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頁麥肯錫重磅報告,看2023中國汽車行業CEO特刊

發現報告 發佈 2024-01-19T09:49:13.510334+00:00

自19世紀80年代汽車被發明以來,無論是劃時代的流水線生產,還是「石油危機」陰影下小排量汽車的突飛猛進,抑或安全帶及氣囊等的普及給被動安全帶來的根本性提升等,這些新技術、新模式都極大推動了汽車的普及與可持續發展。

我們正在經歷的,是汽車行業的又一次偉大變革。


——麥肯錫


自19世紀80年代汽車被發明以來,無論是劃時代的流水線生產,還是「石油危機」陰影下小排量汽車的突飛猛進,抑或安全帶及氣囊等的普及給被動安全帶來的根本性提升等,這些新技術、新模式都極大推動了汽車的普及與可持續發展。


但這些單一的局部變化都很難同眼下這場智能電動汽車變革相提並論。以智能電動汽車的迅猛發展為牽引,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度及廣度都遠超預期的變革。


報告分為五部分:


  1. 中國乘用車市場2022年發展綜述

  2. 中國乘用車出口發展綜述

  3. 2023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

  4. 新能源輕型商用車的發展之道

  5. 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如果說2019年之前,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只是天將明而未明之時遠處的一縷微光,那麼自2020年電動汽車銷售井噴以來,其浩蕩之勢已似東方噴薄欲出的燦爛朝陽!


讓我們來看看,麥肯錫這篇246頁報告的詳細分享!


今日薦讀報告

【麥肯錫】2023中國汽車行業CEO特刊


報告摘要

以智能電動汽車的迅猛發展為牽引,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度及廣度都遠超預期的變革:


  • 動力系統變革:電驅動正加速對內燃機的替代;

  • 核心勝負手變革:「爆款」車輛的核心勝負手正逐漸由硬體性能轉變為軟體體驗;

  • 盈利模式變革:車企的盈利模式從傳統的汽車售賣這「一錘子買賣」,逐步演進為對車輛全生命周期的價值管理,以及對周期內不同階段價值變現機會的識別與變現方案的落地。


在2019年季刊的報告中,麥肯錫曾針對2030年的中國汽車行業做出十大展望,目前其中有六點已成為或接近現實,包括行業高增速及高利潤率難以再現、弱勢汽車品牌的消亡、國際品牌溢價率的逐漸消失、專注於客戶旅程體驗的營銷服務的重要性、傳統4S模式的式微與轉型,以及自主品牌對動力電池與中低價位電動汽車市場的統治力等。


即使變化巨大如斯,這些仍只是汽車行業偉大變革的序幕,遠非高潮。


而真正的高潮,將在駛向2030年的汽車行業競速賽上逐一顯現:


  • 技術重塑:電動、網聯、智能等領域的技術發展將繼續深刻塑造行業面貌及消費者需求;

  • 品牌定位重塑:顛覆性技術變革將為新進者的入局創造有利條件,進而改寫整體競爭格局;

  • 價值創造的變革:新技術與新進者將持續改寫行業的商業邏輯與價值創造模式;

  • 減碳義不容辭:作為占據全球碳排放近四分之一的行業,汽車行業的減碳努力及進展對於能否如期實現1.5攝氏度目標至關重要。


2030年可期,但駛向 2030年的汽車行業競速賽絕非一路坦途!


作為在中國汽車諮詢業耕耘十餘年,伴隨眾多業內人士走過無數崎嶇坎坷的親歷者與記錄者,麥肯錫衷心希望車企的掌舵人們能清醒認識到轉型的困難和挑戰,時刻保持警惕,避免某些亂象的重演,同時回歸價值創造的本源:


與「放衛星」說再見


國內車企從不缺乏遠大理想。若簡單匯總諸多車企宣布的2025及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目標,其總和甚至已接近全球總量,不禁令人疑惑這些遠大目標的可行性究竟幾何。仰望星空固然重要,但唯有腳踏實地,方能行穩致遠!


在短期盈利與長期價值創造之間保持平衡


如何處理短期盈利與長期價值創造之間的不匹配,對許多車企都是難題。企業既不可一廂情願,沉浸於「利潤換短期銷量」的迷思,不講單車盈利,不靜下心來修煉內功;亦不可囿於短期財務考核壓力,對長遠的核心技術能力投入不熱情、不在行。類似的「走極端」均不可取,皆為不正確的轉型打法!


完成從「2B基因」到「2C基因」的進化


「客戶運營」或「以客戶為中心」,正愈發成為汽車零售及服務創新的主題詞。我們看到了部分領軍企業在該領域的開拓性創舉與成功案例,但同時也目睹了大量後來者的亦步亦趨、刻意模仿。模仿效果可謂參差不齊,一言難盡,亦不乏「東施效顰」;更有甚者,雖然嘴裡念叨「以客戶為中心」,但落地的卻是一些令客戶寒心的舉 措,堪稱「竭澤而漁 」。


報告部分內容預覽


參考報告

【麥肯錫】2023中國汽車行業CEO特刊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操作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