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牧蜂人

觀宛 發佈 2024-01-09T21:06:07.245359+00:00

​鎮平高丘鎮黑山村公路邊幾株正開花的洋槐樹下的空場裡,擺著140多箱蜂,46歲的彭營人司書超夫婦穿梭於嗡嗡進出的蜂群間,忙個不停。

黃之三

​鎮平高丘鎮黑山村公路邊幾株正開花的洋槐樹下的空場裡,擺著140多箱蜂,46歲的彭營人司書超夫婦穿梭於嗡嗡進出的蜂群間,忙個不停。

他們的兒子、兒媳也在帳篷前一邊幫工,一邊逗著9個多月大的女兒玩。一隻黃白相間的柯基犬,胖嘟嘟地來回跑著。


下午陽光正盛。西坡下是綠油油的麥田,遠處有山崗與水庫,遊玩、釣魚的人們開著車不時從這家蜂場前的小路經過。

​再過幾天就是穀雨,又到了轉場外省的時候。臨走前,幾十年的老朋友孫軍,從南陽城區過來串門,敘舊。

十幾歲初中畢業,司書超隨父親外出養蜂。後來,父親腿腳不便,他就與妻子走南闖北,干起了這個行當。


30多年來,他交了不少同行朋友,孫軍是最鐵的哥們兒。論起資歷,司書超是「蜂二代」,而孫軍已是「70年養蜂世家」的第三代傳人。


「我送你這個東西,也該淘汰了。」孫軍拍著帳篷內的老冰櫃,對司書超說。

​作為蜂產品中的寵兒,蜂王漿需要冷凍儲存,才能不失其營養活性。隨著產漿規模的擴大,老舊的小冰櫃顯然不夠用了。

養蜂是個甜蜜的事業,但養蜂人的辛勞一言難盡:風餐露宿,還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好年景蜂群興旺,花香蜜濃;壞年景蜂弱花敗,投入多,產出少一一若再遇上打過藥的油菜花,將遭遇蜂群大量傷亡的滅頂之災!


每到一地,安營紮寨,不光是給蜂群找個好環境,更要「親好人遠小人」,和氣生財,遠離禍端。這中間,考驗的養蜂人的團結、膽魄與智慧。


對此,年長司書超的孫軍,多年曆練了豐富的經驗。在他的關照下,司書超少走了不少彎路。

​「兒子實在不想上學,就要好好養蜂,學著直播帶貨,把高品質的蜂產品賣給需要的人。」

多年前,孫軍一直勸司書超,儘量讓孩子把學上成。在養蜂和教育上,他走出了雙贏的成功之路:女兒出國留學,現供職於盧森堡金融機構,並在當地置業安家;兒子在武漢一高校畢業後留校任教。目前,外孫女、孫女也正享受著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


無奈,司書超的兒子對學業不感興趣,毅然當了「蜂三代」,並早早結婚,小兩口隨父母一起四處放蜂。

​小生命的誕生,給這個養蜂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喜樂和希望。野外生活,山清水秀,天朗氣清,咿呀學語的小姑娘已得自然之靈,健康活潑,乖巧可愛。

晚飯是司書超的兒媳婦主廚。水煮肉片、粉蒸肉等豐盛菜餚,剛端上桌,濃郁的香味便在帳篷內瀰漫。


為避免燈光招惹蜜蜂,電燈裹了幾層紙。室內光線昏黃,室外蛙鳴陣陣,一家人吃著飯,逗著孩子,一天的辛勞早無影無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