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豆腐

商洛日報 發佈 2024-01-14T10:21:30.259807+00:00

俗話說,世間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但是,許多善於吃苦耐勞的洛南人偏偏幹著磨豆腐的營生,讓細膩鮮嫩、豆香濃郁的洛南豆腐走出秦嶺,成為商洛的一個金字招牌。陳衛軍、王玉芳夫婦就是把豆腐店開到西安的洛南人。

  俗話說,世間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但是,許多善於吃苦耐勞的洛南人偏偏幹著磨豆腐的營生,讓細膩鮮嫩、豆香濃郁的洛南豆腐走出秦嶺,成為商洛的一個金字招牌。陳衛軍、王玉芳夫婦就是把豆腐店開到西安的洛南人。
  
記者探店
  4月6日,記者來到西安市新城區八府莊園商業街,尋找陳衛軍夫妻倆的洛南豆腐店。來之前,記者通過電話與這對夫妻聯繫時,兩人滿口的洛南腔讓記者確認,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洛南人。


  記者跟著導航走了很久,終於在周圍滿是居住區的八府莊二坊找到了陳衛軍夫妻的豆腐店。店鋪門頭並不鮮亮,白色的底板上殘留著雨水沖刷的痕跡,看上去有些年頭了,但是門口放豆腐的不鏽鋼盒子乾淨鋥亮,白嫩的豆腐用一片白色的紗布蓋著。下午4點多了,顧客你一斤他二斤,不一會兒,80公分見方的一大塊豆腐就賣掉了一大半。不管顧客要多要少,王玉芳都是態度溫和,嫻熟地把豆腐切割整齊,輕輕裝進袋子裡。
  記者一走到店門口,就聞到濃郁的豆漿香味從店裡飄出來。經王玉芳帶路,穿過四五平方米的小門廳,記者來到操作間,只見整個空間被白色的熱氣籠罩著,陳衛軍正在氤氳的熱氣中過豆腐。傳統的木質十字架上綁著一個白色棉布豆腐包,陳衛軍從旁邊1.4米口徑的大鐵鍋里舀起燒熟的豆漿,倒進豆腐包里,雙手抓著十字架翻倒幾下,細膩的乳白色豆漿就順滑地從豆腐包底部滲流到一個不鏽鋼桶鍋里。

 接下來,就是鹵
  水點豆腐的時刻了。只見陳衛軍將滷水慢慢倒進過濾好的豆漿中,隨著他手中的勺子慢慢攪動,原本流動的豆漿漸漸凝固成一塊塊豆花。
  水霧散去,記者才看清陳衛軍。他的臉被熱氣熏蒸得泛紅,腳上穿著一雙高筒雨靴,踩在被水沖刷得潔白的地板上,將豆花用盆子舀起來,倒進旁邊鋪著棉紗布的三個木質方盒裡。等豆花里的水分流得差不多了,他把棉布的四個角向內摺疊在一起,用石塊壓在上面,隨著多餘水分不停地被擠壓出來,一整塊豆腐就慢慢地成型了。
  陳衛軍做豆腐的時候聚精會神,顧不得說一句話。等把豆腐壓上,他才擦擦手,給記者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做豆腐確實是個苦差事
  陳衛軍和妻子王玉芳並不是一開始就在西安賣豆腐的。兩人都是洛南人,陳衛軍家在縣城邊的峰嶺塬上。今年52歲的陳衛軍,十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做豆腐了。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弟兄四個,哥哥、弟弟都要上學,陳衛軍輟學後就跟著叔叔學做豆腐。
  「不上學了,又沒有啥手藝,為了養家餬口,再苦的差事也得干。一開始做得不好,就一遍一遍地試,自己摸索。」陳衛軍說。慢慢地,他的豆腐越做越好,在洛南縣小有名氣,縣政府招待所、教師進修學校的食堂還有一些餐館,都讓他送豆腐。


  王玉芳給記者講起了丈夫過去做豆腐吃的苦。陳衛軍每天早上用架子車拉著一二百斤豆腐,走四五里山路送到縣城,回家的時候再拉上煤炭和黃豆,接著連夜磨豆腐,第二天一早又去送豆腐。「晚上做豆腐做到十一二點,凌晨四點半就要起來,人家六點要開飯哩,得按時送到。」陳衛軍解釋說,「豆腐得做好,還要卡時間點,天天送,特別累人。」那時候,從塬上到縣城都是土路,崎嶇難行,下雨下雪更是泥濘不堪,拉著架子車特別難走,更別說還負重幾百斤。後來,陳衛軍的身體實在受不了了,就改行開農用車,日子也算過得去。

把豆腐店開到西安市
  2010年左右,陳衛軍在朋友的建議下,又重操舊業,和朋友合夥在西安市南小巷附近開了一家豆腐店,老鐵鍋燒豆腐非常受歡迎。「豆腐做出來就不愁賣,一天能賣七八百斤。」王玉芳笑著說。但是合夥生意不好做,後來他們還是和朋友分開了。
  「我給他教會之後,我們就在八府莊重新開店。過來七八年了,現在生意還行,一天能賣四五百斤豆腐。」陳衛軍接著說。
  說話間,老顧客金女士來買豆腐。她說:「我幾乎每天都要來買豆腐,做麻食、蒸包子、燴菜吃都能行。他家的豆腐味濃,我們全家都愛吃。早上人太多,得排隊,我就下班了過來買。」說著,金女士還拿出手機,給記者聽丈夫給她發的語音。手機里,她的丈夫說:「我在樓道聞到豆腐香味了,你下班買一塊豆腐回來……」原來,金女士就住在豆腐店後面的住宅樓上,只要陳衛軍的豆漿燒熟,在樓道上就能聞到香味。
  張先生是騎著電動車專門過來買豆腐的。他說:「有一次路過的時候,見別人都在這兒買豆腐,我跟著買了一回,吃著美得很,後來就專門來買。附近超市都有賣豆腐的,但沒有他家的好吃,他家豆腐細膩,原汁原味。」


  說起顧客排隊買豆腐的事兒,陳衛軍夫婦臉上露出抑制不住的高興和自豪。每年臘月,買豆腐的人都比平時多得多,天不亮就有人在門口排隊。「隊從門口排到那邊路口,有20多米長。去年臘月,我的一個朋友拍了照片發到朋友圈,結果好多人都問店在哪裡,讓給捎著買,有的自己吃,有的送親戚朋友。我做不過來,就讓他趕緊把照片刪除了。」陳衛軍笑著說。
  「為啥你的豆腐這麼受歡迎?像那些顧客說的,豆腐味濃?」記者好奇地問。


  「得用新豆子,哪怕比別人買的貴五六毛錢,豆子不好就不敢用。」王玉芳說。
  這麼多年,店裡沒有請人幫忙,全靠夫妻倆自己起早貪黑地忙碌。陳衛軍說:「請人做可能就不是那味了,質量就不能保證。」王玉芳接過丈夫的話茬:「他這人就是在做豆腐上用心,我們也不摻假,就一門心思想做出原汁原味的豆腐。」
  現在條件相對好了點,但陳衛軍的雙腿、雙手常年泡在水裡,胳膊和腿上都是風濕。「年齡大了,慢慢就干不動了,維持現狀就挺滿足了。」夫妻倆笑著告訴記者。(商洛日報記者 張珍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