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恐怕才是,他們反對提高農民養老待遇的真實原因!

玘語財經 發佈 2024-01-13T00:56:58.122847+00:00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的養老社會保障制度,是分為三六九等的。比如作者所在的某縣城:如果是以政府員工退休,每月的退休金,能領6000-7000元。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的養老社會保障制度,是分為三六九等的。比如作者所在的某縣城:如果是以政府員工退休,每月的退休金,能領6000-7000元。如果是以企業員工退休,每月的退休金,能領3000元左右。如果就是一個普通老年農民,每月能領大約100元。

任何一個有生活經驗的成年人都知道,100元一個月,肯定不夠最基本的生活費。在兩會召開期間,有代表提案,呼籲增加老齡農民的養老待遇。結果提案沒有通過,很多人反對提高農民養老待遇。這是為何呢,今天就來看一下真實原因。

為什麼反對提高農民養老金?

反對給農民提高養老待遇的理由,目前來看,主要有兩個:第一就是這些農民,實際上沒有繳納養老基金。第二就是現在國家財政收入很困難,每年都是財政赤字,沒有更多的財力,幫助提高農民的養老待遇。

當然,在思想觀念上,在發展思路上,還有一部分人仍然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思路。他們認為給農民提高養老金,是新時代的搞大鍋飯,搞起來之後,不利於地方的經濟發展。

我國養老金制度改革滯後

對於這些反對理由,我們可以一條一條的來詳細分析。第一個理由是「農民沒有繳納養老基金」。其實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是另一套幹部員工退休養老制度,不用繳納什麼養老金。

我國的養老金制度,是從1982年之後,才逐漸在全國實施的。在1982年之前,無論是政府幹部身份也好,還是企業職工身份也好,都跟農民們一樣,從來沒有繳納過養老金。

即使在1982年之後,很多單位都是象徵性的、幫員工繳納每月幾毛、最多不到2塊錢的養老金。至於1982年以前,幹部職員們沒有繳納的那一部分,後來國家出台文件,「視為已經繳納」。

我國老齡農民的情況,跟1982年前的幹部職工類似:農民們有的留在本地,參加農業勞動;有的進城打工,參加工業勞動。農民們都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確實沒有繳納養老金。

提高農民養老金有財力制約

很多人反對提高農民養老待遇,他們的第二大理由是:財政困難,財政不允許。根據很多媒體的統計,我國需要領取養老金的農民,目前大約是1.2億人。


如果這1.2億人,每月增加養老金到800元。全國每月就需要增加840億元的財政開支,一年累計就是1萬億人民幣以上

我國2022年的稅收總額才16.66萬億,為了提高農民養老待遇,需要占據我國稅收總額的6.05%,這個比例確實有一點高。

我感覺,如果給農民提高養老待遇的金額,只占據我國稅收比例的3%左右,很多人可能就會接受。那麼,提高後的農民每月養老金收入,可以達到450元,緊緊巴巴夠一個人一個月的伙食費。

提高農民養老金有利於社會發展

很多人反對提高農民養老待遇,他們的第三大理由是:反對大鍋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才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其實這種觀點,屬於既得利益者的主張,有根深蒂固的對勞動人民歧視。

在1980年,我國的基尼係數是0.3,刨除農村群體,我國的基尼係數只有0.16。在這種收入過於平均的社會階段,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是一種經濟發展良策。

但在2022年,我國的基尼係數已經達到了0.47,嚴重跨過了0.4的國際公認紅線。我國社會的癥結,已經不是「吃大鍋飯、收入過於平均」,而是變成了「貧富差距過大、限制了社會的整體消費」。

所以,在當前社會條件之下,適當提高農民的養老金收入,可以有效促進社會公平,也可以有效促進社會整體消費,完全符合我國發展內循環的策略。

結語:

從1978年到2023年,我國經歷了45年的高速發展,整個社會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目前已經有65%的人口,都已經完成了城市化,成為了城市人口。

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比城鄉養老金的差距,分外醒目刺眼。因此,為了消除我國的社保隱患也好,為了培養平等的公民意識也好,在國家財力允許的情況之下,適當提高農民的養老待遇,也有利於國家,也有利於農民。

最後想問一下大家,你支持給農民「適當提高養老待遇」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