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女孩寫的這本書被歐巴馬推薦,看哭不少人...

精英說 發佈 2024-01-14T12:35:59.245037+00:00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媽媽走後》,原名「Crying in H Mart」,講述了一段複雜的母女關係,看得人心裡非常感慨。作者是亞裔美國女孩兒米歇爾·佐納(Michelle zauner),這是她的第一本書(自傳),因為成為歐巴馬年度推薦圖書,在亞洲媒體引發不小轟動。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媽媽走後》,原名「Crying in H Mart」,講述了一段複雜的母女關係,看得人心裡非常感慨。


作者是亞裔美國女孩兒米歇爾·佐納(Michelle zauner),這是她的第一本書(自傳),因為成為歐巴馬年度推薦圖書,在亞洲媒體引發不小轟動。


更難得的是,這本書在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停留超過了一年。米歇爾本人還因該書入選《時代周刊》「年度最具影響力的100位人物」!


米歇爾與自己的書,圖自cnn


米歇爾身上有很多標籤,歌手、吉他手、詞曲作者、暢銷書作家等。出生於1989年的她,年少時非常叛逆,一心要當音樂家。而她母親最擔心的事兒,是她會忍飢挨餓。


整個青春期,米歇爾和母親一直處於衝突和抗爭狀態。她大學畢業後開始理解母親,但母親突然患了癌症,這讓一切都變得無所適從。


母親後來還是離世了。米歇爾想要找到和母親之間的聯結,她走母親走過的路,吃母親愛的食物,見母親認識的人,並將自己的經歷撰寫成書《媽媽走後》……在無數次的回憶和崩潰中,她最終與自己和解,並找到了人生方向。


圖自youtube@today



懵懂幼兒期,

依戀母親又害怕被責罵


米歇爾的父親是高加索白人,母親是韓國人,他們都沒上過大學,是普通打工人。1983年,父親在韓國首爾參加培訓項目,偶遇了一個漂亮的酒店前台,約會3個月後向她求婚。


後來,他們在日本、德國都生活過,6年後在韓國首爾生下一個女孩兒,就是米歇爾。


米歇爾1歲時,父親被安排到美國一個卡車代理公司上班,於是攜妻帶女前往。後來,他們在美國俄勒岡州的尤金市定居。


圖自youtube@today


米歇爾小時候很黏媽媽。和所有孩子一樣,媽媽就是她的全世界。而母親辭了工作,專職在家陪伴她長大。


母親會教女兒韓國傳統屈膝禮,也會哄她穿上黃色連衣裙,兩人笑著鬧在一處。不管在廚房高腳凳上,還是家門口的草地上,都有母親陪伴她的身影。


那時候,米歇爾能盡情嬉笑玩鬧,因為一回頭就能看到母親。母親,給了她生命最初的安全感。


圖自youtube@today


米歇爾10歲時,他們搬家到城外的林間小屋。那裡地處偏遠,方園幾英里都沒有一個鄰居。米歇爾感覺很孤單,她找不到能一起玩的小夥伴,唯一能說話的人只有母親。


但是,她不再想時刻黏著母親了。因為母親的愛太嚴苛,這讓她感覺很不舒服。母親是個特別精緻的女人,穿了10年的外套上沒有一個毛球,皮鞋上也不會有任何劃痕,讓家裡所有的東西都保持纖塵不染……母親也用同樣的要求對待女兒。


圖自youtube@today


母親希望米歇爾能做到最好,不管生活上還是長相上。她經常會捏女兒的鼻樑,以免鼻子塌陷;每天清晨,她會讓米歇爾抓緊床頭板,再用力將女兒的腿拉長,以免女兒長不高;米歇爾如果皺眉或笑得太劇烈,母親也會阻止,因為會弄出太多皺紋。


圖自youtube@today


可是,米歇爾似乎總在闖禍。她會在剛拖好的地上灑下湯汁,整天像假小子一樣,也經常讓自己受傷。而每當這個時候,母親都會沖她大吼大叫:「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不要去爬那棵樹,不要……」


米歇爾很矛盾。一方面她想躲著母親,因為那些規矩和期盼讓她備受折磨;另一方面她也想保持親密關係。她會做家務刻意討好母親,發現母親喜歡韓國料理後,她也會表現出極大的熱忱。母親對此讚不絕口,渾然不覺女兒是在討自己歡心。


圖自youtube@today


儘管如此,母親仍是米歇爾最親密的人。她的父親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泡吧,除了賺錢養家,幾乎沒有關注過女兒的內心世界。


