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彼得、劉文正、羅大佑,這些閃亮的名字和那些《閃亮的日子》

皓顏拾光 發佈 2024-01-12T05:57:41.185782+00:00

最近一期的《聲生不息.寶島季》的舞台上演繹了幾首八十年代之前的老歌,感嘆之餘,勾起許多回憶,仿佛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青少年或者不如說是童年時期。童年就像天上的星星,已經遙不可及,但記憶里總有一些閃閃爍爍的片段,我想那些閃亮的片段應該有些是屬於年少時聽過的那些動聽的歌曲。

最近一期的《聲生不息.寶島季》的舞台上演繹了幾首八十年代之前的老歌,感嘆之餘,勾起許多回憶,仿佛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青少年或者不如說是童年時期。

童年就像天上的星星,已經遙不可及,但記憶里總有一些閃閃爍爍的片段,我想那些閃亮的片段應該有些是屬於年少時聽過的那些動聽的歌曲。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台灣校園民謠頂峰時期,共產生了300多首校園民謠。

葉佳修作為詞曲作者、歌手,是台灣校園民謠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外婆的澎湖灣》 出現在本期節目的大合唱環節,令人驚喜。

1979年,葉佳修認識了潘安邦,知道了潘安邦童年在澎湖與外婆祖孫情深的故事,為潘安邦寫下這首歌。

潘安邦當天給外婆打電話,並且在電話里唱了這首歌,可是他唱完之後,電話的那一頭沒有任何聲音,但他可以感覺到外婆在啜泣、流淚。

這首歌背後藏著許多潘安邦與外婆的祖孫故事,充滿了真情。

晚風輕拂澎湖灣

白浪逐沙灘

沒有椰林綴斜陽

只是一片海藍藍

坐在門前的矮牆上

一遍遍懷想

也是黃昏的沙灘上

有著腳印兩對半

那是外婆拄著杖

將我手輕輕挽

踩著薄暮走向餘暉

暖暖的澎湖灣

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

消磨許多時光

直到夜色吞沒我倆

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灣,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

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

還有一位老船長

當年自己還是在收音機里聽到的這首歌,而且是翻唱的,但優美的曲調,動人的歌詞,是那麼深入人心,聽著聽著就會跟著唱起來,每當唱起這首歌便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暖和感動。

校園民謠只是人們有意識地給起的一個名字,校園民謠的土壤也許就在那些心懷無限夢想的校園裡。

這些音樂很多是已經離開校園的人唱給還在校園的人聽的,歌聲中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想起了他們的校園生活,校園中的我們被音樂感動,在音樂中成長。


另一首老歌《遲到》,由陳彼得作曲作詞,收錄於1980年12月31日發行的專輯《卻上心頭》。

這首歌當年在大陸的翻唱率和風靡程度相當驚人,自己那時還是小學生,居然好多小學生也常常哼唱著,而且記憶里這首歌從我的小學到中學的幾年好像一直流行,應該算是最早流傳到大陸的台灣流行歌曲吧。

陳彼得是台灣流行音樂發源的第二代音樂人,繼為鄧麗君創作的翁清溪、莊奴之後,又在羅大佑等人的校園歌曲之前。他是台灣音樂西風引進的第一推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樂壇極具影響力。

他是浪蕩不羈的遊子,卻又情歸故里。在他的血液里,始終流淌著厚重的鄉愁與故土情懷,用音樂尋根這條路,陳彼得走了太久。

1987年,台灣居民可以到內地探親,陳彼得聽到了來自故鄉的呼喚。一年後,他推出個人專輯《歸雁》,將無法言喻的心情全都唱在了歌里:

「我是一隻孤雁,飛過高山,飛過大海。不知走過多少歲月多少時光……終於找到了自己出發的地方。」

時代總是匆忙的,被推崇、被景仰者如陳彼得,也躲不開時間的沖刷,隨著歲月更迭,一代人來,一代人去。

陳彼得已經80歲了,從風華正茂到耄耋之年,喧譁與平靜皆已過去。他的眼裡有年月的沉澱,也有睿智的光芒,這是歲月帶給他的,且永遠不會消失。

許多年之後,人們依然會從他的音樂中,感受到一個遊子的洶湧時刻。


《雨中即景》是由王夢麟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台灣經典流行歌曲。歌曲描寫了人們在突然降臨的大雨中慌亂的情景,歌曲歡快、幽默,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風靡一時。


1978年,王夢麟還是一個計程車司機,看到下雨時候街上大家躲雨的情形,有感而發寫了這首歌,然後自己錄製歌曲,唱片公司很欣賞,就將《雨中即景》收錄到專輯《金韻獎(三)》裡。

嘩啦啦啦啦下雨了

看到大家嘛都在跑

叭叭叭叭叭計程車

他們的生意是特別好

你有錢坐不到......

曾經經歷過華語流行音樂經典年代,一首歌一個歌手一段故事,是極其難忘的回憶。而這其中,王夢麟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王夢麟離開我們的視線太久了,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對於許多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而言,一定聽過《雨中即景》和《阿美阿美》這些歌曲,有時大家會認為是名氣更大的劉文正首唱的,其實它們的首唱者是王夢麟。

在當時校園民歌統治下的台灣樂壇,最紅的女歌手是齊豫,而最紅的男歌手便是王夢麟了,齊豫的歌比較優雅,而王夢麟的歌則偏向市井。

他的演唱方式看似漫不經心,其實卻是非常用心。他的發音方式恰到好處,聽來非常舒服,低音處毫不沉悶,高音處毫不刺耳。

那略帶沙啞而又很陽光的嗓音,體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最後一曲,我們來說《閃亮的日子》,這首歌是羅大佑為劉文正1977年電影《閃亮的日子》所做的同名主題曲。收錄在其1978年的同名專輯中。


歌曲當時憑藉人氣歌手劉文正的演唱,一經發行便大行其道,成為至今耳熟能詳的歌曲。

70年代的幕後創作人羅大佑在1982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正式踏入歌壇,並在1989年重新演繹這首歌,收錄在自己的《閃亮的日子》專輯裡。

我來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

我輕輕地唱,你慢慢地和

是否你還記得,過去的夢想

那充滿希望燦爛的歲月

你我為了理想,歷盡了艱苦

我們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

但願你會記得,永遠地記著

我們曾經擁有閃亮的日子

每次聽到這首歌,它優美的旋律,就像浪漫的華爾茲,讓人想和自己舊時的夥伴一起翩翩起舞,我想我們會有輕快而熟練的舞步,一起在舞池裡轉圈,我們的裙擺會輕輕地搖盪,我們會沉醉在這優美的旋律中。

歌詞和曲調有點哀傷,讓人懷念過往,也讓人相信,曾經的磨難,都會變成生命中最閃亮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四首歌都是劉文正首唱或是翻唱過的,他被稱為台灣的「校園民謠鼻祖」,也許你聽到這個名字會感到有些陌生,但你一定聽過他的經典校園民謠,他的歌聲如淙淙泉水般清澈悅耳,帶給我們異常美妙的聽覺盛宴,流傳至今。

他曾和「一代歌后」鄧麗君齊名,成為70、80年代華語樂壇最閃耀的明星,他的性格低調內斂,不貪慕虛名浮利,功成名就後遠走他鄉,從此渺無音信。

當我們回憶這些歌曲的時候,就像在回首青春那些曾經《閃亮的日子》,所有真實的、虛幻的、迷惘的片段撲面而來,就像我們靜靜坐在窗前觀賞一道道風景。

當這一切都隨風而逝時,除了當年的感覺,誰能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場景,誰能把它講述得像那個瞬間一樣真實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