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八道,全程爆笑,這片也太敢說了!

小片片說大片 發佈 2024-01-10T01:10:10.227887+00:00

我建議大家在手邊放個木魚,以免一會兒笑出聲減功德。說她弱智,是因為戴安缺乏最基本的常識,卻又對自己既有的認知深信不疑,因此經常提出讓專家懵圈的問題。

提到紀錄片,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嚴肅、枯燥、說教……

那麼今天我要給大家安利的紀錄片,將徹底顛覆你的想像!

《扯淡地球史》

沒有充滿磁性的旁白,也沒有誘人或動人的畫面。

只有層出不窮的屎尿屁段子、離奇的腦洞和地獄笑話;

我建議大家在手邊放個木魚,以免一會兒笑出聲減功德。

在這部紀錄片中,「弱智」主持人戴安將親臨歷史重大事件的發生地,和一本正經的專家在線鬥法。

說她弱智,是因為戴安缺乏最基本的常識,卻又對自己既有的認知深信不疑,因此經常提出讓專家懵圈的問題。

用劍走偏鋒的腦洞和陰謀論,大戰專家的嚴肅科普。

金字塔為什麼要設計成錐形?是為了防止流浪漢在上面睡覺嗎?

四肢著地的原始人,該怎麼製造工具?

他們用前腿還是後腿創作壁畫?

有沒有人把原始人的壁畫改編成電影?那些原始人應該拿不到版權費吧?

如果有人把美索不達米亞泥板上的楔形文字讀出來,算不算史上第一份有聲書?

我們只找到過原始人的骨架化石,憑什麼斷定他們和我們一樣是肉包骨。

沒準他們是骨頭裡面長肌肉,外表看著像骷髏呢?

豬的肉叫豬肉,牛的叫牛肉。

那麼原始人的肉叫什麼?

原始人為啥突然開始種植物?是不是因為每天都捕獵太累了?

當年耶穌要是不到處嚷嚷自己是上帝之子,是不是就不用被釘在十字架上了?

滿世界到處都是耶穌的畫像,他辣麼忙,怎麼有時間給這麼多畫家擺造型呢?

*達·文西《耶穌受洗》 1476年

龐貝古城原住民的皮膚是不是灰色的?

*你晚上睡覺最好眼睛一個站崗一個放哨

林肯頭上中了一槍,會不會影響他領導美國?

這個問題,不妨問問「美樂帝」甘迺迪。

為什麼沒人在自行車上裝廁所?如果我現在去申請,能否拿到自行車廁所的專利?

同樣是遭到輻射,為什麼居里夫人英年早逝,而班納博士變成了綠巨人?

到底是漫威的白左陰謀,還是父權制的濫觴?

面對主持人戴安提出的既離奇,又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來自各大美術館和研究所的專家們,卻仿佛參加過二戰又戒過毒一般無動於衷。

無論戴安提出多麼荒謬的問題,他們都能回答得一本正經,仿佛接受過專業訓練,一般不會笑。

除非忍不住。

專家再三強調:人類的文明隨著農耕自然出現,並不是被某人「發明」出來的。

但執著的戴安,還是有著近乎陰謀論一般的結論:

對於美索不達米亞傳統高科技——車輪的運作原理,戴安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車輪的邊緣擠壓地面,壓力讓整個星球往後滾,讓你產生一種自己在前進的錯覺。

有沒有一種可能,不是地球在向後滾,而是你在往前走呢?

發明創造,種植植物,原始人還嘗試圈養野生動物。

久而久之,就出現了農場。

戴安形容農場就像是一座動物園,唯一區別是,你不能在動物園裡挑一隻動物宰了吃。

這句話信息量巨大,我仿佛明白了什麼……

吃飽喝足了,人就開始找事干。

比如舉辦運動會。

早期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運動員們必須全裸參賽。

別的運動都好說,但是摔跤……

想像一下,一對赤身裸體、汗流浹背的肌肉猛男,肢體糾纏在一起,發出奇怪的叫聲。

這還沒完,雙方選手發力想將對手推出場外,肯定會撅起臀部。

於是兩個漆黑的深淵,映入觀眾的眼帘。

難怪羅馬人發明了菊花漂白朮。

場景過於激情四射,再形容下去這條圖文可能要因為涉黃被夾走。

眾所周知,有人類參與的世界史,同時也是一部文藝史和宗教史。

咱們先說文藝。

古埃及金字塔里,隨處可見各種壁畫。

戴安用漫威的連環畫,類比古埃及壁畫。

只不過後者並不供活人參觀,而是為了取悅死者。

你想啊,那會兒既沒有網際網路也沒有手機,自己一個人躺墳墓里多無聊啊?

