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長啥樣?帶您一探究竟

日日悅讀 發佈 2024-01-10T21:58:56.228141+00:00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一大特點就是地形地貌的多樣化,從最南邊的傑克遜到最北邊的Gardiner鎮大約是三個半小時車程,250公里不到的距離卻有著多種地貌。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一大特點就是地形地貌的多樣化,從最南邊的傑克遜(Jackson Hole)到最北邊的Gardiner鎮大約是三個半小時車程,250公里不到的距離卻有著多種地貌。



鬱鬱蔥蔥的森林,藍色的天空,巍峨的雪山和如鏡面般的湖水組成了一幅美得近乎不真實的畫面,你甚至會猶豫是不是要走入其中,仿佛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擾動這片寧靜。


租一艘摩托艇,慢慢地駛離小河灣,前往開闊的湖面。


當小艇駛近湖心,湖對岸的山峰顯得如此之近,一陣風帶著雪山的冷氣撲面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湖面上也籠罩了一層淡淡的霧氣。


看看人家多神氣?


上午在草原上騎馬,下午在湖上泛舟,豈不快哉。


向北疾馳,很快就看到了黃石國家公園的南大門,OK,其實就一個牌子。


黃石公園中最著名的地形大約就是黃石大峽谷了。在1869年當庫克-福爾森-彼特森探險隊第一次來到此地的時候,查爾斯庫克記下了他們初見大峽谷的印象:「我騎馬走在前面,後面有兩群動物,福爾森先生和皮特森先生騎著馬跟在後面。我記得森林突然向兩邊分開,我只是以為面前是一片開闊地。我有點走神看這些動物,它們正忙著吃草,這時我的馬突然停住了。我轉過來,在峽谷的邊緣俯瞰整個峽谷。我停在那裡,心裡充滿了驚奇,我的同伴趕了上來,整整五分鐘,沒有一個人說話。「


來到黃石的第二天,我們沿著黃石河,穿山越嶺前往黃石大峽谷。一路時而在密林中穿行,時而隨著陡然抬升的地勢翻越山口,時而沿著溪流在河谷中緩緩而行,周圍雪山環繞,風景美不勝收。


駛過羅斯福塔不久就是塔樓瀑布(Tower Fall),一條細長的瀑布掛在林間峭壁之上。


沿河而上,直接趕到黃石峽谷上瀑布(Upper Fall)。


湍急的河水從上瀑布落入下方河床中,掉頭往回開幾分鐘路,下瀑布和整個黃石大峽谷就在眼前。停下車,沿著一條之字形的小路可以從峽谷的上方走到瀑布邊。


黃色的山體和綠色的河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河水含有多種金屬離子,綠色的瀑布傾瀉而下。


站在瀑布上方,俯視峽谷,頓有頭暈目眩之感。


黃石峽谷的獨特地貌是黃石河在過去幾十萬年裡沖刷火山岩形成的,實際上,黃石國家公園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超級火山口。以下文字來自於維基:


黃石火山是北美最大的火山系統,並且由於其異常龐大的爆發力度而被稱為「超級火山」。目前的陷落火山口是在至今約64萬年前的一次災難性的噴發中形成的,這次噴發釋發了1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岩石和其它碎屑,其威力是1980年聖海倫火山爆發的1000倍。並產生了一個近1公里深,面積達72公里×45公里,沉積了大量石灰岩的陷落火山口。該火山已知最猛烈的一次爆發發生在210萬年前,一共噴出了約2450立方公里的火山物質,並且創造出了帕克島火山口。此外火山還於130萬年前有過一次較小規模的爆發,噴出了280立方公里的火山物質並形成了亨利福克火山口。這三次爆發都釋放了大量的火山灰覆蓋了北美洲中部方圓數百英里的地區。大量的火山灰和有毒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可能會對全世界的氣象型態造成重大的影響並導致以北美地區為主一些生物種類的絕滅。


