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這座傳奇城市的傳奇經歷

卓言日知錄 發佈 2024-01-20T08:14:43.074562+00:00

這本書,是克勞利的鴻篇巨作《地中海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一部是《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第二部是《地中海大決戰》。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642天。


每天一本書,今天我們來讀《財富之城》(上)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威尼斯海洋霸權」。


這本書,是克勞利的鴻篇巨作《地中海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一部是《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第二部是《地中海大決戰》。作者撰寫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從不同的側面,向讀者展示,從公元1000年到1600年之間,在地中海,這個全球商業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樞紐地區,周邊的文明和國家,是如何在這個恢宏的舞台上,進行競爭、交流與合作的。


為什麼建立在一片沿海沼澤里,人口只有十幾萬,資源缺乏的威尼斯,能夠成為地中海上雄踞一方的商業霸主?還為日後發達的資本主義,創製了必不可少的底層邏輯、制度構架和商業模式?包括作者克勞利在內的歷史學家,是眾說紛紜。有的說,威尼斯誕生於海濱,向大海發展,追求冒險和自由,是鐫刻在威尼斯文化基因里的天然屬性。有的說,威尼斯人是羅馬人的後裔,繼承了祖先善於經商的特質。如果我們今天復盤來看,似乎並沒有一個單一的理由,能夠解釋威尼斯的成功。而克勞利這部作品,似乎也是著重描述威尼斯崛起的大背景與細節,所謂風雲變幻,因緣際會,但卻沒有給出一個清晰的結論。不過,我們可以感覺到,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興衰,既是自己選擇的發展路徑的結果,同時更受制於它所處的大環境,以及與對手力量對比的變化。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威尼斯這座傳奇城市誕生、發展與成就霸業的傳奇經歷。


如果在我們面前打開一張地中海地圖,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威尼斯,處於亞平寧半島的東北部,就是地圖上那隻「靴子」的靴筒最上端的後面。這裡是歐洲,也就是中世紀所謂的「拉丁世界」,和東方的交會處。在陸路交通運輸緩慢的古代,地中海堪稱歐亞大陸之間的貿易高速公路。地中海位於義大利和巴爾幹島之間的那部分,叫亞得里亞海。這個巨大的海灣東西兩側,有很多天然的優良港口,而其中,就包括威尼斯灣。在這裡,歐洲的主要河流之一——波河,奔騰千里,最終匯入亞得里亞海,從而使得這裡的海水,呈現出美麗的藍綠色。而波河河水中帶來的沖積物,則在離岸不遠的海水裡,形成了一個個小島與潟湖。


這裡的景色雖然美麗,但實際上並不宜居,可以說是遍布瘴氣,蚊蟲滋生。除了潟湖裡的魚類和食鹽,似乎沒有其他出產,也不適合發展農業。根據野史傳說,威尼斯最早的一批居民,是西羅馬帝國崩潰時,逃到這裡的40000難民。在誕生初期,威尼斯甚至不是一座城市,而只是分散在小島上的一個個定居點,條件艱苦,大家只能住在低矮的木屋裡,木屋的地基是橡木樁,以便抬高房屋,防止漲潮時的海水湧入屋內。在這種情況下,威尼斯人要想生存,就只能靠海吃海,發展貿易:最初,威尼斯人的主要生計,是用船隻運載本地出產的魚和鹽,去換取糧食等其他必需品。慢慢的,威尼斯人靠著腿勤嘴甜,逐漸把這裡變成了整個亞得里亞海地區知名的糧食集散市場,賤買貴賣,利用周邊地區糧食價格波動,來賺取差價。


著名歷史學家,《海洋與權力》的作者安德魯·蘭伯特說,這種獨特的「靠海吃海」,注重向外開拓的冒險的發展路徑,讓威尼斯從一開始就走上了一條海權制霸之路。這也讓威尼斯擁有了一種特立獨行的性格:首先,是社會相對平等包容,大家都是不問出身,各憑本事出海討飯吃的創業者,有點志氣的年輕男性,在海軍軍艦或者商船上當了幾年水手,攢下一點余錢,就開始倒騰買賣,努力致富;同時,威尼斯的貴族頭銜也只是一種榮譽,可以賣給發財致富的商人。這樣一來,威尼斯就很難形成農業陸地國家那種等級森嚴、保守謹慎的社會制度,社會流動的渠道始終暢通。


這種社會流動性反映在文化上,就體現出強烈的開放與包容:威尼斯始終歡迎各方移民帶著技術和資金前來落戶,比如在歐洲其他地方受排斥歧視的猶太人,就紛紛前來定居開業,日後又進一步刺激了威尼斯的金融創新。其次,由於社會等級性不強,所以威尼斯的公民能夠相對平等地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比如來自祖先羅馬人的公民大會,也被威尼斯繼承發揚。早期的公民大會相對簡單純樸,就是新一任政府首腦,叫統領,他就任的時候,或者政府頒布重要大政方針時,全體市民齊聚在碼頭廣場上,有的還在船上,以齊聲吆喝的形式表示同意或反對。


