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批評了!專家的瞎建議遭全面抵制,網友:不會建議就閉嘴!

雨棠財經 發佈 2024-01-12T18:58:27.523921+00:00

他們標榜自己內行人的身份,以內行人的姿態向大家提出建議,成為大家心目當中的意見領袖。也有不少內行人的各種建議就遭到了網友們的抵制和反對,認為這些人是完全脫離現實的。

文|須臾

編輯|雅俗共賞

  •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這幾年伴隨著網絡媒體平台的不斷發展,網絡世界也出現了不少成就斐然、備受歡迎的學者。

他們標榜自己內行人的身份,以內行人的姿態向大家提出建議,成為大家心目當中的意見領袖。

但並不是所有內行人都能站在廣大網友們的立場上提出建議。

也有不少內行人的各種建議就遭到了網友們的抵制和反對,認為這些人是完全脫離現實的。

對此,官方媒體也對他們進行了批評,希望他們能想清楚之後再提建議。

央視作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官方媒體,很少親自下場對社會上的事件進行公開發聲。

但這段時間內行人各種各樣不可理喻的提議,確實在網上掀起了較大的浪花。在這樣的情況下,央視也不能坐視不管。

面對這樣的現象,央視明確表示,不管是哪一領域的內行人,都需要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提出建議,並對自己的話負責。

如果脫離實際,那麼不僅會給人一種不可理喻的感覺,還會從受人尊敬的內行人成為譁眾取寵的小丑!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學者內行人的利益,和官方媒體的利益也有一定的捆綁。

如果這些內行人總是提出一些不恰當的建議和觀點,那麼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官方媒體的公信力,損害官方媒體的顏面。

想必也正是因此,央視才會親自下場對這些內行人進行批評,要求他們停止不恰當的言論和建議。

事實也向我們充分證明了,並不是所有有著高學歷和高級職稱的學者,都可以被稱為是內行人。

他們大多披著內行人的外衣,提著不靠譜的建議,享受著流量帶來的經濟紅利。

網友牴觸專家們的原因——首先第1個原因就是這些內行人的言論嚴重脫離實際。

別說是真正的學者了,就連我們普通老百姓聽了之後都覺得不可理喻。

比如說「18歲就能結婚生孩子」、「沒工作的年輕人可以考慮先成家再說」、「農民應該交公糧養活城市老百姓」這些無厘頭的觀點和建議。

在我們絕大多數人看來都是非常無語的,不知道這些內行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相信我們絕大多數人的腦迴路都是正常的,不會認為這些內行人的說法是可行的。

但這些內行人似乎根本不覺得自己的提議有問題,反而還在各大媒體平台大搖大擺的分析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探討後續的可行性。

這些觀點不僅沒有保障好普通老百姓的切實利益,還頗有一股坐著說話不腰疼的味道。

試問這樣的觀點,老百姓如何能接受和支持呢?

內行人的提議必須立足群眾、立足現實,這樣才有可能獲得老百姓的認可,而不是信口開河,隨意拋出一些博人眼球的觀點。

第2個原因則是網絡的不斷發展,讓網民們有了更高的信息鑑別能力。

與此同時,教育的不斷普及也讓大家的素質水平變得越來越高,不再像以前一樣人云亦云。

面對網絡上的種種信息,大家都有一定的鑑別能力,不會盲目聽信,而是會加入自己的思考。

時代已經不同了,內行人雖然有著更高的學歷水平,但卻沒有辦法用這份學歷讓網友們無條件信任和支持。

高學歷固然是閃光之處,但擁有高學歷的人不見得就擁有著更高的見解。

脫離實際的知名學者,同樣難以獲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愛戴。

第3個原因則是年輕人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很多內行人提出的建議之所以會遭到大家的牴觸,就是因為沒有充分考慮到年輕人當下所面臨的種種壓力。

這才會給人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讓年輕人感到非常無語。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這段時間絕大多數年輕人都面臨著就業上的壓力。

沒有工作的人正在急著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則擔心遭到裁員或者是莫名其妙失業。

在這種時候大家都非常希望國家能出台相應的政策,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就業權益,解決自己在就業上面臨的難題。

結果沒想到在這樣的關節點,竟然有內行人提出「待就業人員都應該向國家繳納失業稅」的奇葩觀點。

年輕人現在面臨的工作壓力已經夠大了,內行人還要提出這樣的建議。

簡直就是不管不顧年輕人的死活!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會繼續支持這些無厘頭的學者和內行人呢?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