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下半年,印度工農運動的高漲和海軍起義

閣老史說 發佈 2024-01-20T01:53:16.757537+00:00

1945年下半年開始,工人階級為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進行了大規模的罷工鬥爭。這些罷工不僅提出增加工資、擴大就業、懲治投機倒把等經濟要求,而且常常具有鮮明的反英政治色彩。

文|閣老史說

編輯|閣老史說

前言


1945年下半年開始,工人階級為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進行了大規模的罷工鬥爭。這些罷工不僅提出增加工資、擴大就業、懲治投機倒把等經濟要求,而且常常具有鮮明的反英政治色彩。因此,罷工鬥爭常常發展為反英示威遊行,一個工廠或一個部門的鬥爭常常轉變為整個城市的群眾運動。英國當局感到不安,常常出動大批武裝警察鎮壓工人的示威遊行,釀成暴力衝突。1945年8月,在貝拿勒斯,工人和其他下層人民遊行示威演變為和警察武裝衝突,17人被打死,2000多人被捕。當法庭判處國民軍前參謀長等3名軍官無期徒刑時,加爾各答工人舉行抗議性總罷工,並與警察發生流血衝突,數十人被打死,數百人被打傷。工人鬥爭從加爾各答擴大到印度許多城市。1945年,全年罷工達到850次,參加人數約80萬。

工人運動進一步高漲

1946年,工人運動進一步高漲。罷工達1629次,參加人數196萬,損失工作日達1071萬個。不論是罷工次數,還是參加人數,都比前一年翻了一番。這年夏季,工人鬥爭特別激烈。7月11日,印度政府郵電部職工舉行全國性總罷工,全印工會大會號召全體工人階級行動起來,支援職員的罷工鬥爭,使大罷工獲得勝利。9月15日,馬德拉斯鐵路工人因當局解僱工人而舉行罷工,遭到當局鎮壓。罷工工人同前來鎮壓的軍警展開英勇搏鬥,警察向工人群眾開槍,當場打死9人,打傷百餘人。殖民者的殘酷鎮壓更激起全印工人的反抗,西北鐵路工人、聯合省和阿邁達巴德工人舉行支援性政治罷工,同時大批政府雇員也捲入罷工浪潮。全印工會大會宣布9月18日為「支援南印度鐵路工人日」。這一天,全國各主要工業中心舉行罷工和群眾集會,表示支持。鬥爭成為全印性的,持續到9下旬。


1947年,工人罷工有增無減。1月,康普爾一些工廠工人為抗議降低工資,舉行示威遊行,在遭到鎮壓後,全市工人和學生團體宣布總罷工和罷課,表示對他們的聲援。參加聲援者有10多萬人。手工業者和商人也舉行罷工,參加鬥爭。2月,加爾各答電車和碼頭工人罷工,在遭到當局鎮壓時,也得到全市工人、大學生、手工業者和小商人的廣泛支持,有40萬人參加了總罷工和罷業。全印工會大會系統領導的工會在鬥爭中最活躍,它本身的力量也得到進一步發展。不過,國大黨和印度共產黨的關係既然已經決裂,共處於一個全國性工會也不可能。5月,國大黨影響的工會退出全印工會大會,另組自己的全國工會組織「印度全國工會大會」。

農民運動

農民運動也如火如荼。在孟加拉,戰爭期間爆發的「三一減租運動」到1946年11月已具有相當大的規模,擴大到整個東北印度。占農民人數一半的分成農拒絕把收成的一半交給地主,要求把地租額減為收成的1/3。有約500萬人參加了「三一減租運動」,穆斯林佃農和印度教徒佃農一起進行鬥爭。地主派武裝打手強制收租,毆打和非法關押農民。農民們與地主僱傭的打手多次發生流血衝突,農民協會領導農民群眾奪取了地主和高利貸者的穀物和財物。殖民當局派軍隊進行殘酷鎮壓,出動飛機轟炸村莊,殘害許多農民。但農民鬥爭愈演愈烈,直到滿足農民部分要求的新租佃法頒布後,「三一減租運動」才逐漸平息下來。這場鬥爭是由農民協會領導的,印度共產黨在農民協會中有很大影響。

