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馬鈴薯?

老周說三農 發佈 2024-01-18T15:24:53.782146+00:00

馬鈴薯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馬鈴薯又叫土豆、洋芋、饃饃蛋等,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玉米。馬鈴薯是中國五大主食之一,其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種植面積大,產量高、食味佳,既是糧食又是蔬菜,是調劑蔬菜生產淡季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馬鈴薯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馬鈴薯又叫土豆、洋芋、饃饃蛋等,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玉米。馬鈴薯是中國五大主食之一,其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種植面積大,產量高、食味佳,既是糧食又是蔬菜,是調劑蔬菜生產淡季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種植馬鈴薯要獲得高產,注意不要連作,選擇好種植的土地、適宜的種薯、合理的種植密度、滿足馬鈴薯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肥料、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就有可能獲得高產。馬鈴薯如何種植呢?

一、種植地的選地和整地:馬鈴薯沒有主根,它的吸收根和不定根大多數分布在土表層,因此栽培馬鈴薯的土地要選擇土質疏鬆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或者壤土栽培,以利於塊莖的膨大,薯塊質量的提高,這樣的土壤產出來的薯塊皮光滑,薯形整齊,含水量少。馬鈴薯的莖塊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15厘米左右,因此,土地要深耕25厘米左右,耙細土塊,使表土疏鬆,這是馬鈴薯高產的基本條件之一。馬鈴薯生長發育期比較短,種植馬鈴薯要求重施基肥,每畝施基肥2500公斤(農家肥)左右、磷肥25公斤左右、草木灰150公斤左右,基肥一般採用窩施或者溝施。

二、播種期,馬鈴薯的結薯盛期要求的適宜溫度為15—25℃,春播馬鈴薯一般在10厘米深土層內的溫度達到6—7℃時就可以播種,全生育期在100—120天範圍內,就可以獲得較好的收成。春播馬鈴薯的適宜播種期一般在小寒到立春之間。秋馬鈴薯的播種時間在8月下旬播種。

三、種薯的處理,採用幼齡小整薯作種,不僅可以防止馬鈴薯退化,避免病毒的傳播,還可以充分發揮塊莖的頂端優勢,使植株生長旺盛,提高產量。對兩季種植的地區,由於受到種薯休眠期的限制,播種後出苗晚甚至不發芽,種植前必須進行浸種催芽處理,打破休眠期,促進早出苗,出齊苗。

1、消毒:播種前用0.3—0.5%的福馬林水浸20—30分鐘,取出後放在塑膠袋內悶6個小時,或者用0.5%硫酸銅溶液浸泡2個小時。

2、催芽:秋季種植的種薯基本都是採用春種採收的薯塊,馬鈴薯仍然處於休眠期中,遲遲不會發芽,因此種薯必須經過處理,就是在播種前15天左右將種薯切塊沖洗後用2—3ppm的九二0溶液浸泡5—10分鐘,或者用0.05—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6—48小時,將經過處理的薯塊放在15—17℃、相對濕度70%的溫室內,鋪一層細濕沙放一層薯塊,連放兩層,蓋上草簾,經過7—10天,取出使其見光變綠就可以播種。

四、種植密度,單種,春種掌握栽種行距50—55厘米,株距20厘米,一般每畝5500—6000株為宜。秋季播種行距45—50厘米,株距20厘米,每畝栽6500—7000株。

五、田間管理:

1、中耕培土,春馬鈴薯在生長前期進行三次中耕,結合培土,增厚土層,使地下部的根莖增多,對提高產量有重要作用。

2、追肥澆水:在任何土壤上,有機肥與無機肥、基肥與追肥必須配合得當。重施基肥,並混合一定數量的磷肥。基肥量占總施肥量的80%以上。氣候過於乾旱,要注意澆水。

3、打花及疏枝,馬鈴薯的分枝性比較強,一般每窩只保留3—4個強健的生長,將生長不良的枝條摘掉,使田間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危害。在花蕾形成期,為了避免養料消耗,可以將花蕾摘除。

六、防治病蟲害,馬鈴薯的病蟲害主要有晚疫病、癌腫病、環腐病、軟腐病。地老虎、馬鈴薯瓢蟲、芽蟲、馬鈴薯塊莖蛾等,採取相應的防治方法進行防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