陷落火山口形成後的一次爆發發生在約16萬年前,這一次形成了相對較小並包括如今黃石湖的陷落火山口。自上一次超級爆發後,從64萬年至7萬年前這段時間裡,黃石火山口一帶經歷了一系列較小型爆發周期,逾八十次的爆發形成了目前遍布黃石火山口內的熔岩地表,包括黑曜石崖的流紋岩地表和吃羊人崖的玄武岩地表。黃石大峽谷是最容易看到熔岩地層的地方,這裡的黃石河繼續沖刷著古老的熔岩流。該峽谷是個典型的V形山谷,這也證明這裡是由河道而非冰川侵蝕而形成。


在我們黃石之行的最後一天我們才來到坐落在陷落火山口中心的黃石湖,黃石湖是黃石河的上流,匯聚雪山融雪的水注入黃石河。我們首先遇到了「釣魚橋」,這是一個著名的景點,當年以釣魚者雲集而著稱,但是如今沒有人釣魚了,為什麼呢?


橋上有一個展板告訴了我們為什麼。


原來這座橋正在大馬哈魚(Cutthroat Trout)洄游的必經之路上,眾多的釣魚者嚴重地威脅了魚群的繁衍生息,於是1973年捕魚被禁止。


站在橋上,眺望遠處的雪山。


過了橋不遠,就來到了黃石湖邊,這天風吹得非常猛烈。我們把車在湖畔停好,家人留在車裡,我一人走近了這片藍色的湖泊,近處的沙洲和樹林和遠處的雪山相映成趣。


一種莫名的心理驅動著我走上狹窄的沙洲,走到離湖心最接近的位置。


走到沙洲的一邊,風大到仿佛把湖對岸連綿雪山的冷峻直接吹到你的臉頰上。周圍沒有一個人,看不見一隻飛鳥,耳里除了風聲以外沒有別的聲音,一波又一波的湖水拍打著沙洲,提醒著我這裡蘊藏的無盡力量。這是地球上很少的幾個巨型火山口之一,在冰冷的湖面和雪山之下卻是火熱的熔岩,大自然的雄渾和壯麗讓我感到敬畏。


懷著這種難以言狀的情緒,我轉過身,走回到車裡。


說起來美國地質活動頻繁的地方也不少,如夏威夷的火山,如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的火山群,但是活躍到黃石國家公園這樣實在是少見。別的地方是偶爾大爆發一次,黃石則是叮叮咚咚地天天舊貌換新顏,時不時就有個熱泉蹦出來了,甚至有報導說某處瀝青路面突然就化了,原來是這段路下的地熱突然跑到地表來了。


歐洲人最早來到這處到處是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隊(他們從聖路易斯出發,穿過美洲大陸直抵俄勒岡,開闢了著名的俄勒岡小道)的一名隊員脫離組織之後無疑發現的。以下這段來自於維基:


1806年,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隊的一位成員約翰·庫爾特退出了遠征隊加入了一隊捕獵人中。1807年,他與其他捕獵者分開,於1807年冬至1808年穿過了之後成為公園組成部分的一片地區,並在公園的東北部接近托沃瀑布處發現了至少一個地熱區域。


1809年,克羅印第安人與另一個名叫黑腳的部落間爆發了戰爭,庫爾特也受了傷但倖免於難。之後他向人們描述了自己看到的這個「火與硫磺」之地,但大多數人對之嗤之以鼻,認為他精神錯亂了,並且把這個他們認為是幻想出來的地方起了個綽號叫「庫爾特的地獄」(Colter's Hell)。之後40年中,許多山地和捕獸人都報告發現「沸騰的泥漿」、「熱氣騰騰的河流」和「石化的樹木」,但基本都被當成了神話故事。經過1856年的一次探索後,山地人吉姆·布里吉爾(Jim Bridger)同樣報告稱發現了沸騰的泉水、噴泉,以及一座由玻璃和黃色的石頭組成的山峰。但因他一向有「講起故事來沒完沒了」的名聲,這一說法也沒有得到重視。


