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純樸農村,把外來女變成全村玩具?一部片說透聖母為何變惡魔

柳飄飄了嗎 發佈 2024-01-20T20:44:50.267697+00:00

時隔14個月,這件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惡性事件,應該算是塵埃落定了。畢竟,9年時間夠不夠抵掉一個女人將持續一生的苦難,外加造成的社會影響,這是筆不好算的帳目。

官方宣布了「豐縣八孩案」的一審宣判結果。


被告人董志民被處9年有期徒刑,其餘涉事的罪犯則被判處了3年到11年不等的刑期。



時隔14個月,這件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惡性事件,應該算是塵埃落定了。


網友對判決結果自然各持所見。


畢竟,9年時間夠不夠抵掉一個女人將持續一生的苦難,外加造成的社會影響,這是筆不好算的帳目。


作為一個碼字工,硬要聊這些宏大話題也確不在能力範疇內。


術業有專攻,還是聊聊電影吧。


2003年,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推出了他的名作,《狗鎮》。


在一個封閉的山村里,外來姑娘格蕾絲(妮可·基德曼 飾)遭受了噩夢般的拘禁與虐待。她的脖子被拴上沉重的鐵鏈,連基本的自由都沒有,更無尊嚴可言。



這部長達三小時的電影,觀感可謂痛苦綿長,十分磨人。


但,它似乎不得不用這種方式刺痛我們,強迫每位觀眾去思考現實的人性困境。


《狗鎮》是一部形式上相當激進的電影——它的整個故事都在一個不大的攝影棚內拍攝,白色的油漆在地板上畫出分割線,代表了整個村莊的道路及各戶人家。


演員們就在這種舞台劇感極重的環境裡,重現山村居民的生活和衝突。



奇妙的是,不過分強調所處地點,反倒增強了這部作品的普適。


《狗鎮》是拉斯·馮·提爾著名的「美國三部曲」開篇作,但它的內核絲毫不受地理、國別的局限,放諸四海皆有啟示性。


事實上,狗鎮是很有代表性的農村格局。


與世隔絕,自給自足,人口稀少,窮到哪怕山賊來了也沒東西可偷可搶。


因此在封閉狀態中,這裡幾乎不存在犯罪與邪惡,永遠一派祥和平靜。


開場白也形容此地居民:善良正直,喜愛家園。



但你很快會發現,這種「善良」非獨特的環境不能造就。沒有衝突,是因為整個村莊都自視為同一個利益共同體。


換句話說,對於外人,它便未必成立了。


當然,因被黑道追殺而闖入狗鎮的格蕾絲,並不知道這一事實——她可是個道德感爆棚到,連因飢餓偷了狗碗裡的骨頭都要自罰絕食的姑娘。



心思這樣單純的人,自然也懂知恩圖報。


於是受到庇護的格蕾絲立刻愛上了狗鎮。


村裡的道德楷模湯姆指著櫥窗里醜陋的陶瓷人偶對她說,它們就恰如這群村民。



格蕾絲卻馬上替大家申辯:


我只看到

重山峻岭中的一個美麗村落

大家面對艱苦的環境

還是有夢有希望



請注意,在此時她甚至還未和人們有過太深的接觸。


那麼,這種對人性的盲目信任是從何而來?


與其說格蕾絲真的相信,毋寧說,她一直在強迫自己相信。


道德感對她太重要,她甚至不願接受這個世界存在不完美,而人性擁有陰暗面。



曾有一部被罵到撲街的電影叫《嫁給大山的女人》,講的是一個女孩被拐賣進深山,被村民的淳樸感動,最終離開後又返回成為鄉村教師的故事。


而這樣的魔幻故事現實中的確存在。


許多人口拐賣的受害者最終會共情罪犯,甚至甘願繼續承受傷害。


即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然而,這種信念是一種心理問題,而不能佐證施害者的品格。


它至多只能說明,一個女性是如何從外到內被控制、剝削。


格蕾絲接下來的遭遇,也是如此。


為了繼續得到庇護,也為了證明自己的信念,格蕾絲開始卯足了勁向狗鎮的居民示好。


她逐家逐戶地上門幫手,與村民交心相處,更與孩子們打成一片。


表面上,她已經成為了狗鎮的一員,受到了所有人的喜愛。



但一輛警車的到來,卻突然扭轉了這一局面。


因為外面的世界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格蕾絲被指於兩周前參與了一起銀行劫案。



電影在此處有兩個細節不能忽視:


其一,此時格蕾絲在村里已經待了兩周有餘,她壓根沒機會參與這起犯罪。因此所有村民其實都明白,這只是黑幫為抓她設下的局。



其二,這是狗鎮上頭一次出現警察的身影。而這無疑隱喻了,司法和正義此前從未在這片土地上存在過,這是一個殘酷的人治社會。



狗鎮開始露出它的爪牙,因為它從此擁有了一個籌碼。


村民們心照不宣,只要他們以性命安全相要挾,便可以操控格蕾絲做任何事情。


開始,是加班、減薪。



後來,是成為無償的傭人,以及提供性服務。



再到後來,人們指責她、羞辱她,對她使用暴力,格蕾絲已然淪為整個村莊的奴隸和性玩具。


格蕾絲在慘無人道的虐待中最終醒悟了。


她買通了卡車司機,準備躲在車廂里悄悄離開狗鎮。


可絕望的是,司機在半路侵犯了她後,轉頭又將她送了回去。



這一次,村民像對待狗一樣為她套上了鎖鏈。


她終於失去了最後僅存的,那點作為人的尊嚴。



再說回前文所說的那位「道德楷模」湯姆,其實他一直對格蕾絲抱有愛意。


所以,他在這時出面扮演了調解矛盾的角色。


怎麼調解呢?


