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巨頭阿里、百度和騰訊,造芯之棋到何處?

全球半導體觀察 發佈 2024-01-10T19:37:02.476156+00:00

對站在棋盤上的每一個玩家來說,「具備核心技術——能自主造芯才是保命之本」,也由此自研晶片成為了國內很多大廠不可避之並相互追逐的道路,成功者則意味著或許可以手握下一個逆風翻盤的底牌。

對站在棋盤上的每一個玩家來說,「具備核心技術——能自主造芯才是保命之本」,也由此自研晶片成為了國內很多大廠不可避之並相互追逐的道路,成功者則意味著或許可以手握下一個逆風翻盤的底牌。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曾被業界稱為「BAT」三大網際網路巨頭,而在雲業務晶片當中,三大巨頭接連落子入盤,暗自發力,如今棋到何處?


01、騰訊的「蓄謀已久」


「我們會更清楚做晶片背後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都會指引我們在哪些方面去投入。」任職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的湯道生在談及騰訊晶片研發規劃時曾表示。


2018年,騰訊開始布局的第一步,是選擇投資了國產雲端AI晶片廠商燧原科技,並在2019、2020年繼續跟投後續輪次融資。而在2020年騰訊成立了深圳寶安灣騰訊雲計算有限公司,後者經營範圍包括集成電路設計、研發等,並在2021年開始招兵買馬,以深入晶片研發。


大致粗略地觀測騰訊的晶片戰略:投資晶片公司,擴大研發陣營,細數騰訊投資過的晶片公司,包括GPU企業摩爾線程、AI晶片燧原科技、DPU獨角獸雲豹智能等;建立專注晶片研發的蓬萊實驗室,旨在實現晶片端到端設計、驗證全覆蓋。


此前FPGA的碰壁讓騰訊感到迷茫,而2020年「蓬萊」的問世給了騰訊再來一次的勇氣。


在2021年11月,騰訊首次披露其一直在布局研發的三款晶片,包括AI推理晶片「紫霄」,定位於AI計算;視頻轉碼晶片「滄海」,定位於視頻處理;和智能網卡晶片「玄靈」,定位於高性能網絡。


目前,騰訊已經實現晶片端到端設計、驗證全覆蓋,多款晶片實現規模落地。近日,三款晶片中的其中一款「滄海」有了新進展。


據騰訊雲消息,在去年3月順利」點亮「後,騰訊自研視頻編解碼晶片「滄海」已經量產並投用數萬片。在雲遊戲、直點播等場景中,滄海目前已面向騰訊自研業務和公有雲客戶提供服務。


而「紫霄」,已在內部業務中投用;「玄靈」,採用自研的網絡、存儲、計算加速方案,實現主機CPU的「0」占用及高達4倍的性能提升。


02、百度的「至死不渝」


2010年,對百度來說是一個關鍵且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百度決意邁開步伐,開始嘗試研發AI晶片。深知一個人勢單力薄,百度曾陸續與ARM、紫光展銳和賽靈思等晶片公司一起合作,埋頭研發AI晶片。


時間來到2018年,在北斗系統邁入全球時代、嫦娥四號成功進入環月軌道等好消息環繞四周時,百度也帶著自研的雲端AI晶片登場,該晶片名稱「崑崙」。從此百度開啟崑崙晶片系列的修行。


百度將旗下智能晶片及架構部變身為崑崙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布局AI加速領域。


十年之後,百度的堅持迎來了第一個果實。2020年,崑崙芯1代AI晶片終於實現量產,是當時國內唯一一款經歷過網際網路大規模核心算法考驗的雲端AI晶片。


2021年8月,百度自主研發的第二代崑崙AI晶片「崑崙芯2」實現了量產,採用7nm先進位程,搭載其自研的第二代XPU架構。據悉,崑崙芯2代AI晶片是國內首款採用GDDR6顯存的通用AI晶片,相比崑崙芯1代AI晶片性能提升2-3倍。


2022年11月,百度自主研發的AI晶片第二代崑崙芯在百度無人駕駛車輛RoboTaxi的駕駛系統上已經做了完整的適配,在高階自動駕駛系統中運行正常。


03、阿里巴巴的自我堅持


阿里巴巴造芯從達摩研究院開始孵化。2017年,達摩研究院承載著阿里巴巴造芯的宏偉目標出生了,成立之後,便研發出了一款神經網絡晶片——Ali-NPU。


2018年,阿里巴巴集團的全資半導體晶片業務主體平頭哥半導體公司成立。平頭哥半導體接住了深入造芯的重任,「含光」「玄鐵」等系列晶片的問世也證明了其造芯的實力。


如今平頭哥半導體擁有端雲一體全棧產品系列,涵蓋數據中心人工智慧晶片、處理器IP授權等,實現晶片端到端設計鏈路全覆蓋。此外,據天眼查信息,今年2月中旬,平頭哥半導體公司註冊資本由1000萬人民幣增至3億人民幣,增幅2900%。


2021年雲棲大會,阿里平頭哥發布首顆 CPU 晶片倚天710,該晶片針對雲場景研發,據稱是業界性能最強的ARM伺服器晶片,不過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當時表示該晶片僅自用不出售。


2022年11月,阿里在2022雲棲大會上宣布,自研CPU倚天710已大規模應用,並以雲的形式服務阿里巴巴和多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官方消息稱,該晶片算力性價比提升超30%,單位算力功耗降低60%,這是中國首個雲上大規模應用的自研CPU。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