最後還是到了1859年美國陸軍測量員到達黃石一帶,以及前文中提到的1869年的庫克-福爾森-彼特森探險隊的仔細考察,黃石的獨特地形才為世人所知。說起來美國風景秀麗的國家公園也不少,黃石之所以獨特在我看來就是其獨一無二的地質地貌。


黃石有好幾處熱泉和噴泉密布,因為地熱中含有大量的硫,所以空氣中瀰漫著硫化氫的臭雞蛋味。我們在黃石國家公園的第一天就看到了著名的藍寶石池(Sapphire Pool),深邃的熱泉恰如其名,深不見底的藍色泉水讓人覺得格外神秘。


第三天我們從北門再次進入黃石國家公園(每次進入公園都需要檢查門票),第一站就是著名的猛獁熱泉(Mammoth Hot Springs)。猛獁熱泉實際上一大群熱泉和地熱的集錦,標誌性的地標就是乳白色的岩層,因為熱泉帶出大量地殼深處的金屬元素,整個熱泉地區的地表被染成五顏六色。如第一篇所說,在這些熱泉地區的地質結構非常不穩定,遊覽的時候不要離開公園設立的木質棧橋。


沿著棧橋走到猛獁泉的頂部,俯視整個地區:


在猛獁熱泉我們也第一次看到國內同胞組成的旅遊團浩浩蕩蕩殺到,其實黃石國家公園的接待能力有限,也只有像老忠實泉這樣比較大的景點還有一定接待能力,猛獁熱泉好歹還有一個洗手間,很多景點就只有男女各一個的臨時廁所,大多數小景點連臨時廁所都沒有。中國旅遊團的大批到來對黃石公園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幸好大多數旅遊團也只是在幾個主要景點走馬觀花地看一看,所以大多數景點還是人跡寥寥。


所以當我們在第四天來到了黃石國家公園的傳奇:老忠實泉(Old Faithful),每63分鐘噴發一次。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圍繞這個熱間歇泉,等待著幾百年如一日的表演。


在這段視頻中,你可以聽到各種語言表達的感嘆聲,當然了,同胞好多,嘿嘿。
噴發一瞬間的照片。


就和猛獁熱泉一樣,老忠實泉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景區,我們沿著一條三英里長的棧道騎馬觀花,沿路看見無數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五顏六色的熱泉。





當然了,在這三英里棧道的盡頭就是著名的牽牛花池(Morning Glory Pool)。黃色的邊緣包含著綠色的泉水靜靜地躺在那裡,池內的不同顏色是水中棲息的藻類造成的,其顏色隨著水溫的變化而不同。


幾乎所有的泉眼都有告示牌禁止遊客向池中投擲硬幣,因為這些硬幣足以堵住泉眼。考慮到黃石每年有無數來自全世界的遊客,看起來絕大多數的遊客還是相當文明的。


在老忠實泉旁邊有遊客接待中心和一個小型的博物館向遊客解釋為什麼老忠實泉每63分鐘噴發一次(實際上正負誤差10分鐘),在博物館裡有一個牌子提醒大家:「你正坐在火山口上!」


說起來好笑最初發現黃石的探險者們用老忠實泉的水洗衣物,結果所有棉製的衣服都完好無損但是所有羊毛衣物都被泉水毀了。

從老忠實泉到麥迪遜之間密布著無數的大大小小的熱泉,包括上面提到的藍寶石池,但是在這些熱泉中最著名顯然是大稜鏡溫泉。大稜鏡溫泉是世界第三,美國第一大的溫泉,她獨特的魅力來自於她的顏色隨季節而變化。下面來自於維基:

