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發布2024中國大學生考研白皮書:逆向考研是少數個體選擇

新京報 發佈 2024-01-13T05:47:10.471466+00:00

4月16日,《2024中國大學生考研白皮書》發布,從多維度對研究生報考與招生趨勢進行解讀,並提供考情預測和備考建議。

考研「熱」還是「冷」?「難」還是「易」?考生們是感性考研還是理性考研?4月16日,《2024中國大學生考研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從多維度對研究生報考與招生趨勢進行解讀,並提供考情預測和備考建議。

「逃避式」考研並未成為常態,自我發展內驅力是考研核心動因

在結合官方數據和近5000份問卷、超300小時面談的用戶調研結果的基礎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發布了上述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2023考研報名人數為474萬,相對2022考研增長17萬,增長率3.7%;而2022考研報名人數相對2021考研增長80萬,增長率為21%。新東方大學生學習與發展中心考研項目總監李琳表示,2023考研報名人數增長呈現出放緩的趨勢,人數增長率為過去8年最低。

白皮書統計了從2010年-2023年的考研報名人數。新京報記者 羅艷 攝

「大家聽過『逆向考研』嗎?」李琳透露,新東方通過統計2023年考研的線上加線下近10萬考生的數據,發現逆向考研是存在的。但通過對具體數據做進一步分析,又發現選擇「降級」考研的同學在整體中占比不足1/5。從報考院校層次來看,選擇同等水平和更高水平考研目標院校,是受訪對象的主流選擇。

追隨中意的導師或項目、為今後的生活和工作打算、提升考研上岸的概率是考生逆向考研的三大主要原因。「我們無法簡單概括考研到底是熱還是冷,至少從目前整體的趨勢來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同步增長,且逆向考研只是少數個體的選擇,所以不必去販賣考生的焦慮,也希望同學們合理看待考研熱現象。」

白皮書還對2019-2021屆本科畢業生讀研的主要動機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因就業難暫時決定讀研的本科生群體占比不足20%,大部分選擇考研的本科生都有明確報考動機。「逃避式」考研並未成為常態,本科生考研主要為了追求更好的深造院校/專業和更好的就業機會。李琳認為,自我發展內驅力是本科學生考研的核心動因。

真實報錄比進一步體現競爭壓力

她介紹,此次白皮書的編纂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即通過統計真實報錄比,來釐清考研到底難不難。與有助於追蹤考研整體變化趨勢的整體報錄比不同,真實報錄比的計算減去了研招碩士推免生和博士生的數量,以此統計的數據能進一步體現考研的競爭壓力。好消息是,整體報錄比的趨勢基本穩定。

「如果大家已經開始準備考研,會熟悉學碩和專碩的叫法與分類。在考生數量整體上漲的前提下,學碩人數和專碩人數存在一定趨勢差異。」白皮書顯示,與2022考研相比,2023學術型碩士統考招生名額增長2532個(數據為不包含保研學生的招生名額,來自各招生單位官方信息,下同),增幅為0.9%,專業型碩士統考招生名額提升7713個,增幅為1.6%;從2010年到2021年,專業型碩士在總招生人數中的占比穩步提升。

李琳總結,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辦法》等文件精神,專碩占比提升、學碩競爭加劇、博士學位擴招是整體特徵,但不同學科門類的招生人數變化趨勢不盡相同,同一學科門類下,學術型與專業型碩士招生人數變化趨勢也不同,「希望白皮書的數據能為大家做出理性決策提供支持,只有細化數據分析才能不斷去偽存真,接近考研真相。」

讀研動機一定程度遵從求職收益本位原則

本科生讀研的動機是什麼?白皮書對2019-2021屆本科畢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追求更好的就業前景、滿足職業發展規劃的需要、追求更好的大學教育是三個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白皮書呈現了二戰(多戰)考研群體及在職考研群體的決策依據。一戰考研因各種原因導致沒能上岸的不甘心、工作後發現不順利、就業壓力等是二戰(多戰)群體考研的主要原因,工作後發現不順利、工作晉升需要、工作後嚮往校園生活等是在職群體考研的主要原因。李琳指出,內省式思考模式帶來以就業規劃為決策導向的考研動力,讀研動機一定程度遵從求職收益本位原則。

她建議考生們要從擇校專業指導、工具化備考資料、學長學姐信息和重要的考研資訊等方面明確備考需求。自學考生在備考資料的準備上應選擇出版社書籍(非自印),以詞彙書、各科真題集為主;選擇成體系的視頻課程,結合科學的備考軟體,整合碎片時間。報班考生通過線上、線下及OMO課程,開展逐層深入的學習。

新京報記者 羅艷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賈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