另外,威尼斯資源缺乏,人口不多,就特別注重技術創新。舉個例子,比如威尼斯人擅長的核心技術——造船。在當時的歐洲,傳統的辦法是,用很多片充滿榫卯結構的木材,拼合成一個堅固的船殼,但用這種工藝造船,周期長,需要的工匠數量多,造價還昂貴。於是到了11世紀左右,包括威尼斯在內的義大利沿海城邦,就發明出一種造起船來多快好省的新工藝,那就是先造出整條船的龍骨,然後再往龍骨上安裝木板,板材之間的縫隙,用麥秸等纖維填充,整個工序流程方便快捷,船隻的防水性和堅固程度也沒有打折扣。


由於海洋貿易是威尼斯的經濟命脈,所以威尼斯必須發展出強大的海軍力量,對自己的貿易港口和商船隊,加以保護。當時對於威尼斯商船威脅最大的,是一群橫行在亞得里亞海上的斯拉夫人海盜,他們的基地,就在和義大利隔海相望的達爾馬提亞,也就是今天的克羅埃西亞。為了保平安,早期的威尼斯人甚至忍氣吞聲,向這些海盜每年交納保護費,以換取自己的商船隊平安歸來。


到了公元11世紀初,威尼斯迎來了一位雄才大略的統領,叫奧西奧羅。他最知名的功績,就是率領威尼斯海軍出海,徹底清掃了這群海盜。這一戰,讓威尼斯海軍聲名遠揚。1082年,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皇帝阿里克賽一世,也找到威尼斯,想藉助威尼斯海軍的力量,抵抗來自歐洲中部的諾曼人。精明的威尼斯立刻開出了一個高價,既不要錢,也不要土地,而是從拜占庭帝國這個名義上的宗主手上,要來了一張特許證,稱為「金璽詔書」,上面蓋了皇帝的金印;詔書規定,威尼斯商船和商人在進出拜占庭帝國境內各港口時,都有免稅的特權。


這樣一來,威尼斯就靠這「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正式成為亞得里亞海上的霸主:從今天的中東,到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威尼斯的商船隊不斷拓展新的市場,買賣越做越大,從本地出產的葡萄酒、食鹽到黑海沿岸的糧食、木材、皮毛,以及來自遠東的香料、絲綢,以及歐洲的金屬工具和羊毛紡織品,都從威尼斯商人的手中在地中海流動。同時,威尼斯海軍的艦隊,也開始為自己和其他國家的商船提供護航,並徵收一筆高額的保護費,讓自己又多了一筆收入。


隨著威尼斯的買賣越做越大,它就沒有辦法繼續再和以前一樣,窩在威尼斯灣里悶聲發大財了,必須對地中海周邊的國際外交政治事務,有所參與。這既是它越發重要的國際地位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進一步發展,保護它商業利益的需要。


威尼斯人是幸運的,他們之所以能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是因為搭上了十字軍東征的便車。自1096年發動的十字軍東征,雖然引發了一系列野蠻、血腥的衝突和破壞,但也客觀上打通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十字軍東征,首先帶來了從西方到東方的大量人口流動。那麼作為從西歐到中東的中轉站,威尼斯,就從這種大規模人口流動中看到了無窮的商機:從後勤補給、航海運輸,到金融業務,每一樣都利潤豐厚。隨著財富的聚集和商業需求的不斷提升,威尼斯又在這個過程中,變成了發達的手工業城市,招徠了歐洲各地的能工巧匠,善於製造玻璃、金屬器皿和兵器等高端產品,生意是越做越大。


1201年,在教皇英諾森三世的號召下,歐洲各國的封建領主,開始籌備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前三次東征給這些歐洲封建領主的教訓是,從陸地上進軍中東,又耗時,又耗精力,不如改走水路,直接在目標耶路撒冷附近登陸。縱觀整個地中海地區,有能力、有意願組織這樣一支船隊的,只有威尼斯。當時的威尼斯統領,是恩里科·丹多洛。丹多洛家族,是威尼斯屈指可數的豪門,在威尼斯有很大的影響力。當時,丹多洛已經年過九旬,且雙目失明,但根據史料記載,他的智慧和判斷力卻沒有絲毫減退,可以說政治經驗豐富,老奸巨猾。


