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詩意蕭山 | 江寺思陽明先生

蕭山發佈 發佈 2024-01-13T10:22:26.389163+00:00

公元1503年夏天的一個雨後,王陽明來到了覺苑寺。覺苑寺就是現在的江寺。《嘉泰會稽志》記載:覺苑寺,在縣東北一百三十步。遊歷佛道場所,是而立之年時王陽明生活的日常。就在前一年,王陽明請病假回到故鄉,築室會稽山陽明洞天,靜坐行導引之術,自稱陽明子。

公元1503年夏天的一個雨後,王陽明來到了覺苑寺。覺苑寺就是現在的江寺。《嘉泰會稽志》記載:覺苑寺,在縣東北一百三十步。

遊歷佛道場所,是而立之年時王陽明生活的日常。就在前一年,王陽明請病假回到故鄉,築室會稽山陽明洞天,靜坐行導引之術,自稱陽明子。其時,是王陽明對「成為聖人」這個「第一等事」的一次嘗試。他「往來南屏、虎跑諸剎」。期望在佛、道的出世哲學裡,尋求精神的升華。在《西湖醉中漫書》他說:

十年塵海勞魂夢,此日重來眼倍清。

好景恨無蘇老筆,乞歸徒有賀公情。

白鳧飛處青林晚,翠壁明邊返照晴。

爛醉湖雲宿湖寺,不知山月墮江城。

此時賀公知章先生故里的覺苑寺,南臨官河也就是蕭紹運河,北靠干山。明嘉靖《蕭山縣誌》載:宋熙寧間,沈遼為《大悲閣記》,作八分書字額四字,閣後壁有毗陵戚舜臣水墨畫。時稱為三絕。而貢獻了覺苑寺「三絕」中 「二絕」的沈遼,與而立之年的王陽明有太多的相像之處。

沈遼是餘杭人,史稱其幼挺拔不群,長而好學尚友,傲睨一世。趣操高爽,縹縹然有物外意,絕不喜進取。王安石稱其為「風流謝安石,瀟灑陶淵明」。因此當告病回鄉的王陽明步入覺苑寺時,必定會產生與沈遼的共情。

他提筆寫道:

獨寺澄江濱,雙剎青漢表。

攬衣試登陟,深林驚宿鳥。

老僧丘壑臒,古顏冰雪好。

霏霏出幽淡,落落見孤抱。

雨霽江氣收,天虛月色皓。

夜靜臥禪關,吾筆夢生草。

在故鄉問佛尋道的旅途中,王陽明均居於寺廟之中。但在覺苑寺極靜的夜晚,他並沒有放空自己的心靈。覺苑寺的老僧,斜臥夕陽的夢筆橋,都出現在了他的思緒里。而他的腦海里,也許還有沈遼的一生。沈遼的晚年,是在池州度過的。擁有冠絕天下山水的池洲,並沒有給沈遼帶來寄情山水的慰籍,反而開始追悔平生不能夠看重自己,於是杜門謝客專心讀書,與曾鞏、蘇軾、黃庭堅都有往來,但最終沒有被重新任用。

沈遼的遺憾,折射了所有儒者的世界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有美玉於斯,韞匱而藏諸?求善者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孔子在與子貢的對話中,表現的急不可待的待價而沽的情緒,傳達了儒家兼濟天下的人生觀。

而在無數這個樣的夜晚後,王陽明決定再次返回朝廷。陽明先生年譜記載:是年先生漸悟仙、釋二氏之非。……明年遂移疾錢塘西湖,復思用世。《年譜》還記載了一個他勸僧返鄉照顧母親的故事。

有禪僧坐關三年,先生問不語不視,先生喝之曰:「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僧驚起,即開視對語。先生問其家。對曰:「有母在。」曰:「起念否?」對曰:「不能不起。」先生即指愛親本性諭之,僧涕泣謝。明日問之,僧已去矣。

人生有許多事不能後悔,比如孝親,比如建功。

父母至親,是人之本性,也是覺苑寺的來歷。方志載:公元480年,江淹之子昭玄,為了給父母祈福,舍宅為寺,故初名昭玄寺,後改名覺苑寺。雖然清初毛奇齡經過詳細考證,認為江寺的「江」,不是江淹的「江」,而是江總的「江」。但無論哪個「江」都是兒子為父母祈福所捐。毛氏考證說,江寺實為江淹同時代、同為考城人的江總所建。江總為南朝梁太子舍人兼太常卿,因戰亂曾避到蕭山,江總父親患眼疾,居住到牛屯裡,鑿井洗眼,治癒了眼疾,便將住宅改為寺院,名慧眼寺。後來江總父親去世,為追念父親,便將曾經住過的永興寓宅也捐為寺。

在夜宿覺苑寺不久後,陽明先生再次經過了覺苑寺門前的運河,他經此到西興渡口,橫渡錢塘江,再沿運河北上任職。人生無悔,這一去,就有了龍場悟道。

20年後一個冬天,陽明先生再次路過蕭山,在運河悠悠的船上,他與弟子張元沖有一次關於儒、佛、道的對話,彼時的他,「我心光明」,實現了人生的立德、立功、立言。

END

文字:陳默

音頻製作:黃立 劉鵬

編輯:樓丹瑜

責編:俞建昌

終審:祝春

DAY38 迎亞運 跟著小布學英語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