萬一不小心復活了,還能看看壁畫解悶。

義大利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是絕對的傳世名作,戴安都敢對它指指點點。

「為啥維納斯的脖子又粗又長?她有長頸鹿血統嗎?」

別說,看著確實有些彆扭。

隨後,戴安又有新發現:

畫中左邊的天使在庫庫吹氣,維納斯的秀髮迎風飛舞,但右邊的樹葉卻紋絲不動。

戴安因此得出結論:樹葉是P上去的,這是一幅贗品。

語氣篤定,並為自己的發現沾沾自喜。

得虧王剛的鑒寶欄目停播了,不然高低得請你去當嘉賓。

同樣是《最後的晚餐》,戴安銳評烏格里諾·達·西耶那的版本毫無透視可言。

人物和場景處在一個平面上,桌上的碟子還沒人腦袋大。

這大姐倒是對達文西版的青睞有加,這構圖,這透視,這筆觸,絕了!

*倒也不必如此……

曾經被央視打碼的大衛雕塑,也遭了老罪。

雕塑極其細膩,不光是眼珠和肌肉線條,甚至連血管都清晰可見。

然而戴安還是發現了華點:

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似乎並沒有給大衛雕刻菊花。

難怪當初央視沒給大衛的菊花打碼,敢情根本就沒有啊。

再說宗教,開場就是死亡問答。

不管你回答哪個,都會被另一邊的信徒追殺。

但戴安選擇全都得罪一遍。

先說基督教。

根據耶穌誕生的傳說,以及相關畫作,得出了不少結論:

第一,馬廄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分娩場所;

第二,耶穌出生的時候頭戴火焰光環,會把周圍的稻草和媽媽私密處的毛髮一併付之一炬。

幾乎所有關於耶穌的畫作,他的出現形式只有兩種。

要麼是個baby,要麼被釘在十字架上。

那麼有沒有把baby形態的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畫作呢?

專家思考良久,還真沒有。

耶穌宣揚寬容與寬恕。

而他的信徒,卻把屠刀揮向了不承認這一信條的人。

十字軍東征,全副武裝的軍隊一路打到了耶路撒冷。

這場戰爭與屠殺,被戴安形容為「十字軍東助」。

「一種武裝慈善運動」,強行向伊斯蘭世界提供十字架。

根據《聖經舊約》,太陽繞著地球轉。

而伽利略發明了日心說,地球繞著太陽轉。

太陽本陽還沒開口,基督教搶先發聲,認為伽利略是在質疑《聖經》。

接下來是一條龍服務:

指控異端邪說,惺惺作態開庭審判,最後判他有罪。

戴安,我的一款網際網路嘴替。

討論伊斯蘭教的發展史,她前一秒還在強調:

如果不按照稿子讀,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國際問題。

下一秒,稿子被風吹走了……戴安只好現場發揮。

而她正常發揮的水準,就已經足以引發世界大戰。

於是……

官方玩梗,最為致命。

對於西方自己的歷史,戴安吐槽起來也是毫不客氣。

幾個世紀以前,中國人發明了印刷術,但是沒有引起西方人的注意。

後來德國人古登堡,再次「發明」印刷機。

西方人向來如此傲慢。

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夢想建立一個新社會,人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諷刺的是,正是他的思想,激勵了殖民者成群結隊來到美洲大陸。

他們很快發現,自己幹不了啥重活。

於是,黑奴貿易開始了。

殖民者雖然未必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但主宰了原住民的命運。

大家是不是認為,這些被奴役的非洲人,正是盧梭理論中應該被拯救的人?

