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丨德州借土生金加快「三類地」開發利用

大衆網 發佈 2024-01-12T03:12:26.194104+00:00

□大眾報業記者 張海峰 祁小麗 通訊員 田楠楠 報導本報德州訊 4月7日至8日,德州市召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暨深化「三類地」開發利用工作現場推進會。

□大眾報業記者 張海峰 祁小麗

通訊員 田楠楠 報導

本報德州訊 4月7日至8日,德州市召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暨深化「三類地」開發利用工作現場推進會。針對普遍存在的土地經營規模偏小、利用效率不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低、村級集體經濟底子薄等問題,2022年以來,德州市創新開展農村「三類地」開發利用(即農用地規模經營、閒散地盤活利用和「飛地」抱團發展),充分激發農村黨組織活力,深挖土地資源,促進強村共富。截至2022年底,全市集體年收入超10萬元的村比2021年增加了1013個,村集體經濟總量同比增長了31%。

4月8日,陵城區宋家鎮老年公寓(周轉房)里,老人們正聚在一起下象棋、聊家常。「以前住的老舊平房,冬冷夏熱不說,一下雨就漏,周邊的路更是坑坑窪窪。現在的屋子乾淨亮堂,上街買個東西也方便。」73歲的宋家鎮宋家村村民宋傳廣說。該鎮132戶146處房屋騰空後節省土地76.4畝,鎮上一方面對在鎮外其他地方居住或買房的給予一次性補助,對有社區居住意願的群眾,每平方米補貼400元;另一方面利用閒置的原鎮敬老院,由鎮政府出資進行水電、供暖等綜合維修,對老年人提供周轉用房免費居住,最大限度保障群眾利益。

德州市做好「清、用、管」三篇文章,開展農村「三資」和閒置廢棄宅基地清理攻堅行動,累計回收各類閒散土地7萬餘畝。對清理出的土地,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集中經營,發展綠化苗木、中藥材種植、農光互補等特色產業,村集體與農戶按照合同約定比例享受分紅收益。建立並完善村級「陽光報告會」制度,確保土地整理合法合規,資金使用安全高效。

陵城區糜鎮「飛地」產業園目前一派繁忙景象。該產業園已落地雙泰食品、隆納管業、乘威斯鞋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等4家企業。園區不僅接受糜鎮村莊土地入股,其他鄉鎮的村莊也可參股分紅。「以小官寨村為例,土地騰空建設指標被區政府統一收儲後,每畝指標獲得45萬元的收益,經過我們的測算實施,安置成本每畝為37萬元,剩餘的每畝8萬元由村集體自主支配。」糜鎮黨委書記張振凱介紹,該鎮還選取糜鎮街村、欒王村和前趙村等7個集體經濟實力較強的村莊,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拿出集體資金260萬元入股德州慧達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按照10.8%的收益率,年可實現分紅28萬元。

德州市引導村集體整合分散的資金、土地指標折價入股,集中到發展潛力大、投資效益好的區域建設23處「飛地」產業園,解決單村發展效益低、風險大、難持續問題,每個「飛地」項目單獨成立國有股份制公司,實行「委託經營+股金收益」模式,每年按村實際投資額支付不低於8%的股金分紅。

臨邑縣臨南鎮番茄紅鏈「跨村聯建·幸福家園」區域內的14個村種植蔬菜3.5萬畝,他們成立聯合黨委,整合區域資源要素,提升蔬菜種植規模水平,帶動村集體年增收60餘萬元。聯合黨委選拔211名黨員種植戶、152名種植能手作為產業發展骨幹力量,統一品種規劃、育苗種植、技術指導、社會化服務、品牌銷售。今年番茄集中上市期間,聯合黨委統一議價,每公斤價格提高0.3元,帶動增收310萬元。

寧津縣柴胡店鎮桃源里社區實行規模經營,打造高標準「農業園」,整合16個村的原有及復墾新增耕地17904畝,由魯供集團等4家企業進行土地託管,帶動村集體年增收300多萬元。

目前,德州市組織村黨支部領辦4810個合作社,集中經營161萬畝耕地,組建424家聯合社並與352家涉農企業建立土地託管、訂單種植、勞務輸出等利益聯結關係,吸引1.2億元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有力推動了農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