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新四件」,你配齊了麼?

中國電子報 發佈 2024-01-19T16:03:27.021557+00:00

MWC23展會上,現場觀眾試戴nubia Neovision AR 眼鏡隨著社會進步與百姓收入的提高,中國家庭的標配「四大件」一直在不斷更替變換,從20世紀70年代的「三轉一響」(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到21世紀初的家用電器「四大件」——洗衣機、電視機、冰箱、錄音機/空調

MWC23展會上,現場觀眾試戴nubia Neovision AR 眼鏡

隨著社會進步與百姓收入的提高,中國家庭的標配「四大件」一直在不斷更替變換,從20世紀70年代的「三轉一響」(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到21世紀初的家用電器「四大件」——洗衣機、電視機、冰箱、錄音機/空調。

進入數位化時代,人們對以家庭為單位「冰空洗彩」家電四大件的關注度一直在下降,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和無線耳機在內的消費電子在個人生活中扮演了更重要角色,在消費側,它們是通訊工具、生產力工具、娛樂工具、生活助手,還可能是電子健康管家。在供給側,它們撬動了萬億級市場,帶動了產業鏈的持續發展。

「為減輕家務負擔、提高生活品質,家庭會普遍購買的家電被稱為傳統家電四大件。相比之下,個人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側重獲取資訊、休閒娛樂、商務辦公和彰顯個性,因此產品一般具有可提供豐富內容、語音和圖像實現社交功能、外觀時尚、便攜等特徵。」 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袁鈺指出,個人消費電子產品以智慧型手機為典型代表,無線耳機、智能手錶、AR眼鏡均具備上述功能。

「距離人的身體越來越近、佩戴舒適無感、延伸和拓展智慧型手機至少一個功能。」某AR眼鏡公司高管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消費電子必備品至少應具有以上三個特性:無線耳機戴在耳朵上給用戶帶來更佳音頻體驗;智能手錶戴在手腕上可以檢測和記錄用戶的身體健康數據:AR眼鏡則是智慧型手機屏幕延伸,給用戶帶來沉浸式大屏體驗。

智慧型手機:人均擁有量已超過傳統家電「四大件」

智慧型手機、無線耳機、智能手錶和AR眼鏡有望成為現代個人消費「新四件」,但是其各自的商業化落地進程卻有快有慢。既有產品飽和度已經達到人手一部的智慧型手機,也有年出貨量超過兩億台/個的無線耳機和智能手錶,還有全球年出貨量僅數十萬台但潛力巨大的AR眼鏡。

iPhone14系列手機

2007年初蘋果公司發布了第一代iPhone。歷經15年的高速發展,智慧型手機儼然成為「社會人」的標配電子產品。

在普及率上,智慧型手機在國內的普及率和人均擁有量甚至已經超過傳統家電「四大件」。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末,全國電話用戶共計177598萬戶,其中有15940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行動電話的普及率達到113.9部/百人,平均每人擁有一部以上的行動電話。

在功能上,隨著5G網絡、物聯網和數位化政務建設不斷深入,除了作為通訊工具,豐富的軟體生態推動手機成為連結萬物的中間介質,幾乎可以替代身份證、鑰匙和錢包。人們已經形成了以手機為智慧中樞的操控邏輯和應用習慣。手機也擔當起人們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入口作用——政務平台和二維碼讓人們擁有數字身份證和醫保卡、NFC功能成為出行憑證和支付電子錢包,手機甚至成為智能門鎖和智能汽車的數字鑰匙。

作為個人消費電子「新四大件」中最成熟的產品,智慧型手機如今面臨著市場增長放緩和換機周期延長的挑戰。行業專家分析認為,這兩個挑戰無法撼動智慧型手機在人們生活中必備品的地位。「雖然手機市場飽和度較高,人均擁有量已經達到1以上,但是主流的廠家依然在每年推出疊代產品,整體來說,手機處於相對穩定的發展狀態。」GfK中國科技事業群總監劉艷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手機的市場容量近年來趨於低點,中國市場的年銷量已經低於3億台,但是手機在銷量和銷售額兩個維度來看,依然是市場規模最大的科技消費品。

智能手錶和無線耳機:攜手邁進個人消費「新四大件」

無論是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還是為了創造新業務增長點,手機廠商開始布局智能手錶、無線耳機和AR眼鏡,試圖建立「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無線耳機和AR眼鏡」價值閉環。追求更高產品體驗的用戶漸漸開始接受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無線耳機的消費電子「三件套」的設定。

用戶正在用藍牙耳機聽音樂

記者觀察到,2022年TWS耳機和智能手錶的全球出貨總量十分接近,都在2億-3億台之間。從市場表現和商業化進程來看,劉艷認為,藍牙耳機和智能手錶肯定可以入選消費電子「新四大件」:「它們都是與智慧型手機息息相關的產品,同時產品發展早且成熟。」

