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8隻白鼠放進「伊甸園」,繁衍1588天後,為何種族滅絕了?

5分鐘快讀 發佈 2024-01-18T02:17:08.505928+00:00

文|應如是編輯|SHI每一個工作日的清晨,當你被鬧鐘吵醒的時候,是不是在那一刻盼望過實現財務自由,不用再過這種起早貪黑打卡上班的日子了?早在資本主義剛剛萌芽的時候,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者托馬斯·莫爾,曾用他的筆,為大家描繪了一個像這樣的世界。

文|應如是

編輯|SHI

每一個工作日的清晨,當你被鬧鐘吵醒的時候,是不是在那一刻盼望過實現財務自由,不用再過這種起早貪黑打卡上班的日子了?

早在資本主義剛剛萌芽的時候,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者托馬斯·莫爾,曾用他的筆,為大家描繪了一個像這樣的世界。

在莫爾的「烏托邦」里,人們不用為生計發愁,這裡也沒有貧窮和饑荒,一切都是美好的。

但這樣的社會,真的是適合人類,最美好的嗎?事實未必如此。

1968年,美國學者做了一個「老鼠烏托邦」的實驗,將8隻小白鼠放進不愁吃喝、沒有任何天敵的環境中生存,幾個月之後,所有的白鼠都死亡了。

在這個實驗中,不用爭奪生存資源的白鼠群體,為什麼最後全部消亡了呢?

安逸環境下的繁衍生息

負責這項實驗的學者叫約翰·卡爾霍恩,他是一名動物行為學及行為學研究者。

「老鼠烏托邦」實驗,是由美國國家心裡健康研究所組織開展的。

1968年7月9日,卡爾霍恩挑選了8隻白鼠,在美國馬里蘭州的一塊農田中開始了這個名為「Universe 25」(25號宇宙)的實驗。

他在27平方米的地方豎起1.4米高的圍欄,又在裡面設置了4個直立的網狀「隧道」,通過這些隧道,給實驗的白鼠投入食物和飲水。

卡爾霍恩將這裡均勻劃分為16個居住區域,在每個居住區域中,都設置飲水器、食物倉和用來休息的巢穴,就連溫度都保持在20-31攝氏度之間。

投入實驗的8隻老鼠都是卡爾霍恩精心挑選過的,4公4母,身體強壯而且沒有疾病。

8隻白鼠進入實驗環境之後,經過短暫的適應,很快自行劃分了領地,並開始擇偶、交配。

實驗進行到104天時,第一批幼崽出生,此後實驗的白鼠就進入了快速繁衍期,平均每55天,白鼠的數量就會成倍增加。

直到白鼠的數量達到620隻時,白鼠的繁衍速度才慢慢下降,從原來55天翻番的速度,變成了145天翻番。

從第600天開始,白鼠的繁衍速度就呈斷崖式下降,920天之後,再也沒有新的白鼠誕生。

按照卡爾宏恩的預想,會影響白鼠繁殖速度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空間的局限。

設置實驗場地時,卡爾宏恩預想的是當白鼠數量超過3840隻時,才會出現空間不足的問題,超過6144隻時,水資源就會短缺,當白鼠數量達到9500隻時,糧食才會不足。

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想觀察一下在領地有限、而食水不缺的情況下,白鼠是不是會因為資源的緊張出現爭鬥。

但在數量還沒有達到2000隻時,白鼠群體就已經出現了「過飽和」問題,這顯然不是空間局限性導致的。

經過觀察,讓這些白鼠過早進入「飽和狀態」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問題。

在自然法則下的動物群體中,當新出生的白鼠能夠獨當一面時,要麼接過上一代的責任,成為群體的領袖,要麼離開原有的領地,去開闢新的天地。

然而在卡爾霍恩的實驗中,除了繼承上一代的領地之外,白鼠群體能開發的領地十分有限。

動物的領地意識,都是為了占有生存資源和繁衍後代才產生的,在動物世界的分工中,雄性是主要擔負這個任務的。

但是卡爾霍恩實驗中的成年雄鼠們對領地的保護意識越來越淡漠,反而是負責哺育幼鼠的雌鼠們領地意識更強一點。

但是雌鼠的領地意識和攻擊對象,也逐漸從「外來者」蔓延到自己的後代身上。

在死亡的幼年白鼠身上,出現了很多齧痕,而這些齧痕往往來源於自己的媽媽。

被趕出巢穴的雌性幼鼠成年之後,還出現了生理期紊亂、受孕率下降的現象,即使能夠受孕,每胎生下的幼鼠數量也大大下降。

學者解剖了一部分雌性幼鼠發現,148隻幼鼠中,僅有20%有過受孕痕跡,而正常情況下,他們起碼應該孕育過5隻幼鼠。

這就是參與實驗的白鼠生育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二次死亡

被趕出巢穴的雄性幼鼠,也出現了社會問題。

即使這些雄鼠能夠存活並長到成年,在交配中也往往不會成為雌鼠的選擇,而在領地外生活的雌性白鼠,也逐漸失去了交配的欲望。

這也是白鼠群體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被驅逐出群體的幼鼠長成後,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行為,一種失去交配欲望和社交動力,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相互之間也沒有了交流。

