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暴跌85%,一年關店300多家——屈臣氏為什麼敗退了?

半秋隨筆 發佈 2024-01-13T23:47:10.681580+00:00

你有多久沒去屈臣氏了?我大概有七八年沒去了。七八年前,在屈臣氏有過很不爽的購物經歷,當時,春雨蜂蜜面膜大熱,導購呱唧呱唧推銷春雨面膜,但是考慮到網上評價這款面膜太黏膩,悶痘過敏,我猶豫了一下,沒要。


你有多久沒去屈臣氏了?


我大概有七八年沒去了


七八年前,在屈臣氏有過很不爽的購物經歷,當時,春雨蜂蜜面膜大熱,導購呱唧呱唧推銷春雨面膜,但是考慮到網上評價這款面膜太黏膩,悶痘過敏,我猶豫了一下,沒要。



導購緊接著翻了個大白眼兒,那個眼神,正好被我捕捉到了,真的很反感,一生黑,後來再沒踏進過屈臣氏的大門。



這幾年,每次逛街都從那家店門口過,看到店裡的顧客一年比一年少,去年夏天直接關門了,換了一家店鋪去裝修。


事實上,這家店不是個例,屈臣氏這幾年生意越來越差,經營越來越慘澹,前不久屈臣氏發布了2022年的財報,中國區總收益為154.42億元,下滑23%;門店數量也從2021年的4179家縮減至3836家,減少了343家,幾乎每天關掉一家店……


相比營收,利潤的降幅更是驚人,息稅前利潤同比下降85%,這麼大的降幅,歷史上從未有過。



查了相關資料,2015之前,算是屈臣氏的黃金時期,從2015年之後,銷售額不斷下滑,雖然2019年有小幅的回升,但是整體上一年不如一年,經營頹勢越來越明顯。



回想屈臣氏風靡的那些年,我們連買個護手霜、買個棉簽棒都要專門去屈臣氏,可這些年怎麼就拋棄屈臣氏了呢?


01,奪命的導購模式


寫這篇文章之前,特意跟幾個朋友交流了一下為什麼不愛去屈臣氏了?其中有三個都提到:屈臣氏的推銷很煩


微博上也有一個這樣的話題:#你為什麼不愛去屈臣氏了# 贊同最多的一個回答是「導購過於熱情」。



這個話題的確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屈臣氏是出了名的「一對一」導購模式,一進店就是一對一推銷,很窒息,人家說了半天,不買都覺得過意不去,好像享受了服務卻不花錢,白嫖一樣。


有時候雖然買了,但是買得並不開心,東西死貴死貴的,一瓶30ml的自營精華水400塊錢,這個價格都能買大牌了,花這份錢完全是出於不好意思,而非心甘情願。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逛ZARA、UR、優衣庫、名創優品這些快時尚了,因為沒人推銷,自己隨便看,有需要的時候招呼一聲人家才提供服務,這種開放式、不打擾、輕鬆愉快的購物體驗,買到的東西反而是真正喜歡且適合的。



但是屈臣氏這種奪命的推銷模式,也不能全怪導購,因為公司的薪酬制度就是這種模式,底薪微薄,工資主要靠業績提成,如果業績不達標,提成可能一分都拿不到。


網上說屈臣氏的導購每個月到手的收入只有2600左右,店長每個月也只有4000多,雖然無法核實真假,但基本符合屈臣氏現在的經營狀況。



這就是傳統的考核方式作祟,業績為大,逼著員工過度熱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是屈臣氏被顧客拋棄了,倒不如說屈臣氏被自己的騷操作給反噬了。


那天看到一段話,覺得很有道理:


實體店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提供給顧客良好的體驗從而產生消費衝動,而現在很多人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忽略了顧客的體驗,本末倒置急於求成,卻適得其反地離目標越來越遠。




