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健康 | 揭發牛群中的「害群之牛」

養牛cn 發佈 2024-01-15T06:10:10.423951+00:00

牛病毒性腹瀉是由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引起的所有年齡段都可能發生的一類疾病的總稱。BVDV與豬瘟病毒和羊的邊境病毒很相似,根據它在細胞培養物上的特性,BVDV可以分為兩個細胞型:細胞病變型和非細胞病變型。

牛病毒性腹瀉(BVD)是由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引起的所有年齡段都可能發生的一類疾病的總稱該病在1946被首次發現,分離到病原後,人們開始對它展開持續性的研究,並將該病毒認定為牛的一種主要病原。


BVDV與豬瘟病毒和羊的邊境病毒很相似,根據它在細胞培養物上的特性,BVDV可以分為兩個細胞型:細胞病變型(CP-BVDV)和非細胞病變型(NCP-BVDV)CP-BVDV接種細胞培養物會導致細胞空泡化及細胞系死亡,在臨床上表現為黏膜病,甚至死亡。而NCP-BVDV接種細胞培養物通常造成隱性感染,通常表現為持續感染(PI)。




BVDV感染的臨床表現


BVDV是一種十分棘手的病原體,以不同的方式影響牛的健康感染BVDV的牛可以表現出多種臨床症狀,如體溫升高、腹瀉、口腔消化道或生殖道黏膜糜爛、流產、木乃伊胎兒、出生缺陷、足月的死胎、以及產下表面正常的免疫缺陷犢牛等。犢牛在出生後感染BVDV一般表現為沉鬱、虛弱、發熱、腹瀉和呼吸道疾病等症狀。成年牛會表現出發熱、腹瀉、產奶量下降、口部損傷和流鼻涕。


一般情況下,非細胞病變型(NCP-BVDV)毒株的臨床表現比較輕微,感染的母牛會流產和足月死胎,也可能會產生先天免疫缺陷和持續感染(PI)犢牛,若感染犢牛可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瀉和呼吸道疾病(BRD)。細胞病變型(CP-BVDV)毒株一般在發生急性或慢性的黏膜病的犢牛中發現,一般感染這種毒株的犢牛會逐漸死亡,出現直腸、口部和陰道出血。


BVDV也是導致許多其他類型疾病的間接原因,因為它對免疫系統有不良影響。根據我國目前流行病學調查的報導看來,NCP-BVDV更為常見,但是也有很多NCP-BVDV作為主要病原,混合感染CP-BVDV[1]。


BVDV的傳播


一些美國研究的數據顯示,70%到90%的BVDV感染因為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而沒有被揭發[2]。BVDV在你的牛群肆虐多時可能都沒有察覺,唯一線索可能是由於分娩時的損失而導致的繁殖率降低,或者你的犢牛發病率高於正常的水平。


牛可以通過多種不同方式接觸到BVD病毒,一般通過直接接觸鼻腔和口腔黏膜傳播,或者通過接觸污染的器具傳播,如奶嘴、靴子、車輛等。一頭懷孕母牛感染BVDV,病毒會傳給胎兒引起流產,或導致先天免疫缺陷或持續感染犢牛。


持續感染(PI)犢牛體內無抗體:
持續放毒危害全群


通常急性感染的動物暴露於病毒後會引發免疫應答,機體抵抗感染並恢復。這種形式的感染並不像持續感染那樣嚴重,因為持續感染的情況下,動物可能永遠無法擺脫病毒。但是在胎兒的免疫系統完全發育之前,例如在懷孕早期,由於母牛與某種類型的BVDV毒株接觸,通過胎盤和臍帶傳染給子宮內的胎兒,如果胎兒很幸運沒有死亡或者流產,那麼出生的犢牛就會受到病毒持續感染。這頭犢牛出生時就攜帶了BVDV,因為它的免疫系統在後天建立,也無法識別病毒是外源入侵,也就不會對它發起攻擊。這種犢牛就叫做持續感染犢牛,即PI牛


產生PI的犢牛的途徑有兩種,一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母牛在妊娠的早期接觸BVDV病毒,導致胎兒被感染,而且胎兒幸運地存活並成功分娩。一般情況下超過90%的PI犢牛都是這樣產生的。另外還有一種不那麼常見的情況,一頭PI犢牛成功逃過一次次的檢測和篩查,沒有被淘汰而順利長大,成功懷孕並產下犢牛,那麼這頭犢牛也是一頭PI犢牛。考慮到目前牧場的管理水平以及PI牛逃過淘汰並成功懷孕的機率,這種情況通常十分罕見[3]。


BVDV的急性感染會對牛群造成嚴重的破壞,導致流產、病弱犢牛及糟糕的生產性能,例如母牛產奶量下降、日增重下降、繁殖率低下以及對其他疾病的抵抗力降低。與此不同的是,BVDV的持續性感染是沉默的,像偷偷摸摸的小偷。PI動物持續傳播病毒,在牛群中形成持續的感染源


及時揭發並淘汰PI牛以降低感染壓力


當發現PI牛,我們要在產犢高峰來臨之前將其淘汰我們不希望在母牛懷孕早期的時候,群體中有動物在持續放毒,這會對整個牛群帶來巨大的風險。如果母牛都接種過疫苗,這種風險會小很多,但是疫苗也不是100%有效,這也是為什麼要檢測病毒,確定並淘汰PI牛的原因。也許會有少數的母牛因某些原因沒有通過疫苗獲得足夠的免疫力,比如接種的時候漏掉了,或者疫苗打得不對,或者在注射的時候牛跳了幾下導致飛針而接種量不夠,這些都可能導致個別母牛沒有得到相應的保護。BVDV在肉牛飼養中風險更高,它不同於奶牛,肉牛母牛通常是集中配種、集中產犢,而肉母牛在在產犢時抵抗力都會比較弱,如果免疫程序不到位,肉母牛繁育場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免疫接種程序雖然是最重要的,但是首先要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這樣從一開始就會確保BVDV不會進入牛群中。首先在外購牛隻的時候推薦先做BVDV檢測。即使沒從外面買過牛,牛群還是會通過穿梭於各個牧場間接觸人和車輛從而接觸到病毒。如果牛群中出現流產或其他疑似感染現象,例如病弱犢牛且長時間不愈,推薦去做BVDV檢測。


另外,生物安全程序還包括正確的清理和消毒方式,選取合適的消毒劑以及指定合理規程。具體信息可以參考《默沙東牛場生物安全規程》


BVDV檢測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胎兒,成年牛即使感染了BVDV也只會病幾天,除非是比較猛烈的毒株,否則牛通常都會在幾天內痊癒,對其影響很小。牧場主要注意保護胎兒或者犢牛在特定時期內不被感染,同時防止產生PI犢牛。所以我們需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是對懷孕早期的母牛接種疫苗,提升它們的免疫力;二是通過生物安全防護手段阻止任何潛在的病原暴露。建議牧場先去檢測後備牛和犢牛,如果有陽性牛存在,再去檢測母牛。如果對所有的牛隻進行覆蓋性的檢測通常會花很多錢,結果也只是找到1-2頭BVDV陽性牛,這樣做顯然性價比不高。由於年齡較大的牛通常情況下不會是PI牛,所以我們一般對小牛和死亡犢牛做檢查即可,如果結果陽性再去檢查他們的母親,這種方式會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