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機到有機,她為中國加入《斯德哥爾摩公約》提供科學依據

科技工作者之家 發佈 2024-01-18T12:47:43.966982+00:00

1975年,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剛剛成立,人才寥寥,很多科研技術難關亟待解決。她欣然服從組織安排,告別從事了近30年的物理化學和無機化學領域,開啟了新征程。

1975年,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剛剛成立,人才寥寥,很多科研技術難關亟待解決。她欣然服從組織安排,告別從事了近30年的物理化學和無機化學領域,開啟了新征程。

面對新學科、新問題和新的工作環境,她沒有任何怨言,幾十餘年如一日。「科研的成就必須建立在長期艱苦的在一個方向上的堅持不懈的努力。」

她就是徐曉白,我國環境化學家、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曉白院士

1927年,徐曉白生於江蘇蘇州。父親才學橫溢,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因此從小便養成了她好學上進的性格和習慣。1944年,徐曉白以優異的成績從南洋模範中學畢業,並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了國立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

1948年,大學畢業後,徐曉白走上工作崗位,來到中央研究院化學所(現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任職。其間,她師從我國著名化學家梁樹權先生,從事無機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完成多篇論文。

新中國成立後,徐曉白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投到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家、中國分子光譜研究的先驅者之一的柳大綱門下。她追隨柳大綱的腳步,在無機化學領域收穫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後獲得多項獎勵。

1953年,徐曉白接受了研製新型鹵磷酸鈣日光燈螢光材料的任務,擔任項目組副組長。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徐曉白分秒必爭,以實驗室為家,沒日沒夜地開展科研工作。當年年底,項目組便完成實驗,掌握了數種發光效率高、具有不同色校溫度螢光料的製備方法。經過幾年的反覆實驗,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中國最先成功研製鹵磷酸鈣新型日光燈螢光料,並實現工業化應用,促進了中國照明事業的發展。直到今天,鹵磷酸鈣仍然在照明行業被廣泛應用。

20世紀60年代,為配合原子能方面的任務,徐曉白又將工作重心轉移至核化學研究。她先是承擔了合成從四氟化鈾到六氟化鈾之間的中間氟化物的任務,合成了一系列純淨的中間產物並闡明了工藝的優選條件。而後又參加了分離鈾鋁合金元件研究,並將鈾的回收率提高至99.5%,達到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

1975年,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成立。根據國家需求,徐曉白告別了從事近30年的物理化學,無機化學工作,改行從事環境有機污染物分析研究。

1980年,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徐曉白由環化所派遣,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修。她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加上丈夫胡克源的熱情支持,她便把家庭和女兒全部交給了丈夫,踏上了去往異國他鄉求索的行程。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曾列出94種致癌的化合物,其中有15種屬於多環芳烴,它們廣泛存在於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中,對環境產生了極大的污染和危害。在美期間,徐曉白的主要研究對象便是多環芳烴和硝基多環芳烴。

徐曉白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作照(右一為徐曉白)

一開始,研究並沒有取得很大的進展,這讓她的合作教授頗有微詞,認為項目即使投入了,也很難出成果。但徐曉白堅信自己的研究是有價值的,她承受住了周圍人的質疑,堅持自己的實驗方法和觀點。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各種實驗手段,徐曉白從大量柴油機排放顆粒物的有機溶劑提取物中分離出上千個級分,對數據反覆分析處理後,終於提取到了一系列致突變和致癌物。1981年,徐曉白首次報導了從柴油機顆粒物中檢出的強致癌物2-硝基芴,繼而又詳細報導了五十多種硝基多環芳烴及含氧硝基多環芳烴等直接致突變物,並在美國的權威科技期刊上,發表了2篇被學界公認十分具有創造性的論文。

徐曉白在美國與學者們合影(右三為徐曉白)

這是關於柴油機排放顆粒物環境風險研究的重要突破,不僅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認可,對其他國家的大氣污染研究也起著重要的參考作用,更是成為當時美國有關部門決策是否實施柴油機化的重要依據之一。徐曉白也因此收穫了來自美方的高度評價,她忘我的精神和高超的學術水平贏得了國際友人的尊重。

1982年,徐曉白回到北京,立刻積極投身於祖國的環境化學事業。1984年,她發表《硝基多環芳烴——環境中最近發現的直接致突變物和潛在致癌物》,主持了京津大氣空氣污染物變化研究的課題。1991年,她作為主要負責人開展了「八五」國家重大基金項目「典型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變化及生態效應」。該項目的實施為阻斷及防治相應污染等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國家環保決策部門、環境監理部門等帶來了重要的實用價值。

1995年,她受國家環保局委託,開展了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初步調查,為中國代表團參加有關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國際公約談判提供了重要科學資料。徐曉白根據多年從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研究成果和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污染和生態影響現狀,組織業內專家,聯名給政府上書,呼籲中國儘早加入《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在她的助力下,2001年,中國政府簽署了《斯德哥爾摩公約》。2004年,中國政府向聯合國交存了批准、接受、核准和加入書,同年11月《公約》正式對我國生效。

中國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方案編制項目實施方案評估會合影(第一排右二為徐曉白)

從事科研工作幾十餘載,面對一個又一個研究領域,徐曉白從不退縮,她以實際行動讓「不可以」變成了「不,可以」。她多次以獲獎第一人的身份榮獲各項重大表彰,198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99年獲重大基金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晚年時的徐曉白,仍舊堅持參加各項學術活動,同時還投入很大精力在培養學生上。她言傳身教,在學術上嚴格把關,善於引導身邊的同事和學生開拓前沿研究領域。

2005年,徐曉白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證書

曾有人稱讚徐曉白為成就卓著的巾幗豪傑,她的堅強、厚德讓每一個認識她的人都難以忘懷。「一個向著目標奮進的人,世界也會給他讓步!」徐曉白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她攀登上一個又一個科學高峰,為人生繪出了絢麗的畫卷。而她強烈的愛國心,為了國家急需全力以赴的科研精神,也成為了最寶貴的精神遺產,激勵和鼓舞后輩科研人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