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評丨主播收入縮水是「去泡沫化」 將引發行業生態調整

錢江晚報 發佈 2024-01-17T11:11:11.350667+00:00

圖源據CFP隨著電商直播行業的興起,帶貨主播的收入也一度水漲船高,頭部主播動輒一晚上掙幾百萬、上千萬,被稱為「暴富職業」。然而據央視近日報導,近期市場傳出電商主播薪資下降的消息,不僅是新人主播,頭部主播收入也出現明顯下降。天價主播少了,但電商直播行業仍處於較快增長中。

圖源據CFP

隨著電商直播行業的興起,帶貨主播的收入也一度水漲船高,頭部主播動輒一晚上掙幾百萬、上千萬,被稱為「暴富職業」。然而據央視近日報導,近期市場傳出電商主播薪資下降的消息,不僅是新人主播,頭部主播收入也出現明顯下降。

天價主播少了,但電商直播行業仍處於較快增長中。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2年重點監測電商平台累計直播場次超1.2億場,累計觀看超1.1萬億人次,直播商品超9500萬個,活躍主播近110萬人。而據淘寶直播此前發布的《2022直播電商白皮書》,預計2022年全網直播電商GMV能夠達到3.5萬億元左右,占總電商零售額的23%。

電商直播行業仍處於增量市場,但部分主播日子卻不如以往滋潤,這恰恰是對之前某些怪狀的糾偏。如果說,之前部分消費者或出於好奇,或被某個主播口才、顏值等外在所吸引,從而成為該主播的擁躉。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注重主播本身的知識素養和專業化能力,如對於所代言商品的了解程度、對商品特性的多維度講解等。此外,其直播代言商品價格、質量的綜合表現,更決定了消費者是否會復購。

同時,企業在選擇帶貨主播時,也會綜合考察,包括要求其提供與代言費用相匹配的營收、利潤等數據表現,評估其個人品牌、粉絲群體與自家商品目標人群是否相符等。畢竟,之前不少企業因缺乏了解,盲目追求主播名氣,委實踩過不少坑,如「花費百萬坑位費、主播賣貨三五千」等現象。

而帶貨主播如果想獲得更好發展,還需加大對供應鏈的掌控力度,包括組建專職選品、採購、倉儲等團隊,為消費者帶來高性價比商品。如此考驗的不僅是主播個人,更是其背後MCN機構從單一營銷機構向電商綜合服務機構的轉變。

隨著帶貨主播達到百萬數量級,這一行業面臨供大於求的現象,主播之間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帶貨主播要考慮的,不僅是當下收入縮水等問題,更要反思自身專業化能力與行業發展趨勢之間,是否出現脫節。如果不儘快改變現有問題,必然會被淘汰出局。

因此,主播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別再抱著「一夜成為第二個李XX、薇XX」的幻想,而是要在知識儲備等方面做好準備,將消費者放在服務首位,提供優質商品和完善售後服務。同時,主播與企業在合作過程中要以誠信為本,不做「刷流量」等造假之舉。

企業選擇直播帶貨模式,則應更多考量營銷成本、售後成本、客單價及利潤率等各環節的投入與收益,做好精細化管理。企業也不能一味將直播帶貨當成甩尾貨,而是要以產品和服務,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並藉此培育私域流量,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直播間」。

其實,對於直播帶貨這一新興行業,有關部門近年來也在加大監管力度,陸續頒布了系列管理辦法。廣電總局和文旅聯合發布的《網絡主播行為規範》,為直播帶貨劃出了31道紅線,涉及話術、引導和日常管理等等;市場監管總局和廣電總局等7部門共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明星廣告代言活動的指導意見》,將「網絡紅人」劃入「明星」範疇,直播帶貨也將受到廣告代言相關法律的約束。法律層面的規範,有助於明晰帶貨主播的權責邊界,引導電商直播行業從價格戰回歸至商品質量、服務等多重價值的體現,從促銷轉為賣好貨,以創新驅動打造新業態標杆,更加健康、長遠地發展。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