大稜鏡溫泉也是黃石公園裡最有名的間歇泉之一。大稜鏡溫泉的美在於湖面的顏色隨季節而改變,春季,湖面從綠色變為燦爛的橙紅色,這是由於富含礦物質的水體中生活著的藻類和含色素的細菌等微生物,它們體內的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的比例會隨季節變換而改變,於是水體也就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在夏季,葉綠素含量相對較低,顯現橙色、紅色,或黃色。但到了冬季,由於缺乏光照,這些微生物就會產生更多的葉綠素來抑制類胡蘿蔔素的顏色,於是就看到水體呈現深綠色。


當我們走近大稜鏡溫泉的時候,才發現溫泉大到幾乎很難看清全貌,我帶著母親和兩個孩子在棧橋上,周圍霧氣瀰漫。





看起來要想看清全貌,必須走到背後的山上去。我們開著車子走出來,來回摸索了好幾趟才發現一個相對不顯眼的路口,開進去不遠就看到一個簡易的停車場,我母親帶著孩子留在車裡,我和太太下車徒步前往這座小山。走過一個小橋,一條簡易的土路就在眼前。走了好一會才走到山前。雖然照片上看上去不高,但是走到跟前發現這個小丘還是有點難度的,而且沒有明顯的路,得靠自己慢慢爬。可能海拔比較高,每一步爬得都很吃力。不過當我們走到高處,俯視整個大稜鏡溫泉,仿佛是一塊寶石躺在森林和草原之間,不禁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且慢,當我們離開車子的時候還是艷陽高照,當我們爬到高處的時候注意到遠處飄來一陣烏雲,當我們急急忙忙地走下山的時候雨點就飄下來了。我們開始急走,小雨點很快就變成大雨點,大雨點變成了雪子,雪子變成了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來了。我只帶了一個塑膠袋,「急中生智」地把塑膠袋頂在腦袋上,一路狂奔。當我們好容易跑回車上沒幾分鐘,雨雪冰雹停了,太陽穿過雲層又露出了笑臉,仿佛是說:「歡迎來到黃石。」


除了老忠實泉到麥迪遜一帶以外,諾里斯附近也是熱泉密布。很多人都以為老忠實泉是黃石噴發最高的間歇熱泉,其實不是,噴發最高的是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熱泉叫做蒸汽船間歇熱泉。老忠實泉噴發的最高紀錄是56米而蒸汽船間歇熱泉的最高紀錄是90米,但是和老忠實泉63分鐘噴發一次不同的是,蒸汽船間歇熱泉的噴發是完全不可預測的,1911年到1961年之間50年沒有大規模噴發,但是最短的兩次大規模噴發之間的間隔只有4天。老忠實泉坐落在大路邊,而神秘的蒸汽船間歇熱泉則隱藏在密林深處。當我們終於來到這塊神秘之地,看到了熱氣瀰漫的泉眼,但是大規模噴發只能是可遇而不可得了,我們只能在旁邊的照片裡領略噴發時的壯觀景象。






諾里斯地區除了蒸汽船間歇泉以外其實還有很多景致,諾尼斯盆地周圍熱泉密布,流出的泉水中富含金屬離子,各色泉水混在一起,仿佛是仙人作畫的調色板,隨手撒在人間,成就了這樣的美景。




祖母綠熱泉


黃石公園的熱泉主要都集中在西線,東線的熱泉不多,但是僅有的三個主要地點都很有特色。比如說泥火山(Mud Volcano),熱泉從一堆泥漿中咕嘟咕嘟地冒泡。



在泥火山不遠處就是龍嘴泉(Dragon's Mouth Spring),熱泉從一個洞穴中湧出,發出很大的聲響。


我們在黃石國家公園的最後一站也是我們拜訪的最後一個很大的熱泉群:西拇指熱泉盆地(West Thumb Geyser Basin)。這個熱泉最獨特的地方是位於黃石湖邊,有些泉口居然在水面之下,被侵蝕的岩層顯示出不同的顏色,導致了湖水的顏色也發生了變化,顯得奇幻無比。








有誰能告訴我為什麼這個潭叫黑池(Black Pool)?



