動物群體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生存現狀。從史書中走出的貉,不再擁有屬於它們的丘,沉寂在被遺忘的城市角落裡尋覓安寧。作者希望在大型公共性空間以動物雕塑的形式,警醒市民保留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以藝術的方法教育下一代正確的自然觀……這也向社會傳遞屬於虹橋的城市溫度。

「城市公共藝術,是城市的首飾和表情。」大賽評委主席、同濟大學副校長、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婁永琪表示,長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藝術創意設計大賽的連續舉辦,在推動上海和長三角運用藝術設計賦能城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質和傳遞人文精神上發揮了重要且獨特的作用,「大賽的目標,應該是助力大虹橋打造世界城市公共藝術及其相關產業的『第一品牌』」。

在現場,一支由大賽專家評委、獲獎者和社區人員組成的專業「社區規劃師團隊」也正式受聘。他們將在未來發揮積極作用,助力區域內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進行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有效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服務需求,營造高品質城區環境,讓城市不僅越來越美,更會越來越充滿藝術人文的氣息。

接下來,大賽組委會將進一步把雕塑街具的創意設計與群眾生活緊密聯繫,朝著打造「城市處處有設計,生活處處有美感」的長三角城市會客廳目標,加速大賽成果的轉化應用,加快推進獲獎作品落地,讓這些精妙的設計成為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城市文化的承載物和標誌,城市空間與市民生活的情感經歷和記憶的紐帶,吸引更多市民遊客前來觀賞、打卡,共享長三角一體化文化發展帶來的成果與喜悅。

欄目主編:唐燁

新虹街道供圖

來源:作者:黃勇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