儘管出貨量十分接近,但是其市場興起原因卻大相逕庭。2016年前後,手機廠商「不約而同」取消3.5mm耳機,助推無線耳機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疫情的出現,讓人們提高了對健康監測和管理的意識,智能手錶等智能穿戴設備開始熱銷。

用戶佩戴HUAWEI WATCH GT 3 Pro手錶

華為終端BG智能穿戴與運動健康產品線解決方案副總裁姜婷此前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智能手錶利用智能穿戴的傳感器、信號處理、PPG心率/ECG心電檢測、定位功能等技術,可以實現健康監測、運動訓練評估、運動姿態檢測等功能。在用戶長時間佩戴的前提下,智能手錶為健康和運動數據採集的持續性提供了可能,用戶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甚至可以藉助穿戴設備檢測能力實現日常慢病初篩。

市場研究機構對二者的市場發展前景也較為樂觀,有望向「人手一個」的目標繼續邁進。劉艷表示:目前智能手錶成為唯一帶領腕間穿戴顯著增長的品類。智能手錶2022年全年銷量1500萬隻。近兩年運動監測、健康監測指標不斷豐富,多品類互聯場景加速拓寬,兩大方向正持續蓄力為新的市場拉力。

除了手機廠商取消耳機插孔推波助瀾的,5G網絡普及和應用、短視頻平台的繁榮也加速了無線耳機市場的增長。Counterpoint Research高級分析師Liz Lee表示,內容持續增加和移動視頻消費的增長提振了TWS耳機需求。TWS耳機與手機系統的深度適配而增設的自動彈窗、智能佩戴檢測等功能,也強化了原有手機用戶的品牌黏性。

GfK中國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藍牙耳機銷售1.2億副,同比增長12%,相較於2021年同比27%的增長,增速有所放緩。劉艷認為:「耳機產品無線化趨勢從高歌猛進走向小幅推進,市場進入存量替換為主,新增為輔的雙通道階段,競爭的激烈促使廠商精細化管理、全價位段布局的同時找准細分市場擴充多品類銷售,來應對消費者多副耳機不同使用場景需求。」

AR眼鏡:有望成為下一代消費電子爆發點

在手機廠商主推下,智慧型手機與無線耳機逐漸打開了市場,普及率直線上升。近年來,小米、OPPO、努比亞、華為紛紛發布AR眼鏡,今年6月蘋果也要發售MR眼鏡。AR眼鏡躋身消費電子「新四大件」似乎更穩了。

用戶佩戴Nreal AR眼鏡

AR眼鏡有望成為下一代消費電子的爆發點。Nreal副總裁呼顯龍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AR眼鏡作為空間網際網路的終端設備,在產品特性上向輕巧便捷、高顏值轉變,在顯示性能上,提供極致化的「又大又小」屏顯解決方案,還帶來了3D化的真實沉浸觀感;空間感知方面,AR眼鏡致力於帶來虛實結合的空間體驗,不僅將虛擬內容置於現實世界,還能實現與真實空間的實時、無縫、全真融合。」

行業專家表示,儘管科技巨頭和手機廠商看好甚至押注AR眼鏡的發展前景。但是,AR眼鏡在市場體量和商業化進程上,還有相當一段路需要走。

從出貨量來看,IDC數據顯示,2022年AR設備全球出貨量為27萬台,其中消費級AR品牌全球出貨量為17萬台。2022年中國消費級AR眼鏡的銷售量在十萬量級的水平,終端產品的均價在2200-3000元。相比3億部市場容量的智慧型手機、2億+只的藍牙耳機和智能手錶,市場規模還很「迷你」。

產業專家認為,AR眼鏡能否坐穩消費電子「新四大件」,應用場景落地和價格控制成為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劉艷認為,AR眼鏡目前還處於B端向C端逐步滲透時期,產品還在持續疊代中,同時產品的市場需求還在慢慢培養中。「儘管AR眼鏡市場潛力大、未來發展前景較好,但當前產品仍處於初級階段,用戶體驗、性價比等均有待提升。」

袁鈺表示,想要成為消費電子必備品,AR眼鏡的商業化之路還很漫長。袁鈺分析說,目前AR眼鏡定位在豐富智慧型手機功能的工具,應用場景多為觀影、觀賽、遊戲等。目前已有部分中國AR廠商在原有AR眼鏡產品的基礎上,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控制屏上拓展AR應用。考慮到AR眼鏡短期內價格很難降到無線耳機、智能手錶的水平,因此定位轉換為高價值產品的配件來打開銷路,可能是AR眼鏡更好普及的嘗試。

工信部:我國消費電子產銷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消費電子:勇立潮頭逐浪高

作者丨王偉

編輯丨邱江勇

美編丨馬利亞

監製丨趙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