錯,大錯特錯。

盧梭理論的前提是,「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而他沒把黑奴當人看。

歐洲殖民者剛來到美洲,原以為生活會非常艱難。

好在原住民教他們怎麼種玉米,在哪兒捕魚。

來而不往非禮也,知恩圖報的歐洲殖民者,把天花傳染給了美洲原住民。

殖民者從未忘記美洲原住民為他們做的一切。

除了割他們頭皮的時候。

你要說《扯淡地球史》純扯淡,無厘頭。

可它偏偏又有不少乾貨,暗藏很多犀利的觀點。

論哲學。

如果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成立。

其他人呢,他們思故他們在嗎?

又該怎麼判斷,他們是否思,他們是否在?

還是說,我認為他們思,故他們在?

其實他們並不在,只是我認為他們在。

如果我努力去「思」,會不會變成另一個人?

如果我變成了那個人,那對方會不會變成我?還是就此消失?

這一連串問題,把專家都打懵了。

論大國關係。

比如探究美英兩國的關係,是如何惡化的。

摩根用自己和男友結帳AA制打比方。

正如很多愛情死於金錢,大國關係大抵也是如此。

論發展。

古人發明貨幣,是為了讓地球上的生活更輕鬆。

卻事與願違,無意中發明了資本主義。

論美國的槍擊案。

戴安並沒有自己解答,而是拋出了一個看似荒誕,實則現實的問題:

「為什麼美國人有權用槍殺死他們想要殺死的任何人?」

他們當然沒有這項權利,即便在美國,謀殺也是非法的。

但美國人持有武器是合法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

「人類為什麼要發明一系列剛好可以殺死同類的武器?」

論當下最熱的AI問題。

戴安並沒有考慮AI會不會取代人類,也不擔心將有多少人失業。

她直接在人類被AI奴役的基礎上,連後事都想好了。

《扯淡地球史》的形式很新穎,但並非首創。

歐美經常用如此荒誕的形式,解讀嚴肅的歷史。

比如足足六季的《醉酒史》。

每集都會有名人受邀前來,在酩酊大醉的情況下講述歷史故事。

有人臉紅心跳,有人嘮著嘮著倒頭就睡,有人滿口胡言,有人不小心酒後吐真言。

別說,喝多了之後那狀態是真帶勁。

「扯淡」系列的團隊,也曾經對他們本國的歷史動手動腳。

就連「人類文學奧林比斯山上的宙斯」莎士比亞,都免不了被調侃。

這個系列能夠延續至今,一方面得益於英國人對黑色幽默的包容力。

另一方面,則歸功於兩位靈魂主創。

主持人戴安·摩根,也就是《扯淡地球史》的主持人,自帶一種冷酷的喜感。

她笨拙得恰到好處,又能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在研究古代文獻時,不小心把水杯打翻在文獻上;

*嚇到模糊

戴安行走於沙漠,失足滾下山丘;

介紹基督教的傳播,她先是忘了帶《聖經》,原路返回拿到《聖經》後,又把十字架丟了。

她要是個傳教士,估計基督教很難躋身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除了主持人之外,編劇查理·布魯克為紀錄片提供了劍走偏鋒的敘述方向,以及層出不窮的腦洞。

畢竟他可是神劇《黑鏡》系列的製片與編劇,曾多次獲得艾美獎最佳編劇獎。

其實國內的文藝作品中,也不乏用幽默包裝,講述嚴肅歷史的佳作。

比如作家當年明月的成名作《明朝那些事》,這本趣味橫生的系列書籍,算是我的明史啟蒙作。

還有國漫《那年那兔那些事》,用兔子和老鷹等動物,隱晦地代表中美兩國。

用低齡觀眾容易接受的形式,給他們講述一段關於鐵與血,侵略與反侵略的歷史。

《百家講壇》捧紅了易中天,紀連海等諸多國學大師。

他們用風趣白話的語言,解讀原本略顯枯燥的文本,深挖其中不為人知的細節。

歷史不是哲學,並不是必須既嚴肅又枯燥的。

而喜劇元素天生具備傳播力強,接受度高和門檻低的特點,完全可以幫助普及歷史知識。

但是,偉大的人民藝術家,六……孫……章金萊老師曾經說過:

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

形式可以五花八門,但歷史不容篡改和扭曲。

否則就會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請點讚、關注,把它分享出去~

今天就先說到這裡,咱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大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