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它」 麥蓋提的大棗又「紅」又「火」——記者赴新疆調研紅棗「保險+期貨」試點四周年紀實

證券日報 發佈 2024-01-11T03:04:30.545710+00:00

■本報記者 田耿文暮春四月,適逢紅棗期貨上市四周年之際,記者跟隨鄭州商品交易所調研組一行,來到素有「紅棗之都」美譽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麥蓋提縣,採訪調研紅棗「保險+期貨」項目實施情況,深切感受這一金融支農的創新模式,為麥蓋提縣的特色產業及地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深刻變化。

■本報記者 田耿文

暮春四月,適逢紅棗期貨上市四周年之際,記者跟隨鄭州商品交易所調研組一行,來到素有「紅棗之都」美譽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麥蓋提縣,採訪調研紅棗「保險+期貨」項目實施情況,深切感受這一金融支農的創新模式,為麥蓋提縣的特色產業及地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深刻變化。

麥蓋提縣位於新疆西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三面環沙,氣候乾燥,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具有得天獨厚的紅棗種植優勢,所產灰棗品質優良。紅棗種植面積56萬畝,年產量26萬噸,是全縣的支柱產業,也是當地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2019年4月30日,紅棗期貨於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同年,為利用好期貨這一風險管理工具,鄭商所就在麥蓋提縣重點推進「保險+期貨」試點項目,4年來,紅棗「保險+期貨」項目已成為當地紅棗種植戶家喻戶曉的「拳頭產品」,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和種植戶豐產增收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村里所有種植戶都參保啦」

「這個紅棗『保險+期貨』項目讓農民得了實惠,確實不錯,種紅棗的心裡有底了。」在麥蓋提縣希依提墩鄉東風村三組,51歲的紅棗種植戶李江生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娓娓道來。

據李江生介紹,其父輩1968年從外地來到新疆,他則出生於麥蓋提。自2010年開始種紅棗以來,家裡的收入主要靠賣紅棗,早些年由於紅棗價格波動,在他參保紅棗「保險+期貨」以前,收入很不穩定。

「我在2019年就參加了紅棗『保險+期貨』的項目,是我們這裡最早一批參加這項目的。當時就想著先參保10畝地試試看吧。當年我沒有交保費,還拿到了賠付款,確實嘗到了甜頭,這幾年我每年都參加這個項目,確實心裡踏實多了。」李江生說。

目前,他家種植紅棗30畝。去年,每畝地他個人繳納保費僅50元,不僅紅棗的收入不錯,還獲得了一筆9535元的賠付款。今年,他還會繼續參保,並且計劃再擴大種植面積。

李江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以當前市場價每公斤紅棗價格在8.2元以上,他家的棗樹每畝可產500公斤,刨去每畝地大約1500元的投入成本,每年可帶來純收入7.5萬元。

「村裡的紅棗種植戶全部都參加了這個項目。」受益於紅棗「保險+期貨」項目的參保戶不僅有李江生,東風村支部書記龍超告訴記者,「保險+期貨」項目已經成為當地紅棗種植戶的必選項,所有種植戶都參加了。

據了解,2019年開始推進的「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當年就為當地189戶原貧困種植戶的1804.9畝紅棗提供價格保險,最終實現賠付共計39.85萬元。此後,紅棗期貨大踏步開啟了助農增收的歷程。

記者從鄭商所了解到,不久前,2022年鄭商所在新疆麥蓋提的紅棗「保險+期貨」縣域覆蓋項目順利結項。該項目為當地近4000戶農戶的5萬餘畝紅棗提供了價格風險保障,畝均賠付金額314.5元,整體賠付金額1603.43萬元,有效助力了當地棗農穩收增收。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麥蓋提縣紅棗「保險+期貨」項目累計覆蓋紅棗種植面積16萬餘畝,項目累計賠付金額4100餘萬元,畝均賠付258.3元,人均賠付2953.88元,共為14019戶當地棗農提供價格風險保障。通過參保「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棗農們改變了以往「靠天吃飯」「豐年不豐收」的難題,種植棗樹的收益得到了保障。

從2019年開始嘗試啟動並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4年來,這一特色金融支農模式在保障農戶穩定增收、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具有越發重要的保障作用,也得到了全國各地參保農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我們今年還準備讓銀行機構參與進來,讓種植戶們不僅可以參加『保險+期貨』,還可以更便捷地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從而更大力度支持他們發展農業生產。」鄭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

帶動紅棗產業鏈提質增效

為更好發揮期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紅棗期貨上市以來,前後在紅棗產區設立13家交割庫,促進紅棗產業鏈相關企業發展。

記者來到位於麥蓋提紅棗產業園的新疆果業集團麥蓋提紅棗加工基地的標準化生產車間,伴隨著加工車間機器的轟鳴聲,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流水線上忙碌著,有的在分揀,有的在打包,還有一位工作人員正開著小型運輸車來回穿梭,將包裝好的成品箱碼垛堆放。「我們企業2021年入駐園區,現有7條標準化生產線,另外還有1條油炸棗生產線。平時用工在450人左右,全年產量在5萬噸左右。高峰時期用工可達到600人,工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新疆果業集團喀什區域副總經理王偉向記者表示。

據王偉介紹,為做好麥蓋提縣紅棗農產品收購工作,作為龍頭企業的新疆果業,在麥蓋提縣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9個,社員300餘人。合作社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企業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同時利用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為各合作社社員提供科學種植培訓等多種服務,切實幫助種植戶增收致富。

記者一行走進其中的一個交割庫,看到的是碼放整齊、堆積如山的整箱成品,這些都是期貨交割品。棗紅色的箱子外側印著的「麥蓋提灰棗」字樣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圖標格外醒目。據了解,去年,農業農村部准予麥蓋提灰棗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對於同在園區的紅棗生產企業來說,設立交割庫非常有意義。企業更清楚需要滿足什麼樣的產品標準,以此來提高產品品質,還省去了物流費用。」麥蓋提工業園區管委會綜合辦公室主任巴福先告訴記者。

據王偉介紹,期貨交割品入庫後,企業還可以利用期貨倉單到銀行獲得信貸資金,能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對農戶來講,可以參考期貨價格銷售,提升議價能力,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得到保護和提升。

紅棗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紅棗產業聚集效益,紅棗產業鏈條正在不斷延伸。記者看到,在同一產業園內,紅棗期貨交割庫的周圍還有紙箱加工廠、棗產品深加工(如棗醋、棗酒、棗飲品等)企業、餐廳、商店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園區內還有紅棗交易中心、快檢中心、電商中心、物流中心等配套機構。

「我們企業旺季時每天可以加工近10萬個紅棗紙箱,需要用工40人左右,普通員工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喀什佳晨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振向記者介紹。

隨著紅棗交割庫的設立和產業鏈企業入駐越來越多,以紅棗產業園為中心、依託紅棗產業形成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也明顯提升。紅棗的產量和品質、品牌影響力等附加值逐步提升,麥蓋提縣也由原來的原料產出大縣,跨越而為紅棗生產加工大縣。

截至目前,已有7家紅棗加工龍頭企業入駐產業園,紅棗年加工量達10萬噸以上,加工時間也由原來收購季的兩個月延長至全年生產,90%以上的紅棗已經實現就地加工,3000多名員工「出了家門就進廠門」,擁有了農民和產業工人的雙重身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