在旁遮普,農民運動中心在萊亞普爾縣,主要是佃農要求降低地租和延期償還高利貸。在聯合省和比哈爾,農民運動主要是反對地主逐佃,這兩個省的地主害怕未來的土改,紛紛奪佃自營。特別是在聯合省的巴斯底、巴利亞等縣和比哈爾的芒吉爾、加雅等地區,地主常常建立僱傭武裝,強迫農民離開田地。農民起而自衛,聯合起來趕走武裝打手,繼續耕種土地。旁遮普、聯合省和比哈爾的農民運動也是在農民協會領導下進行的。其中,有的處在印度共產黨的影響下,有的處在國大黨左翼的領導下。國大黨早在1941年與印度共產黨決裂,組建了自己的農民協會系統,原全印農民協會主要成了印度共產黨領導的農民協會組織。


土邦人民的鬥爭在1946年以後也得到了新的發展,在內容上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有很大不同。戰前,土邦開展的運動主要是資產階級改革運動,由新興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階層領導。1946年後,各土邦成立了工會和農會,由這些群眾組織領導的工農鬥爭發展起來。在有些情況下,工農運動與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並肩並行,給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以推動。

在土邦人民的鬥爭中,規模較大的工人運動是特拉凡柯爾總罷工。1946年10月,椰樹纖維製品工人罷工,遭到土邦當局鎮壓,從而引發了總罷工。罷工者提出的鬥爭口號包括「消滅王公專制制度」,表明它已經超出經濟鬥爭範圍,當局最後派軍隊鎮壓了工人運動。在土邦人民的鬥爭中,工農鬥爭與資產階級運動結合在一起的典型是克什米爾的鬥爭。克什米爾資產階級活動家建立了自己的組織「克什米爾國民會議」,要求在土邦實行民主改革。在遭到王公拒絕後,提出「王公退出克什米爾」的口號,號召各界抵制王公的專制統治。農民在共產黨號召下積極參加鬥爭,拒絕納稅,拒絕服勞役,同時也提出取消地主所有制。

在土邦人民的鬥爭中,農民運動發展程度最高的地區是海德拉巴土邦的特倫甘納地區。特倫甘納面積占土邦總面積1/3強,居民屬於安德拉人,說泰盧固語,信奉印度教。農民除了受地主剝削外,還受土邦當局壓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當局按低價強征農民糧食,農民起而反抗。1946年6月,特倫甘納地區納爾岡達縣的蘇里亞佩特村,由於當局殺害農民領導人並向送葬隊伍開槍,激起農民起義。


起義者占領了蘇里亞佩特鎮和其他許多村莊,建立了自己的權力機關潘查雅特,宣布廢除強迫勞役制,不准地主橫徵暴斂、欺壓農民,不准奪佃,被地主侵占的土地要收回,歸還農民。此外,起義者也建立了自衛隊,抵禦地主武裝及土邦當局派來的武裝警察的進攻。由於地主竭力幫助土邦當局鎮壓起義,潘查雅特沒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給少地的農民和佃農。特倫甘納農民起義由印度共產黨為首的「安德拉人協會」領導,這時只是處於開始階段,印度獨立後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海軍起義

在工農運動浪潮的衝擊下,英國殖民統治的支柱軍隊也發生了動搖。1946年1月,孟買達姆空軍基地皇家空軍飛行員和地勤人員1500人舉行罷工,抗議英國軍官侮辱印度飛行員。罷工者反對種族歧視,要求英印軍人地位平等,要求給復員的飛行員安排工作。這時,抗議審判國民軍軍官的浪潮正在全國湧起,罷工的軍人也提出了釋放國民軍軍官的要求。孟買空軍基地的鬥爭得到加爾各答空軍基地飛行員的支持。英國當局迅速採取措施,平息了這個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46年2月,孟買海軍基地的皇家海軍,不滿英國軍官對印籍水兵的歧視和虐待,發動了武裝起義。

