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我國人造太陽創造新的世界紀錄,日本排放入海的核污染水未達標

前瞻網 發佈 2024-01-14T17:22:16.350166+00:00

躲避雷擊,歐空局推遲木星衛星探測器發射時間歐洲空間局(ESA)原定於當地時間4月13日9時15分,在位於法屬蓋亞那的歐洲太空港發射木星冰月探測器(JUICE)。不過,由於監測到發射期間有雷電天氣,歐洲空間局宣布將發射時間推遲24小時,改於當地時間14日9時15分發射。

躲避雷擊,歐空局推遲木星衛星探測器發射時間

歐洲空間局(ESA)原定於當地時間4月13日9時15分,在位於法屬蓋亞那的歐洲太空港發射木星冰月探測器(JUICE)。不過,由於監測到發射期間有雷電天氣,歐洲空間局宣布將發射時間推遲24小時,改於當地時間14日9時15分發射。

日本強推排污入海 專家:核污染水未達排放標準

根據日本政府公布的計劃,福島核污染水將於今年春夏之際開始向海洋排放。目前用於排海的部分設施已啟動運行。核污染水曾與熔化的核反應堆堆芯充分接觸,含有多种放射性核元素。將這種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沒有國際先例。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決定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日本福島大學教授柴崎直明是福島廢爐安全監視協議會委員,負責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地質與地下水監測工作。他在接受總台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福島核污染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質濃度極高,未達到向海洋排放標準。

長江源濕地碳儲量估算科考活動啟動

13日,長江源典型高寒濕地碳儲量估算科學考察活動在青海西寧啟動。據悉,本次科考活動將通過進一步了解長江源濕地水體、植被和土壤等環境因子分布格局,探索濕地生態環境保護與碳中和生態補償機制,為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創新實驗室西部分中心落地寧夏

4月13日,由中國移動與工信部共建的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創新實驗室西部分中心落地寧夏。該中心將面向黨政、金融、能源、交通、通信、電力、教育、醫療等重要行業、重點領域的典型應用場景,解決信息技術適配工作量大、技術路線多樣等問題。

知乎首個中文大模型「知海圖AI」開啟內測

4月13日,知乎在「2023知乎發現大會」發布與面壁智能合作自研的「知海圖AI」中文大模型。知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源在大會上表示,知乎是一個以人與人的討論分享為核心的生態,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行至 AI 時代,知乎以問答形式搭建了專業、多元、有價值的「討論場」。

我國蛇類DNA條形碼參考數據集發布

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中國蛇類DNA條形碼參考數據集。研究表明:中國蛇類物種多樣性被低估,保守估計存在至少36個未被描述的新種。

國內首個交叉類醫學基礎科學中心啟動

4月12日,由院士葛均波領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泛血管介入複雜系統」 基礎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作為中國交叉科學領域的首個醫學類基礎科學中心,該中心的成立對突破中國當前泛血管介入器械進口依賴度高、原創能力不足、臨床轉化效率較低等「卡脖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人人都能GPT!微軟開源幫用戶訓練模型

微軟宣布開源DeepSpeed Chat,訓練速度可提升15倍以上。當地時間4月12日,微軟宣布開源系統框架DeepSpeed Chat,幫助用戶訓練類似於ChatGPT的模型。與現有系統相比,DeepSpeed Chat的速度快15倍以上,可提升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效率。ChatGPT是OpenAI於去年11月推出的聊天機器人,其訓練基礎是為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即基於人工反饋進行強化學習。

玩具和耳機中檢出致癌物!或涉及多個國家

加拿大科學家在11日出版的《環境科學:過程與影響》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他們對在加拿大售賣的耳機、塑料玩具、服裝、個人護理產品和室內塗料等消費品進行了檢測,結果在85%以上的樣品中發現了可能會致癌的短鏈氯化石蠟。

美國研究人員分析解釋地球之水哪裡來

美國研究人員參考太陽系外行星的資料分析發現,地球上的水可能是原始大氣里的氫氣與地表的熾熱熔岩相互作用產生的。研究人員說,這一過程足以解釋地球為什麼擁有如此之多的水,還可以解釋地球的另一些特徵,比如地幔高度氧化、地核密度偏低。這項研究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卡內基科學學會聯合進行,相關論文日前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腦癌治療新方法:給癌細胞植入「特洛伊木馬」

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和多倫多大學科學家聯合開發了一種稱為機械納米手術的治療腫瘤細胞的新方法,即使是對侵襲性、化療耐藥癌症也有效。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誌上。

你的「軟骨」不可小覷,裡面藏著「身高基因」

當地時間4月14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和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約翰·巴羅納斯(John M.Baronas)等人在《細胞基因組學》(Cell Genomic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軟骨細胞成熟的全基因組CRISPR篩選新發現骨骼生長和身高相關GWAS基因座》(Genome-wide CRISPR screening of chondrocyte maturation newly implicates genes in skeletal growth and height-associated GWAS loci)的研究論文,鑑定了145個影響軟骨細胞增殖和成熟的基因,並發現影響軟骨細胞成熟的基因變化可能會強烈影響成年人的身高。該研究表明,生長板中的細胞決定了人類骨骼的長度和形狀,並可以影響身高。

我國西北地區發現侏羅紀時期被子植物化石

近日,蘭州大學古生物團隊與多方展開合作,對采自我國西北地區的侏羅紀植物化石進行了深入研究,確認這些化石的被子植物屬性。此次研究的植物化石采自青海、甘肅和寧夏三地,因此,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美麗青甘寧果序。研究團隊使用微型CT對植物化石標本進行了深入研究,觀察到果實內部具有雙層珠被的倒生胚珠,符合被子植物的特徵,從而證明美麗青甘寧果序是被子植物屬性。

「舊概念」新解特殊雙星的形成機制

13日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獲悉,該台研究人員利用吸積致塌縮型超新星原理,揭示了一類特殊低質量X射線雙星的形成機制。4月出版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相關成果。

403秒!我國人造太陽創造新的世界紀錄

4月12日21時,正在運行的世界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裝置獲重大成果,實現了高功率穩定的403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托卡馬克裝置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新的世界紀錄。

北大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揭牌

4月13日,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在成都揭牌。該研究院由北大與成都高新區共同建設,是北大在全國唯一的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該研究院採取新型研發事業單位運作模式,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湯超擔任首任理事長,由北大教授來魯華擔任首任院長。該研究院致力於解決生物技術領域關鍵問題、突破關鍵技術,建設產業牽引下的從科學到技術、從項目到公司的轉化高地,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產業集群,力爭建設成為前沿生物技術領域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航天科工自然資源監測雷達獲世界雷達博覽會金獎

4月14日,第十屆世界雷達博覽會雷達行業創新產品挑戰賽結果發布,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機載毫米波高解析度自然資源監測雷達獲金獎。該雷達是該所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徑雷達系列產品之一,其既可以對重點區域進行高分辨實時成像,也可對大範圍區域進行三維地形測量,提供1:5000和1:10000標準比例尺三維地形測繪產品。尤其是對貴州、雲南、四川等我國西南部多雲雨地區,該雷達可實現全天時、全天候的遙感數據獲取,彌補光學遙感能力的不足,保證全地域、高精度地圖的快速更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