叛逆青春期,

因音樂與母親矛盾重重


作為混血兒,米歇爾在學校不太受歡迎。雖然在美國長大,但同學們將她看作亞洲人;而當她回到韓國探親時,又被視為美國人。夾在兩種文化之間的她,長期無法獲得身份認同,這讓她在青春期更加迷茫。


讀中學時,米歇爾過得不快樂。她睡不著覺,每天都很疲憊,提不起精神去做任何事。她成績原本很好,但那段時間下滑非常嚴重。


母親不理解米歇爾,認為女兒只是被寵壞了,為此特意報了更多課外輔導班,同時在家採取更為嚴格的「管控」:諷刺女兒的體重,調侃她的長相,責怪她不負責任,數落她不用自己買的化妝用品……但這樣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她們的關係日漸惡化。


圖自prhspeakers


米歇爾在苦悶中愛上了音樂。


15歲那年,米歇爾觀看了一個樂隊的現場演出,之後瘋狂地迷戀上這種能宣洩情緒的方式。她央求母親買一把吉他,母親原本不同意,不過在聖誕節時還是買給了女兒。


之後,米歇爾每周去上一節吉他課。上課是在有點尷尬的「課程工廠」,類似於沃爾瑪超市,提供十多個隔音小房間。米歇爾在網上找樂手教她,幸運的是,她的老師很不錯。


除了學吉他,米歇爾還開始自己寫歌。她和當地比薩店簽約,在餐廳的小吧檯上演出。雖然觀眾寥寥數人,吉他聲在超市的轟隆聲中幾乎聽不到,但她很興奮,覺得這是自己夢想開始地方。


圖自cnn


稍有經驗後,米歇爾開始尋求更多演出機會。她為自己製作宣傳海報,掛到附近店鋪的窗玻璃上。還在網上製作了個人主頁,發給當地樂隊和活動主辦方,終於有了在音樂廳做暖場表演的機會。


米歇爾興高采烈地準備著一切,換了新吉他,帶著好看的音箱,穿上彩虹色條紋襯衫和微喇牛仔褲,那是她認為最酷的裝扮。她的父母也去現場了。演出非常順利,聽著父母誇讚「棒極了」時,她非常開心,覺得終於得到了母親的認可。


圖自prestigeonline


米歇爾沒想到的是,母親只是在敷衍。演出結束後,大家一起吃飯,米歇爾提出要錄唱片,母親神色瞬間冷了下來,看著她的眼睛說:「我一直在等你放棄這一切。」


母親接著說,自己一直後悔讓女兒學吉他,因為音樂呀、藝術家呀都是沒譜的事兒,日後很容易忍飢挨餓,而女兒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考上大學,畢業後找個穩定的工作。


米歇爾大怒,什麼叫沒譜的事兒,那是她最愛的事業!母女倆大吵一架,結果是米歇爾離家出走,住在朋友家,抽菸、逃課、不交作業,成績一落千丈,甚至一度有結束生命的念頭。


圖自prestigeonline


米歇爾再次回到家後,母女關係非常疏遠。她們長時間冷戰,偶爾說話又是不斷爭吵。終於有一次,母親再次批評她的穿著時,她開始反擊,嘲諷母親沒有思想:「那又怎樣?我不像你,我有更重要的事要想,才不在乎自己看起來怎樣。」


母親伸手打她屁股,就像以前她犯錯時那樣。但這次她沒有忍受,而是和母親扭打在一起。憤怒的母親爬到她身上打她,哭著大喊:「生了你以後,我打過一次胎,就因為你是這麼個糟透了的小孩!」


那時,她們母女關係幾近崩裂。


母親突然患癌,

她想做個完美女兒


米歇爾最終考上了大學,在布林莫爾學院攻讀創意寫作專業。米歇爾最初是想逃離父母監管,而真的遠離後,她又開始想家。


母親經常給她寄各種好吃的食物和日用品,都是精心準備的,買的鞋子都會提前試穿幾天,生怕新鞋磨到女兒的腳。而米歇爾也開始考慮母親的想法,寒暑假回家前,她會將衣服上的線頭清理掉,再小心翼翼地擦淨靴子,努力做到母親要求的那樣。


她們的關係和緩了很多。雖然曾經吵過、鬧過,但她們始終是彼此最愛的人。


圖自cnn


大學畢業後,米歇爾留在費城工作。她加入了一個不知名樂隊,擔任吉他手和主唱。樂隊不賺錢,為了獲得巡演機會,她同時做3份兼職,在漫畫店打工、在電影發行處做市場助理和在烤串店做服務員。


她交了個男朋友,兩人住在髒亂的到處都是蒼蠅的頂樓,和兒時一塵不染的家形成了鮮明對比。她將自己活成了母親最不想看到的樣子,像個不得志的藝術家,過著逃避現實的生活。


她又陷入了迷茫。畢業後折騰了3年,樂隊沒有一點兒起色,而且有成員陸續要退出了。她還沒想好以後怎麼做,這時,一個噩耗傳來:母親患上了胰腺癌!