2月18日,停泊在孟買港內的巡洋艦塔爾瓦爾號上的全體水兵舉行罷工,一個名叫杜特的水兵在牆上寫了「退出印度」的標語被逮捕。第二天,停泊在孟買港口的所有20艘艦艇,市郊12個陸上編制人員約2萬多人也參加了罷工。罷工者一致要求反對種族歧視,英國人和印度人平等,改善生活待遇。英國國旗被從桅杆上降下來,升起了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旗幟。這一天,有2萬水兵乘坐卡車在孟買遊行,開始提出兩項政治要求,即釋放政治犯,包括印度國民軍軍官,並將英印軍隊撤出印度尼西亞。遊行水兵們高呼「打倒英帝國主義」、「印度必勝」、「革命萬歲」等口號,打出了國大黨、穆斯林聯盟和印度共產黨的旗幟。水兵們成立了領導機構「中央海軍罷工委員會」,向艦隊司令部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得到的卻是鎮壓。


2月20日,殖民當局派大批英軍包圍了兵營。海軍上將高德弗萊威脅道,政府將傾其一切力量鎮壓起義,即使將印度海軍全部毀滅也在所不惜。而海軍罷工委員會的回答是號召孟買工人和市民進行罷工和罷市,全力支援海軍起義。21日上午,雙方進行了7小時的炮戰,英軍沒有取得勝利,雙方處於相持對峙。孟買海軍起義的消息迅速傳遍全國,喀拉蚩、加爾各答、馬德拉斯、維薩卡帕特納姆等港口的印度海軍以及德里、浦那、坦納的基地的士兵和雇員都宣布支持孟買起義,幾乎整個海軍的所有75艘艦艇和20個炮台都受到影響。2月22日,孟買20萬工人響應海軍的號召開始了總罷工。

廣大市民群眾都參加進來,全市到處舉行集會和遊行。示威群眾與警察發生衝突,築起了街壘,鬥爭持續到24日。當局派來大批軍隊實行鎮壓,打死270人,打傷1700人。工人鬥爭使前來鎮壓的印籍士兵受到民族情緒的感染,他們拒絕向群眾開槍,騷動也在陸軍中醞釀。印度形勢猶如即將爆發的火山,英國議會驚呼,印度面臨全國大起義的危險,要求採取緊急措施。對於海軍起義,國大黨、穆斯林聯盟和印度共產黨基本上持消極態度。印度共產黨主要是支持水兵的鬥爭精神和要求,事後宣布它沒有參與組織起義,參加起義的共產黨員是獨自行事。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對水兵的罷工表示同情,但是反對水兵起義。甘地發表聲明,指責海軍起義違反非暴力原則,「為印度樹立了一個糟糕的、不合適的榜樣」。


國大黨派帕特爾勸說起義者投降,答應向當局轉達他們的要求,以國大黨力量保護他們不受迫害。真納也採取了大致相同的立場,答應以穆斯林聯盟力量保護他們。在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壓力下,23日起義領導機構發表告民眾書,宣布停止鬥爭。甘地在《哈里真》上撰文說,幸好海軍們聽了帕特爾的勸,雖然海軍們投降了,但是不失尊嚴。他認為,兵變是最壞的打算。如果是為了發泄,印度人民應該等候政治家們的謀劃和指示。如果印度人民想通過兵變獲得獨立,那他們就大錯特錯了。沒有革命政黨的號召,不可能獲得成功。如果他們認為只需通過自己的力量,就能將印度從大英帝國的手中解救出來,那說明他們魯莽無知。



海軍起義在整個英印軍隊中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士兵和警察對殖民政權的離心傾向迅速發展,英國統治印度的柱石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徵兆。印度海軍起義所造成的革命形勢以及對殖民政權的直接衝擊,使英國殖民者再也不能按老辦法統治下去了。人們認為印度皇家海軍反抗事件標誌著英皇統治的結束,是英國準備退出印度的開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