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抗日戰爭史:懷化雪峰山抗日會戰

五溪聞道 發佈 2024-01-17T04:37:57.570895+00:00

1945年4月, 日軍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指揮第116師團和第47、第34、第68、第64師團、獨立混成第8旅團各一部,在第5航空軍一部支援下,由寶慶、東安等地向湘西發起進攻。

【編者按】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戰」(日方稱「芷江攻略戰」,中方稱「芷江保衛戰」)。

1945年4月, 日軍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指揮第116師團和第47、第34、第68、第64師團、獨立混成第8旅團各一部,在第5航空軍一部支援下,由寶慶(今湖南邵陽 )、東安等地向湘西發起進攻。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指揮第四、第三方面軍和第六戰區各一部共約9個軍,在空軍一部支援下,依託既設陣地逐次抗擊,主力於武岡、新化間圍殲日軍,確保芷江空軍基地。至月底,日軍攻擊受挫,坂西一良於5月4日下令停止進攻,向洞口、山門、花園市附近集結。中國軍隊趁勢發起反擊,相繼奪回武陽、新寧,並進占高沙。與此同時,第四方面軍對進至放洞、水口之日軍第116師團發起攻擊,殲其一部, 相繼攻克山門、賽市、龍潭鋪,對第116師團達成合圍態勢。戰至6月7日,被圍日軍死傷慘重,突圍後,撤至寶慶及其以東地區,會戰結束。歷經55天,這場「芷江保衛戰」終以日軍被擊斃3萬餘人、部隊徹底潰敗告終。


雪峰山抗日會戰

民國34年(1945年)4月中旬,日本侵略軍調集10餘萬兵力麋集雪峰山麓,企圖分路西進,奪取芷江空軍基地。抗日軍隊憑藉雪峰天險阻擊日軍。王耀武統率的第四方面軍司令部駐安江,新六軍駐雪峰山南北一線,七十四軍任前衛。經過20多天的激烈戰鬥,將日軍阻截在雪峰山以東的龍潭、江口、瓦屋塘一線。鏖戰2月余,日軍傷亡數以萬計,始終未能突破雪峰山枳木界要地。戰鬥中,抗日軍隊亦犧牲2800餘人。黔陽民眾積極支援會戰前線,有數百民夫參與運送彈藥,搶運傷員。

懷化境內雪峰山

原黔陽縣境內,雪峰山脈呈北東、南西走向,經灣溪、洗馬、塘灣、群峰、雪峰、鐵山、大崇、熟坪、龍船塘9個鄉,成弧形屹立於縣境東南部,長約70公里。有摩天嶺、青界、古佛山、帽子山、屏山、枳木界、白岩雲、太婆山、鉤岩、蘇寶頂、八面山、鍋頂地、羊古垴、大土地坳等1000米以上的山峰56座。

會同縣境內,山脈主要屬雪峰山余脈,有中、東、西三列,均呈北東走向。中列山脈,系雪峰山主脈延伸部分,位於縣境中部。北起肖家鄉老團村西部的小角尖,南至沙溪鄉木寨村西北部的兩頭塘。呈多次彎曲的「之」字形,依次經過肖家、馬鞍、金龍、坪村、堡子、灑溪、團河、岩頭、沙溪 9鄉鎮,長約90千米,是境內最大、最長的山脈,也是渠、巫兩大水系在縣內的分水嶺。

沅陵縣的東部地段在雪峰山的巨大西翼。聖人山,位於縣境東南邊渭溪鄉境,與漵浦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355.3米,為縣內群峰之首。主峰頂原建有天平寺,據寺旁清乾隆四十九年碑文載:昔日大禹治水曾路經此山,故山以「聖人」為名。距寺百米處有一股清泉,長年不斷。由山麓漫坡而上,可見九支山脈朝向主峰,當地稱「九龍捧聖」。秋高氣爽時節,登峰環顧,群山盡收眼底,遠可眺望永顧、古丈、桃源;近可俯視滬溪、辰溪、淑浦等縣境群峰。


【說明】

1、本文純屬個人整理的學習資料和史料,僅供參考,資料來源《黔陽縣誌》、網絡;

2、圖片主要來源網絡、《黔陽縣誌》、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中華文化精神:

3、歡迎多多交流,難免有疏漏之處,還請多多指正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