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楊浦丨上海開放大學校址上的那些學校

上海楊浦 發佈 2024-01-20T13:55:52.741850+00:00

以五角場為中心,楊浦區及毗鄰的虹口區集中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開放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多所大學。


上海是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以五角場為中心,楊浦區及毗鄰的虹口區集中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開放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多所大學。很少有人知道,在上海開放大學現今的校址(國順路288號)上,曾經風雲變幻,多所學校先後在此辦學。一起來了解這一段城市記憶吧。


上海開放大學(國順路288號)


作為一所非全日制大學,上海開放大學在上海高等教育系統中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存在。結合校址變遷探究學校的歷史,會發現從上海淪陷後的日本第七國民學校到抗戰勝利後的同濟大學理學院,從院系調整期間誕生的華東化工學院到空四軍子弟學校上海育鷹學校,再到上海第二教育學院、華東師範大學……最終,國順路288號這片土地歸於上海開放大學。


陸晨虹發表在《文匯報》「筆會」欄目上的文章《平昌街,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近代日軍占領上海後,大量日本移民遷住上海,一批日本建築設計師也因此來到了上海。位於上海市東北五角場附近的「平昌街」地區成為日本僑民集中區之一。「平昌街」長僅40米,從其美路(今四平路)向東到政法路。它同附近的「旭街」一樣,都是侵華日軍占領上海後用於殖民擴張的新建居住區。


1941年4月,日本第七國民學校在協贊路(今政法路)「平昌街」(今國順路288號上海開放大學)開學,有學生340人。其建築師正是日本「隨軍建築師」石本喜久治(1894-1963)。當時,石本喜久治在上海開設有建築師事務所。


建造中的日本第七國民小學圍牆及崗樓


建造中的日本國民第七學校(左側為大禮堂)


抗戰勝利後,同濟大學計劃從四川李莊遷回上海。因原寶山境內的吳淞校舍已毀於日軍戰火,學校不得不組建遷建委員會,派專人回上海多方聯絡校址事宜。1945年11月,1921年畢業後留校工作的「老同濟」、校醫蔣益生和理學院院長顧葆常、工學院院長江鴻三人作為校長徐誦明的代表,趕到上海開始尋覓校址。12月,同濟遷建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正式決定設立駐滬辦事處,由蔣益生任主任。不久,徐誦明將四川方面校務交教務長謝蒼璃代理,自己也抵達上海,與有關方面進一步商洽校址事宜。


至1946年初,同濟接收了上海德國醫學院所屬校址,涉及善鍾路(今常熟路)100弄10號校本部、同孚路(今石門一路)82號醫院、戈登路(今江寧路)495號病理學館、靜安寺路赫德路口(今南京西路常德路口)華德中學。其他校址也在積極洽商過程中。


在此過程中,蔣益生了解到「平昌街」原日本第七國民學校已成國民黨軍隊駐地,於是他向學校提出建議,希望爭取到這處校址。經過與國民政府教育部、蘇浙皖區敵偽產業管理局等多方的反覆溝通,1946年7月,國民政府教育部上海青年復學就業輔導處致函同濟大學,稱教育部附設上海中學進修班「奉令結束」,並將第七國民學校校址及水電設備、炊事用具等移交同濟大學。與此同時,同濟大學還就購買「平昌街」日式房屋以應教學之需和蘇浙皖區敵偽產業管理局進行洽談。


《新聞報》1946年4月15日第4版報導上海中學進修班情況


1946年9月,同濟大學文理學院在原日本第七國民學校校址正式開學。1948年6月,同濟大學文、理學院分設,文學院遷至四川北路底(今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


同濟大學理學院校址位置圖


同濟大學復員後校址分布圖


1952年院系調整後,同濟大學被改組為以土木建築為特色的工科大學,醫、理、文、法學院建制被取消,學校收縮,並集中在四平路原工學院校址。


1952年10月,華東化工學院(1993年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成立。11月,原同濟大學理學院校址(占地面積為49.84畝)被正式調撥給華東化工學院。該校址有教學大樓、大禮堂、圖書館、食堂、浴室、倉庫、門房等大小10多處建築,其中以平房居多,也有4棟兩層樓房。另外,該處建築都有專用名,如:勞動樓、團結樓、進步樓、建設樓、和平廳、協議齋、療養院等。除此之外,華東化工學院還有幾處零星用房。


原日本第七國民學校校舍,後被用作同濟大學理學院、華東化工學院教學樓


華東化工學院致函同濟大學,要求辦理校舍登記手續


華東化工學院江灣校址校門(轉自華理檔案館網站)


華東化工學院女生在校園內「斜卸梯」上留影(轉自華理檔案館網站)


華東化工學院女生在校園內的宿舍前合影(轉自華理檔案館網站)


華東理工大學檔案館收藏的上下課「報時」用的銅鐘及辦公椅(轉自華理檔案館網站)


1954年8月,華東化工學院梅隴新校址初步建成並投入使用,遂將原日本第七國民學校(即原同濟大學理學院)校址移交給上海市人民政府。之後,該處校址被調撥給了華東軍區空軍兼上海防空司令部政治處。1954年10月,華東化工學院在上報給高等教育部的文件中稱,「我校將政法路、國權路各處地塊及房產全部移交給了空軍防空司令部政治處」。該校址後一度成為空四軍某部營房。據原空四軍政委張少虹少將之女張軍燕介紹,當年空四軍還曾經組織過桌球隊,隊員們經常在這裡訓練。


1960年5月,空四軍在此創辦了子弟學校:育鷹小學。同濟大學「五·七」公社72級教研組還曾為育鷹小學設計了教學樓。1975年後校名改為育鷹學校。1980年初,育鷹學校被解散,由上海第二教育學院接管,但其小學部則於1982年利用學校大院東南隅之操場新建一幢四層新校址繼續辦學,至1994年。


育鷹學校學生學期成績報告單(轉載自網絡)


1994年9月,九年一貫制學校育鷹中小學成立,校址位於政本路108號。1996年9月,位於國順路83號的初中部校址建成並啟用,學校從此成為「一校兩址」。2001年,學校恢復育鷹學校校名。


今上海市育鷹學校中學部大門


上海第二教育學院的前身是1974年創建的上海市工農教師進修學校,校址在軍工路原上海水產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南校區)內。1978年,上海工農教師進修學校併入恢復不久的上海教育學院(位於淮海中路),成為上海教育學院分部,並遷移到政法路195號原育鷹學校校址。1981年5月,上海教育學院分部改組為上海教育學院分院。1984年4月,上海教育學院分院更名為上海第二教育學院,成為一所獨立建制的成人高校。1989年5月,同濟大學趙秀恆教授還為上海第二教育學院設計了教學樓。在上海第二教育學院遷入之前,上海市公共衛生學校前身之一的寶山衛生學校也曾在此辦學。


1989年同濟大學趙秀恆教授還為上海第二教育學院設計了教學樓


1998年9月,經教育部批准,上海教育學院、上海第二教育學院撤銷建制,併入華東師範大學。1999年起,華東師範大學在此舉辦華光學院。2000年初,上海電視大學、上海教育電視台、上海市電化教育館和上海市電視中專組建的上海遠程教育集團正式成立。同年,因集中力量另行籌建閔行新校區,華東師範大學將該校區轉讓給了上海遠程教育集團。2004年,上海電視大學國順路校區建成並投入使用。2010年,上海開放大學以上海電視大學為基礎成立,並於2012年獲得教育部正式批准。該校南門是正門(國順路288號),西門在政法路上(政法路195號)。


文字:章華明

編輯:吳百欣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