勸格蕾絲要隱忍、沉默,用愛去感化大家,博得原諒。



「原諒」這二字真妙啊。


從頭到尾,她又錯在了哪裡呢?


我永遠忘不了電影中的這一片段:幾個女村民上門圍堵格蕾絲,指控她勾引她們的丈夫。


——瞧,在最極端的時刻,哪怕同為女性,她們也能成為父權的無恥幫凶。


帶頭的那個女人當著格蕾絲的面,把她搜集的那些醜人偶一個個摔得粉碎。


我先砸其中兩個

要是你能處之淡然不掉淚

我就住手,好嗎?



格蕾絲自成年以來,頭一回崩潰落淚。


這些人偶曾代表了她對村民的熱愛,對人性的希望,對世界的期待。


可如今,它們都已變成鋒利的碎片,深深刺進了她的血肉里。


這樣一部連背景板都沒有的電影,到此時已經進行了兩個半小時之久。


可以說,每位觀眾都在被迫和格蕾絲一起受難。


她拖行著那枚沉重的輪轂行走在村道上,漫長的折磨也經由鏡頭進入我們心裡。


當然,我們所能感知到的痛苦,遠沒有這些女人所經受的萬分之一。



而如此緩慢沉重的步伐,是為了引出最後的反轉,以及對道德最尖銳的反思。


搜捕格蕾絲的黑幫最終來到了村中。


居民夾道歡迎,儼然最好客的淳樸農莊。



然而,狗鎮的假面在剎那間便被揭穿,也迎來了自己的代價:


格蕾絲並非被追殺的目標,而是黑幫老大叛逆的女兒。


更諷刺的是,格蕾絲正是因為看不慣父親隨意掠奪別人的狠辣,堅信人性的光輝,才逃出家門。


結果,現實卻給了她最徹骨的教訓。



當然,比起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拉斯·馮·提爾更旨在推翻什麼是錯的。


寬容、博愛、善良、忍讓都是美德,但無底線堅持它們就一定正義?


暴力是百分百的罪惡,但犯罪的人不受到應有的懲罰,就能成就真善美?


視人命如草芥的黑幫老大,自然有種可怖的傲慢。


他崇尚權力,主張用暴力馴服人的劣根性。



可一直自詡正確的格蕾絲這一刻卻被他罵得無言以對。


他指責女兒對他人盲目寬容,認為自己的道德能夠包容整個世界的罪惡,這才是最極端的傲慢。


真正的平等,就是讓罪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你,我親愛的孩子

你絕不會以相同理由原諒自己

但你的標準要一致,這才公平

你有錯應該受罰,他們也一樣

人要不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她跑下車,看著全村人戰慄的眼神,此刻他們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樣,擁有著人類的柔軟。


一輪明月突然在霧氣後顯出光芒,照亮了格蕾絲的臉。



「我想讓世界變得比較美好,世界少了這個村子會更好……殺人,放火。」


格蕾絲回到車上,對父親這樣說道。



哦對,還記得那個當著她面摔碎人偶的女人嗎?


格蕾絲把這筆帳還給了她:


有一戶人家有小孩

先殺孩子,叫母親看

就說她如果不哭,你就住手

這是我欠她的

……

可是她蠻愛哭的



槍聲響徹山間,火光照亮了天空,狗鎮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喧譁,隨後又是前所未有的寂靜。


狗鎮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但請記住,這絕不是一部《黑暗榮耀》的反殺爽片,更不是在給屠殺洗白。


格蕾絲只是從一種不義跳到了另一種不義,從聖母變成了惡魔。


復仇很痛快,但再狠毒的殺戮,都不可能治癒她受過的傷害。



好的電影從來不提供現成的結論,而只能給予一個思考的切入點。


之於《狗鎮》,這個點或許在格蕾絲父親所說的「公平」二字:


正義應該是,你如何要求自己,就如何要求別人,反之亦然。


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看似是正確的廢話是吧?


但在現實中有太多弱者,始終處於被壓迫的狀態,都忘記了自己可以反擊,讓罪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沒有背景的《狗鎮》恰如一個寓言。


它能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格蕾絲,每個人都可能遇上一幫窮凶極惡之人。


世界可能永遠不會到達真正的真善美與自律。


那麼,讓每個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是正義最重要的一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