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漸生嫌隙,拜登訪英之行首站落地北愛爾蘭,或給蘇納克上眼藥

十一處 發佈 2024-01-15T18:00:09.877870+00:00

拜登開啟訪英的「回家之行」,卻引起當地民眾和政黨極大程度的不滿,甚至有警察發現可疑爆炸物。這次美英互動,究竟意味著什麼?美國總統拜登訪問英國之行,並未獲得太多人的關注,但對英國而言卻是一件大事。拜登到訪的第一個地點,就很耐人尋味。

拜登開啟訪英的「回家之行」,卻引起當地民眾和政黨極大程度的不滿,甚至有警察發現可疑爆炸物。這次美英互動,究竟意味著什麼?

美國總統拜登訪問英國之行,並未獲得太多人的關注,但對英國而言卻是一件大事。

拜登到訪的第一個地點,就很耐人尋味。

當地時間4月11日晚間,拜登抵達英國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開啟為期四天的訪問。

儘管BBC等媒體強調稱,白宮強調此次訪問行動為「私人行程」,拜登時常強調自己的愛爾蘭血統,也會回到「老家」去會見親屬。

可誰會相信拜登真的是為「走親訪友,榮歸故里」?

自打英國脫歐後,倫敦與北愛爾蘭的關係就漸生嫌隙,雙方因貿易問題存在極大分歧。

北愛爾蘭一直在呼籲要舉行公投,脫離英國的統治,但在這個節骨眼上明顯是戳美英同盟關係的脊樑。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愛爾蘭爆發武裝起義後獲得獨立地位,但北部阿爾斯特省中的大部分地區仍在英國統治之下,但也埋下了分裂、甚至是內戰的伏筆。

1969-1998年間,北愛爾蘭爆發數次危機,比如1972年的血腥星期天、1981年的愛爾蘭絕食運動等等。

1998年4月10日,北愛爾蘭在英、美以及愛爾蘭的推動下達成和平協議,這也是拜登此行的直接目的,參加該協議簽署25周年活動的紀念。

就在拜登訪問北愛爾蘭的前一天,該地區邊境城市倫敦德里市舉行反對《北愛爾蘭和平協議》的遊行,警方還在一處墓地發現四枚疑似管狀炸彈的物品。

這個炸彈,如果真的被引爆,恐怕要引起美英兩國情報機構的重視,甚至會上升到嚴重的外交事件。

上個月,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克萊弗利和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塞夫科維奇在倫敦簽署解決貿易爭端的「溫莎框架」,旨在保護北愛爾蘭公民和企業的利益。

這已經算是蘇納克對北愛爾蘭的退讓,以避免出現大規模遊行示威,甚至是暴力衝突和公投脫英的局面。

可暫時的妥協,只會換來高層之間更針鋒相對的矛盾。

拜登沒有選擇直抵倫敦,而是先造訪北愛爾蘭,這就說明美國的政治立場是偏向於該地區的「脫英派」。蘇納克對此應是心知肚明,但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只能敢怒不敢言。

明面上,拜登敦促北愛爾蘭與倫敦要團結,要和平相處。可實際上,卻暗中慫恿了部分民族主義的情緒,認為美國會為他們撐腰,從而更加確信「權力是靠自己鬥爭來得。」

美國慣用的手段,就是在每個地區、每個國家之間搞分裂活動,率先安插地緣政治的導火索。等必要時,就引爆它,以滿足美國在該地區所獲得的利益。

現在美英是穿一條褲子,可保不准之後的英國會不會重新對歐洲示好

英國前任首相詹森在部分貿易問題上,起初並未順從川普的意思,就導致引來變相的威脅,難保拜登不會故技重施!

再說,英國內部的權力鬥爭問題。

這幾年,英國首相換得很勤,從詹森到特拉斯,再到如今的蘇納克。這直接說明英國政治局勢十分動盪,除西方國家普遍面臨的通脹、俄烏衝突等問題外,英國民眾更迫切的想知道誰能帶領他們恢復日不落帝國的榮光。

如果說特拉斯背後有美國自由基金的支持,那蘇納克與美國的聯繫就會相對弱一些。

拜登此行,說不定就是給這位印度裔的英國首相來次下馬威。

親英國的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領導人唐納森表示,此次訪問「不會改變北愛爾蘭的政治動態」。

總而言之,拜登名為「維穩」,實則有些給蘇納克上眼藥的意思。現階段,美英確實需要安撫北愛爾蘭的情緒,進而實現更團結的霸權聯盟。可明眼人都能看出,英國與北愛爾蘭等地的矛盾日益漸長,且是無法遮掩的。

如果以西方的民主程序,英國無法反對北愛爾蘭人民的公投,只能一拖再拖,當局只是想這顆雷不要在自己任期內引爆。

當有一天,美英自詡「天然盟友」的關係都不攻自破,美國還能團結哪些盟友呢?

這幾天沸沸揚揚的五角大樓「泄密」事件,再次彰顯美國對盟友國家實則抱有深深的不安全感。看來成為盟友國的前提是,你永遠不能比我強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