勉強算的上交流的只有一種方式,就是攻擊和被攻擊。

在來往進食的過程中,一旦有幼鼠打擾了其他白鼠的「寧靜」,就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被攻擊時,逃避和反擊是動物的本能,但是這些幼鼠被攻擊時,卻失去了這種本能,任由同類攻擊從不反抗和逃跑。

但是當其他幼鼠打擾了曾經被攻擊的幼鼠時,他們也會出現攻擊其他同類的想像。

在它們的世界裡,仿佛只有自己的「寧靜」才是唯一的追求,其他都不重要。

跟這些被打擾就變得暴力的幼鼠們不同的是,還有一些追求「寧靜」的幼鼠,過的又是另外一種生活。

這種被卡爾宏恩博士稱為「Beautiful ones」(美麗的人)的雄性白鼠,從來不和別的白鼠爭鬥,也不接近雌鼠。

它們每天除了維持生命必須要有的吃和睡之外,還花費很多時間,把自己打理的皮毛光滑,外表美麗。

這些「美麗的人」已經沒有了任何社交欲望,就像一個人沒有了靈魂一樣,只剩下最基礎的生存需求。

因為這兩種雄性白鼠對社交和交配欲望的喪失,雌性白鼠自然也就不會在產育幼鼠,這個群體也將慢慢消亡。

雄性白鼠的這種行為,是因為它們成年之後,發現空間有限,它們既無法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不能開闢新的天地,所以變得迷茫了起來。

這種行為放在人類社會,就表現為個體在社會中,因為競爭帶來的壓力變得無所適從,進而變得沉淪,這就是卡爾宏恩口中的「Behavioral sink」(行為沉淪)。

「行為沉淪」的最終結果,就是人口崩潰。

「25號宇宙」的實驗在進行到1588天時,也論證了這個結果。

仍然存活的白鼠中,平均年齡已經達到了776天,它們都已經失去了繁殖的能力。

第1780天,當最後一隻白鼠死亡的時候,實驗也宣告結束。

在總結實驗成果的時候,卡爾宏恩博士站在行為學的立場,將白鼠身上發生的一切,看作是人類潛在的未來命運。

他將發生在白鼠身上的狀況引申到人類的社會崩潰,稱作是人類的「第二次死亡」。

白鼠種族滅亡的反思

從「25號宇宙」實驗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到,這不是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第一次實驗,但這卻是他們這一系列的最後一次實驗。

通過這次實驗,研究人員已經得出了那個讓他們都脊背發涼的結果:

當疾病、飢餓等影響人口增長的主觀因素都被排除了之後,人口數量仍在衰減,那就是人類自身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現在已經出現了。

據官方結果顯示,日本在2022年一年的時間裡,新生兒數為79.97萬人,是自1899年一來數量最低的一次。

新生兒數量的下降,直接導致人口自然下降了78.2萬人,這也是有史以來記錄最高的一次。

這一年日本的人口死亡率,也創下了二戰以後的最高記錄。

從這幾個數據中可以看到,日本的人口問題主要就是新生兒出生不足和人口老齡化嚴重兩個方面。

新生兒出生率低在日本是個老話題,二戰之後,日本很快進入發達社會,在工業增長迅速的同時,巨大的生存壓力讓年輕人喪失了婚姻和生育的欲望。

如今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經超過29%,而且育齡婦女的年齡結構也在持續老化,這和卡爾宏恩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高度吻合。

不婚、不育、不買房已經成了日本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為了改變這個現象,日本政府出台了許多鼓勵生育的政策,但是收效甚微。

從人口學的角度來看,一旦一個國家因為老齡化加深,帶來死亡人口的快速增長之後,如果出生人口也跟著快速下降,就會進入人口負增長的慣性階段。

要想消除這個慣性,政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長的時間。

卡爾宏恩的實驗中,白鼠們也遵循著動物世界的生存法則,力量較強的,會獲得充足的資源和優先結偶的權力。

就像實驗中那些實力較弱的雄鼠一樣,在社會中,最先失去競爭力的,也就沒有繁衍後代的可能。

日本年輕人的不婚不育不買房的觀念,也是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才不得不捨棄的行為能力。

即使有條件結婚,面對高昂的生育和撫養成本,年輕的家庭也會選擇晚育或者乾脆丁克。

孟子說人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適當的競爭和危機感,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但這需要兩個前提。

第一,競爭環境必須公平,第二,壓力和挑戰,是在一個人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通過個人不懈的努力可以達到。

如果環境不公平,又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那麼承載著社會未來的年輕人就會「躺平」,人口老齡化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結語

據說1995年,在美國就近上的費爾蒙特大酒店中,聚集了當時社會各個領域的精英,如布希、戈巴契夫、撒切夫人、索羅斯和比爾蓋茨等。

他們聚集的目的,就是討論占人口總數80%的普通階層,會不會摧毀他們這些精英們的「烏托邦」呢?

畢竟他們在人數上完全不占優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精英們想出了一個「奶嘴樂」計劃,用視頻、遊戲等娛樂刺激,讓那80%的人沉溺其中,用這些毀掉他們,讓他們甘於被20%的人領導和剝削。

日本年輕人的低欲望、媒體中載歌載舞的俊男美女們,就是精英階層給普通階層製造的那個「烏托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