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美國外交使團在蘇丹遇刺,幸無人員傷亡。

3024世界 發佈 2024-01-09T21:57:55.343694+00:00

據法新社報導,布林肯在日本舉行的七國集團外長會後告訴記者,「我可以證實,昨天我們有一支美國外交使團的車隊遭到槍擊。我們所有的人都安然無恙。但這一行為是魯莽的,是不負責任的,當然也是不安全的。」

美國外交使團在蘇丹遭槍擊 無人員傷亡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18日證實,美國外交使團的車隊17日在蘇丹遭到槍擊,但車內人員無人受傷。這是在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之間的武裝衝突持續三天之際發生的。

據法新社報導,布林肯在日本舉行的七國集團外長會後告訴記者,「我可以證實,昨天我們有一支美國外交使團的車隊遭到槍擊。我們所有的人都安然無恙。但這一行為是魯莽的,是不負責任的,當然也是不安全的。」

據加拿大家園網站報導,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之間的武裝衝突已造成近2000人傷亡,歐盟駐蘇丹大使也遭遇襲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7日呼籲蘇丹武裝衝突各方立即停止敵對行動,並開啟對話以解決危機。

美國外交使團在蘇丹遭槍擊事件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譴責。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18日表示,美國將繼續支持蘇丹民主轉型進程,並敦促所有各方保護平民和人權。

蘇丹自從1956年後,就充滿了內戰與動亂

1956年,蘇丹宣布獨立,成立蘇丹共和國。

1958年,文官政府被軍事政變推翻,易卜拉欣·阿布德掌權。

1962年,南方地區爆發第一次蘇丹內戰,反對北方的阿拉伯化政策。

1969年,加夫爾·尼邁里發動政變,建立蘇丹民主共和國,並與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建交。

1972年,尼邁里與南方反政府武裝簽訂《阿迪斯阿貝巴協議》,結束第一次蘇丹內戰,並賦予南方自治權。

1983年,尼邁里廢除《阿迪斯阿貝巴協議》,實行伊斯蘭法律,並將南方劃分為三個地區。南方再次爆發反抗運動,第二次蘇丹內戰開始。

1985年,尼邁里被軍事政變推翻,達哈卜成立過渡軍事委員會執政。

1986年,薩迪克·馬赫迪領導的民族陣線聯盟贏得大選,組建文官政府。

1989年,奧馬爾·巴希爾發動政變,廢除民選政府,並建立全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執政。巴希爾實行伊斯蘭法律,並鎮壓反對派和南方武裝。

1991年,達爾富爾地區爆發反政府武裝活動。

1995年,巴希爾解散全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並任命自己為總統。他開始與反對派進行對話,並與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等鄰國改善關係。

2003年,達爾富爾地區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導致數十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聯合國和非洲聯盟派遣了維和部隊,但未能有效制止暴力。

2005年,蘇丹政府和南方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軍簽署了《綜合和平協議》,結束了長達22年的第二次蘇丹內戰,並賦予南方自治權和舉行獨立公投的權利。

2009年,國際刑事法院對蘇丹總統巴希爾發出了逮捕令,指控他在達爾富爾地區犯有戰爭罪和種族滅絕罪。巴希爾拒絕認罪,並繼續執政。

2011年,南方地區舉行了獨立公投,結果顯示超過98%的選民支持獨立。同年7月9日,南蘇丹正式宣布獨立,成為一個新的國家。蘇丹成為第一個承認南蘇丹獨立的國家。

2012年,蘇丹和南蘇丹之間爆發了邊境衝突,主要涉及爭奪石油資源和領土主權。雙方在非洲聯盟的斡旋下達成了一系列協議,但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分歧和障礙。

2013年,蘇丹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抗議巴希爾政府的經濟政策和人權記錄。政府採取了鎮壓措施,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被捕。

2019年4月11日,巴希爾在軍事政變中被推翻,並被關押在監獄中。軍方成立了過渡軍事委員會接管國家事務,並宣布實施為期三年的緊急狀態。反對派和平民組織則要求建立一個平民領導的過渡政府,並繼續進行抗議活動。

2019年8月17日,軍方和反對派簽署了一份憲法宣言,規定在未來39個月內建立一個由軍方和平民共同組成的主權委員會和一個由平民領導的內閣,並進行全國選舉。這一協議被視為結束長期危機的重要一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