圖自youtube@today


那時,米歇爾剛25歲。她離家7年了,逐漸能理解母親的付出,就在她以為母女關係好轉時,突然得知自己就要永遠失去母親了。她不能接受,辭去所有的工作,暫停樂隊演出,然後回到家去陪伴母親。


一次又一次的住院化療,一天又一天的陪護,但母親的身體還是每況愈下。她試著要帶母親去旅行,又因為突然發病而取消。她試著了解去看望母親的親人,卻發現自己聽不懂韓語。母親住院時,她經常徹夜在床邊陪護,給母親倒尿盆、擦洗身體……


她想在母親生命的最後階段,努力做個完美的女兒。她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卻仍是留不住母親。


圖自nytimes


大約五個月後,母親開始靠插管和機器生活。米歇爾非常害怕,怕母親再也無法參與她未來的生活。她做了個決定,儘快結婚,讓母親看到自己的婚禮。說來也怪,婚禮前後,母親的精神竟然恢復了許多。


看到米歇爾穿上婚紗,母親露出了久違的微笑,她誇讚女兒:「真是太美了!」米歇爾徵詢她的意見,想讓她像之前一樣挑毛病,但母親只是說一切都是剛剛好。


那場倉促的婚禮,竟然進行得很順利。米歇爾和母親的遺憾,少了一些。


母親去世,

她在痛苦中獲得重生


婚禮結束2周後,米歇爾的母親病逝了,那是2014年10月。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米歇爾都在尋找母親留下的點點滴滴。她去專門銷售亞洲食品的超市,探索母親最愛的韓國食物,也看望母親在韓國的親人。


米歇爾還找了一份廚師的工作,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這樣就沒時間難過了。靜下來時,她會像母親一樣做飯、收拾東西,或者去寫歌,都是與母親相關的瑣碎日常。


就在她準備放棄音樂時,她為母親寫的專輯《日式早餐》火了,她受邀成為演唱會的暖場歌手。同時,她寫的文章《愛、失去和泡菜》被評選為年度最佳散文,又出版了暢銷書《媽媽走後》。


圖自youtube@today


她新建了樂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演出機會,並開始全球巡演。米歇爾如今34歲了,成了成功的音樂人。


她很想讓母親看到現在她的樣子:收入穩定;經常打扮得美美的,為時尚雜誌拍攝照片,也接受電視節目採訪;她寫的書即將被改編成電影,她和母親的故事將會被更多人知道,而她也會為電影配樂。


母親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而她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接近母親。


圖自prestigeonline


母親與孩子的關係,原本就很複雜。米歇爾在母親病中時,曾多次和母親深談,並開始欣賞彼此的不同。她在艱難地理解母親,母親也在費盡心力地理解她。有一次母親對她說:「你知道我意識到什麼嗎?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像你這樣的人。」


聽起來很奇怪,明明是自己養大的,卻似乎一點兒也不理解。兩個原本獨立的個體,因為子宮和生活有了親密關係,卻又很容易忽視對方獨特的個性。


很多時候,世事就是如此無奈。但幸好最終的最終,母親與女兒終將相遇。米歇爾說她會變得像母親,因為她是母親留在這個世上的人。


作者:石霖,精英說作者,文字客,繪本控,執著寫字,簡單生活。


精英說是全球精英、海歸和留學生的聚集地。我們傳遞全球資訊、探討文化百態、創新社交模式、發現獨立思想。這裡有溫度也有態度,歡迎氣味相投的你關注精英說(ID:elitestalk)。


參考資料:

1.米歇爾·佐納,圖書《媽媽走後》;

2.Michelle Zauner on inspiration behind bestseller 『Crying in H Mart'

3.She’s up for two Grammys. Her bestseller will be a movie. Meet the Korean American who’s shaking up entertainment

4.Michelle Zauner

5.Cry Me a Zauner: In Conversation With Michelle Zauner of Japanese Breakfast

6.『Crying in H Mart』 Made Michelle Zauner a Literary Star. What’s Next?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