很快,雙方達成協議,威尼斯將負責把十字軍運輸到目的地,並提供9個月的給養物資:這可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大軍,總人數超過3萬人,包括2萬步兵,4500名騎士和他們的戰馬,以及9000名侍從。作為報酬,十字軍必須支付85000銀馬克,然後把所有戰利品的一半分給威尼斯。作者說,這筆買賣,堪稱中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商業合同,威尼斯幾乎要拿出全部航海資源和大部分男性勞動力,也就是大概500艘船隻和3萬名水手,來投入這個大項目。


為什麼丹多洛會押上整個威尼斯的資源,乃至國運,來做這樣的豪賭?作者說了,這既要歸結于丹多洛執政多年的智慧和眼光,也要歸結於威尼斯本身的利益:前三次十字軍東征,威尼斯光靠著搭便車,搞後勤服務,就能獲利豐厚,那麼如果能夠以投資人股東的身份,參與這個項目的核心業務,回報必然更加不可限量。


順便說一句,十字軍這次遠征的目標,和前幾次不一樣,不再是耶路撒冷,而是打算南下埃及,打擊信奉伊斯蘭教的阿尤布王朝。這是因為,阿尤布王朝的創始人薩拉丁,在1187年10月,從十字軍手裡重新奪回了耶路撒冷,所以十字軍的打算是,只有徹底清除這個中東地區的最大威脅,耶路撒冷才能長久掌握在自己手裡。不過,威尼斯人的算盤是,埃及是地中海地區重要的貿易樞紐,如果十字軍獲勝,那麼威尼斯就能在埃及建立一系列殖民地港口,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購買來自東方的珍貴商品,比如香料、瓷器、珍珠等等。


然而,等威尼斯人忙忙叨叨把一切都準備好了,卻發現十字軍沒按之前約定的做:到了約定出發時間,參加十字軍的各國騎士和軍隊還沒到齊不說,連合同規定的尾款都交不上,這可怎麼辦?一些威尼斯貴族說,乾脆我們也毀約算了,反正51000銀馬克已經到手了。但是,老成持重的丹多洛不那麼看:他認為,要是半途而廢,威尼斯的損失不但坐實了,還等於把羅馬教會和出兵的歐洲各國,得罪了一個遍,現在反正有12000名十字軍戰士在手,可以讓他們干點對威尼斯有利的事情,把損失補回來。


於是,被困在威尼斯附近海島上已經好幾個月,飢一頓飽一頓的十字軍,終於在1202年10月出海;但是,遠征的目標,已經不是埃及,而是威尼斯人的海上貿易競爭對手,位於今天克羅埃西亞沿海地區的扎拉。


很快,扎拉被十字軍順利攻占,不過城裡那點戰利品,別說補償威尼斯這一趟遠征的投資了,連十字軍內部自己分都不夠。不過這時候,又一樁有利可圖的大買賣,直接從天上掉到威尼斯人和十字軍面前。原來,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王子,叫安格洛斯,派遣使團前來,說本該屬於自己的皇位,被自己的叔叔篡奪了,自己才是根正苗紅的皇位繼承人。所以他請求十字軍幫助自己回國復位,作為報酬,他願意從國庫里給十字軍和威尼斯人20萬銀馬克。


俗話說,財帛動人心。丹多洛和十字軍指揮官一合計,既然有利可圖,那麼再多繞個彎兒,暫時不去埃及也沒什麼。於是,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和威尼斯人聯手攻占,戰利品總價高達40萬銀馬克。老謀深算的丹多洛為了安撫教皇英諾森三世的憤怒,原諒自己操縱十字軍改弦更張的行為,就宣布君士坦丁堡已經皈依了羅馬天主教。


這一場改弦更張的十字軍遠征,為威尼斯帶來的不僅是巨額財富,還拿到了地中海上許多原本屬於拜占庭帝國的貿易港口和城市,比如整個希臘西部、科孚島、克里特島等等。威尼斯人還占據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港口和兵工廠。可以說,威尼斯踏著昔日宗主國拜占庭帝國的身軀,讓自己在地中海上的霸權地位達到了巔峰。


從此,威尼斯進入了自己發展的黃金時代,作者克勞利用充滿浪漫詩意的語言,來形容當時威尼斯的富裕和繁榮,他在書中寫道:


威尼斯控制著從萊茵河谷到中東的貿易軸心,影響了從瑞典到中國的貿易,運輸著整個世界的貨物:印度胡椒被運往英格蘭和荷蘭;英國的羊毛織物和俄羅斯皮毛被賣給開羅的馬木留克王朝;敘利亞棉花被運到德意志市民手中;中國絲綢被穿到義大利銀行家的情婦身上,賽普勒斯的糖成為他們餐桌上的調味料;威尼斯自己生產的玻璃,變成了敘利亞清真寺懸掛的燈。在這座城市裡,財富如同泉水一樣流淌。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參考資源:得到聽書《財富之城》朱步沖解讀,欲讀原文或電子書請移步得到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