站在熱泉邊,放眼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一艘公園管理局的巡邏艇駛過湖心。



在眾多繽紛多彩的熱泉中,我最喜愛的大概還是大稜鏡溫泉和西拇指熱泉。特別是後者集熱泉湖水雪山為一體。


下面讓我來給大家展示一下在黃石的廣大天空下自由自在的動物們。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去黃山的時候看到第一塊怪石,第一棵奇松的時候就覺得很新奇,甚至準備掏出相機拍照,要知道那可是使用膠捲的時代啊。在黃石看動物也是類似,從一開始看到一頭北美野牛就覺得很稀罕,到後來看到一整群也熟視無睹。


在去黃石之前,我們就聽說在黃石公園8字型路的東北角一帶動物比較多,後來至少我們的經歷似乎也驗證了這個說法。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一隻馬鹿(Elk),沒有角,可能是一隻母鹿,當時覺得特別激動,iPhone和單反掏出來趕緊照。



漸漸地我們也總結出了一些經驗,比如說看到前面的車流突然減緩甚至不再移動,那十有八九是有什麼有意思的動物。如果有森林警察在場,那估計至少得是黑熊這個級別。很快的,我們就看到這隻「表演熊」,這隻黑熊不知道為什麼決定爬這棵枯樹娛樂廣大遊人,離它不遠處單反炮筒無數。當時森林警察也在場,也有防止遊客過於接近黑熊的意思。我們在黃石見到好幾隻黑熊,但是灰熊一隻也沒有見到,灰熊比黑熊要大得多也更富有攻擊性,我們真的要是看到灰熊,下車估計是不敢的。




一隻在路邊的北美野牛(Bison)。



很搞笑的是,當我們下午原路返回途中發現這頭北美野牛還在原地,我母親隔著車窗戶看野牛。



很快的,我們就看見另外一隻熊,看起來這條路上熊可真多。



在黃石大峽谷,我們看到一頭雄性馬鹿,完全無視遊客。君子坦蛋蛋,小人藏雞雞,哼。



我時常覺得最美麗的景色往往在最平凡無奇的畫卷中。下圖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地方,我不知道這裡叫什麼,其實就是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河流轉彎處有個沙洲。河對岸有一群無憂無慮的北美野牛,再遠寫的地方某處熱泉熱氣蒸騰,天邊的雪山一字排開。野牛們在這處水草豐美的地方,頭頂蒼穹,背靠群山,太暇意了。



在黃石的最後一天裡,我們在黃石河邊看到了一隻Coyote(土狼),在水邊找吃的。


在離開黃石返回大提頓和傑克遜的路上,我們忽然看見這隻叉角羚羊(Pronghorn)在草原森林和雪山之間昂首闊步,仿佛天地之間都任由它馳騁。


在去黃石之前我閱讀了很多遊記和評論,似乎喜歡黃石的人覺得特別好(我顯然屬於這一陣營),不喜歡黃石的人覺得特別沒有意思。我的猜想是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幾個主要景點的話可能會有不過如此的感覺,但是黃石是一幅值得你去深入觀賞的畫卷。也許是泛舟湖上,也許是信馬由韁,成為畫卷的一部分也許才是欣賞畫卷最好的方式。


大黃石地區氣勢磅礴的雪山和峽谷,奔涌的熱泉,冷峻的湖水組成了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在這個廣闊的天地下,動物們自由自在地享受著夏季的涼爽和冬季熱泉帶來的溫暖。和這片天地所契合的正是在西部開疆拓土的西拓荒者,那些跋山涉水探索未知世界的探險者,那些信奉自由主義精神的人們,不管這個社會的思潮如何變遷,他們精神永在歷史的長河裡自由奔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