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報錄比約達6:1,新東方預測報考人數仍將走高

華夏時報 發佈 2024-01-11T01:16:12.407111+00:00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年研究生考試全國報考人數為474萬,這是該數據連續第8年增長,考研競爭日趨激烈;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於玉金 北京報導

今年考研錄取率或不到兩成、從錄取率來看考研難度超過高考……一系列的熱搜下顯示著「考研熱」這個老話題常談常新。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年研究生考試全國報考人數為474萬,這是該數據連續第8年增長,考研競爭日趨激烈;但從另一個數據看,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增長呈現出放緩趨勢,人數增長率為過去8年最低。

考研市場在升溫還是降溫?真實的報錄比又是怎樣呢?4月17日,新東方發布《2024中國大學生考研白皮書》(下稱「白皮書」),基於新東方在大學生培訓30年的積澱,結合官方數據和用戶調研,從多個維度對研究生報考與招生新趨勢作了深入解讀,並基於考研群體不斷變化的需求,持續對課程產品進行優化升級。

報考人數持續走高

在考研報考前後圍繞考研熱度的討論非常多,並衍生出大量話題,考研人數備受關注。官方信息顯示,2023年研究生考試全國報考人數繼續走高,達到了474萬。不過,該數據相較於機構此前預測超過520萬的數值有了明顯降低。

在報考人數增加的同時,隨之對應的是招生人數也在大比例增長,從2010年到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單位的招生人數從53.8萬人提升到124.2萬人,13年間研究生招生人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6%;而從 2018年到2020年的3年間,研究生招生人數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7%,研究生擴招速度進一步提升。考研人數與招生人數同步增長也意味著在讀研究生規模穩定提升。

白皮書顯示,近年來的「考研熱」,背後深層原因是客觀且理性的。從國民經濟發展角度來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持續增長和招生規模逐年擴大,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重要體現;從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來看,為了實現未來高層次、高質量的科學發展,國家對於高水平人才布局早已啟動,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期。

從考生個人發展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考生為了提升職場競爭力、選擇自己理想的行業和地域就業,會在普通高等教育結束後繼續選擇攻讀研究生進行深造。白皮書預測,預計2024年考研報名人數將繼續增長。未來10年—20年,中國研究生教育將迎來持續快速發展,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和培養質量都會進一步提升,這是社會發展和考生個人發展的共同訴求。

對於學歷「含金量」下滑,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告訴《華夏時報》在內的媒體記者,「學歷、文憑當然重要,但並不是一錘定終生,是你在此基礎上發揮的能動性讓你與眾不同。」

俞敏洪進一步表示,隨著知識的爆炸、人工智慧的來臨,今天很多大學所學的知識必將過時,重要的是大學4年學生在做什麼,為未來奠定了怎樣的基礎,考研也是如此,如果考研只是因為就業難、不願處理工作中的複雜人際關係,考研的價值並不大。

俞敏洪認為,中學到大學是一個維度的升級,從大學再到研究生又是一個維度的升級,從研究生再到出國留學又是一個維度的升級,這個升維本身才是重要的。比如有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後被招聘單位爭搶,同一家單位,員工進入5年後表現也不盡相同,這背後除了時代機遇外,更多是由一個人的能力、見識、態度、交往水平決定的。

「逆向考研」學生比例不足兩成

據記者了解,在今年報名新東方課程的學生中,甚至出現了大一在讀的學生,也就是2026年考研的學生,「考研熱」不言而喻。一位今年已經上岸的准研究生李倩(化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由於第一次考研目標定到了專業排名第一的院校,這所學校報考人數又多,激烈競爭下一戰考研失敗,二戰則選擇了不如自身本科院校的一所211院校,今年終於『上岸』。」

在考研熱之下,「逆向考研」開始出現,所謂「逆向考研」,就是考研學生會選擇綜合實力不如自身本科院校學校作為報考院校,如本科985院校的學生會選擇211院校報考。

新東方大學生學習與發展中心考研項目總監李琳告訴記者,新東方在通過發放5000份有效問卷及累計1.8萬小時的訪談時間後,發現「逆向考研」確實存在,但是通過數據分析,該群體占整體的比例不足五分之一,而在考研院校「降級」的原因也很多元,排名前三的是,追隨中意的導師或項目、為今後的生活和工作打算以及提升考研「上岸」的概率,這些選擇也都是基於理性冷靜的一些思考。

李琳還告訴本報記者,從分析本科生讀研的動機來看,一方面,因為就業困難,暫時決定讀研的本科生群體確實存在,但占比不足20%,大部分選擇考研的本科生都有明確的報考動機;另一方面,「逃避式」考研並未成為常態,本科生考研主要為了追求更好的深造院校/專業和更好的就業機會。

「很難簡單概括考研到底是冷還是熱,至少從目前的整體趨勢來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都在同步增長,也存在『逆向考研』這樣一種現象,但也是少數個體的一種選擇,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去販賣考生的焦慮,自我發展是考生決定考研最大的驅動力。」李琳稱。

當然,觀看考研難度與否還離不開一個關鍵詞,即報錄比。李琳表示,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整體報錄比是包含了保研學生,不含保研學生的真實報錄比可用來準確衡量考研上岸的真實難度。

新東方梳理各招生單位官方公布的統考招生名額,在招生數據中去除保研招生名額後,計算出了2022年和2023年考研的真實報錄比,分別5.6和5.7,可以簡單理解為約每6位考研報名同學中會有1個人被錄取。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壞消息,以前了解的報錄比反映的是3個同學能錄取一個,但如今真實的報錄比是6個同學錄取一個,還可以看到一個好消息,考研報錄比近兩年相對穩定,考研難度沒有明顯變化。」李琳進一步強調,考研到底難不難,還要看具體報考的院校、學科門類、專業類型等,只有數據分析的顆粒度不斷降低,才能進一步接近考研的真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