02,缺乏核心競爭力


十多年前,屈臣氏還沒有遍地開花的時候,我們買護膚品化妝品,只能去沃爾瑪、大潤發,要麼去商場專櫃,記得那時候相宜本草很火,大家約著去超市買相宜本草。



也就是在那時候,屈臣氏打著「比百貨專櫃更平民,比超市更專業」的口號,承包了我們的美妝啟蒙,那時在每家屈臣氏的店裡,都可以找到仿韓風的「里美」。


那時候為啥一股腦兒選擇屈臣氏?因為沒有別的渠道,而屈臣氏品類多,在屈臣氏確實也買過一些好用的東西,像納豆補水面膜、天絲面膜、絲塔芙洗面奶之類的。



其實那時候線上的淘寶、天貓、聚美優品已經很火了,尤其是聚美優品,專做美妝護膚,但那時候大家對網購還沒那麼熱衷,都本著「用在臉上的東西還是去實體店買比較放心」的想法,不折不扣地選擇屈臣氏。



但是從2017年以後,直播電商逐漸火熱,李佳琦胳膊上畫出十幾條色號給大家試色,薇婭直播間的隔離霜美妝蛋經常一搶而空,比起屈臣氏奪命推銷的導購,很多人更願意相信在直播間為我們試色的李佳琦和薇婭。



消費者選擇了直播電商,品牌商也投向了直播電商,比如新興的品牌花西子、完美日記都投靠李佳琦實現了銷量爆炸,薇婭也帶火了紐西之謎、橘朵等小眾品牌。



後來隨著抖音快手的崛起,把直播帶貨變成了成了整個社會的風潮,大家發現,屈臣氏也不過是個第三方而已,屈臣氏能買到的東西網上都能買到,而且比屈臣氏更便宜,不滿意還可以退貨,甚至不用磨嘴皮子,還有人上門取貨,秒退款,何樂而不為呢?


當直播帶貨改變了傳統的商業邏輯之後,線上銷售洶湧的惡戰開始了,2017年,屈臣氏也瞄準時機加入了線上戰鬥。


3,「o+o」私域模式飽受詬病


屈臣氏的線上銷售,核心是「O+O」(線下及線上)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線下和線上相互結合,相互引流,比如通過線上的雲店下單,然後選擇「門店自提」或者「閃電送」。



這種引流模式也遭到很多人吐槽,去實體店買東西,結帳的時候不是直接通過付款碼付款,而是通過微信掃碼,進入屈臣氏的雲店小程序再下單結帳,同時要添加導購的企業微信



本來通過小程序下單結帳就夠麻煩的了,好不容易結完帳,又加進了企業微信,彈窗和推銷不斷,把線下奪命的導購模式搬到了線上進行「私域營銷」,惹得很多人刪除拉黑。



而且這種線上+線下的模式,一旦配合不好就容易出洋相,比如去年發生的「1分錢面膜拒不提貨」事件,當時,屈臣氏在美團上推出了1分錢搶面膜活動,本來是為線下門店引流的營銷活動,沒想到卻翻了車,很多人去線下門店提貨被告知無貨,甚至要求退款。



緊接著大家去直播間質問為啥不能提貨,然後主播在直播間罵消費者:「為了一分錢,薅不到就像瘋狗一樣咬人……」



輿論升級,在微博熱搜掛了好幾天,後來屈臣氏以道歉和補貨結束了這場危機公關,但是這波騷操作,又一次把屈臣氏反噬了,降低自己的口碑。



騰訊私域價值榜單顯示,「屈臣氏的「O+O」私域模式,企業微信累計添加用戶數超過4000萬人次」。


4000萬,這是一個很漂亮的數字了,但是從雲店的銷售額來看,2020年,雲店12 億的營業額,還不到總營收額的 10% ,總之,引以為傲的雲店,線上效果也不那麼理想。



至於現在大熱的抖音?我剛才去看了看,抖音的屈臣氏官方店鋪,粉絲才153萬,這個量級,在抖音連「腿部」都算不上,實在不值一提。



認真想了想,屈臣氏到底怎麼就敗退了?


錯過了網際網路嗎?也不算錯過,畢竟在2017年就布局線上銷售了,但是,方向跑偏了,沒有吃透抖音快手小紅書的流量紅利。


更核心的或許在於渠道優勢沒有了,以前,供應商沒得選,消費者沒得選,而如今,可替代的太多了,渠道、價格都沒有核心優勢,在網際網路洶湧的大潮下,節節敗退也是必然的。


一個美妝零售的老大哥逐漸倒下了,一個時代也逐漸過去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