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能力實現基礎研究突破性進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 發佈 2024-01-20T22:59:28.548435+00:00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也在不斷加強,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科學研究取得了新發展。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也在不斷加強,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科學研究取得了新發展。外國學界同行如何評價近年來中國在學術研究方面的發展?他們在與中國學術界的交往中有哪些學術體會?對於未來中國學術研究的發展,尤其是加強基礎研究方面,他們又有哪些期許和建議?圍繞上述話題,本報記者採訪了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政治理論教授、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前院長貝淡寧(Daniel A. Bell)和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卡塔麗娜·扎基奇。

  中國始終重視並正確推動科研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您看來,中國在學術科研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發展?應怎樣理解中國學術發展的原因和動力?

  貝淡寧:我曾於2017—2022年在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擔任院長一職,該校致力於加強師資力量建設,目標是使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與中國對高等教育的投入相一致,我們有充足的資源來招聘新員工,並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包括出國留學的機會。這與西方高校的對比是驚人的:除了少數富有的私立精英高校外,西方高校往往需要面對預算縮減的問題,人文學科和純學術研究領域尤甚。而對我們來說,人才招募才是任務。考慮到山東大學位於儒家文化的故鄉,我們聘請了一批有助於向學生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教師。同時,我們也聘請了其他研究領域的研究人員,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研究、國際組織研究等。我們還培養了許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研究生,這將能夠幫助全球更多的未來精英們更好地了解中國。

  山東大學的學術英才制度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教師們被鼓勵在中國和西方的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在高水平的學術出版社出版專著。其目標不僅是要提升教師們的學術成果質量,還要提升學校與中國其他高校乃至世界高校的競爭力。因此,教師們積極致力於提升自身的學術水平。我在五年的院長工作中非常努力,而我優秀的同事們比我更努力。我對山東大學的同事和同學們深懷尊重欣賞之情,並期待他們繼續取得更多新成績。

  扎基奇: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學術科研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觀察中國科學進步的歷史演進,我們會發現,它的主要動力是適應新形勢、靈活應變、不斷完善。對中國政府來說,保持良好的學術科研發展態勢一直很重要。中國有過以發展經濟、消除貧困為重點的時期,但與此同時,它也始終重視並正確推進學術科研發展。有時候一些發展中國家會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忽視學術科研發展,在我看來,這是錯誤的。受益於靈活、全面、系統又突出重點的科教發展模式,中國目前在相關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一些中國高校在全球高校排名中名列前茅;中國在產出發明專利和提供技術解決方案上位居世界前列;中國學者可以在最負盛名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一些中國學術期刊在國際知名資料庫中有相當不錯的排名。以上這些只是中國學術科研發展成就的一小部分,但卻是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的縮影。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認為中國的學術科研發展道路與西方有何不同?中國在學術發展方面最為突出的經驗是什麼?

  貝淡寧:包括山東大學在內,中國的高校普遍非常重視國際化發展,這也是我之前被聘為院長的原因之一。我們聘請了一些有海外教育經歷的教師,並資助學生參與海外研究訪問項目和海外學習項目。中國高校可以借鑑海外的某些實踐案例,來優化自己的做法。但是,國際化並不等於西方化。在過去十年中,西方思想在知識生產,尤其是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的特權受到了質疑。國際化已經越來越被視為一條雙向的道路——把海外知識帶到中國,把中國知識帶給世界。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有必要與在當今多極世界中影響力日益提升的全球南方國家加強交流合作。

  扎基奇:作為一名學者,我的看法可能和我的工作有關。我認為,以良好的科學與教育發展作為支撐,能夠實現強勁健康的經濟或技術發展。每個環節都是緊密相連的,缺一不可。我相信中國的國家領導人都理解學術科研發展的重要性,他們為中國科學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對各個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一個國家永遠不應低估科學和科學家的重要性,要儘量為他們提供能最大化發揮作用的條件。

  以基礎研究繼續推進學術科研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見證和參與中國學術科研發展的過程中,您個人有哪些學術感悟和體會?

  貝淡寧:我自己的研究領域之一是儒家思想,令人欣慰的是關於儒學研究的學術科研一直在持續。學術界對中國思想史的研究水平越來越高,也有學者深入探究儒家思想對人們日常生活和道德規範的影響。中國增加了對傳統文化研究的經費投入,也有著富於思辨討論的開放的學術氛圍,我相信世界學術界對儒學思想的研究必將邁向全新的階段。

  扎基奇:我來自塞爾維亞共和國這樣一個相對較小的國家,有時很難參加國外的研究項目或者獲得資助機會,與其他國家的學者合作。到目前為止,我有幸兩次獲得由中國提供的資助,並分別在天津和西安這兩座美麗的城市學習了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我在感興趣的領域從事研究工作,同中國的研究人員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交流合作,也見證了中國從人文社會科學到技術科學各學術科研領域的發展、成長與提升。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就在學術科研方面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就。而且,我不僅看到了中國的成功,還看到了中國學者樂於與國外學者和學生分享知識。大家都很高興能有這麼好的機會參與中國的科研項目,了解更多知識,收穫國際經驗。另一個讓我非常感動的地方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學生很感激有機會來到中國學習,也期待著回到自己的國家將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對我而言,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繁榮的發展理念。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如何看待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在世界已進入大科學時代這一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國學術科研的發展願景?

  貝淡寧:部分西方精英對中國發展特別是科學與高新技術領域發展的負面作用,使得中國更有必要加強國內的基礎研究,鞏固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實力與獨立自主能力。這需要認真思考倫理道德上可取的技術用途,以及如何避免濫用技術,對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顛覆我們生活方式的人工智慧等領域而言尤為重要。對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樂觀,因為我們會為提升科學技術實力而加大對人文科學的資助。我們也需要一個開放的學術氛圍,幫助我們思考關於正義與美好生活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變化。

  扎基奇:毫無疑問,中國學術科研的發展將有賴於基礎研究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我認為這也是中國呼籲科學家和企業共同努力加強基礎研究的原因。今天的國際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環境比過去幾十年更加複雜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基礎研究能起到鞏固主權、維護穩定的作用,因為基礎研究有助於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石。沒有基礎研究,人們很難提高生活品質,也很難讓美好的夢想成為現實。同時,要認識到發展基礎研究是不容易的,除了需要財政保障、對研究人員和學生加強教育引導,以及為參與相關工作的人員提供物質支持和心理支持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要明白,基礎研究的突破性進展需要時間和耐心。中國擁有規模龐大的人才隊伍,他們可以齊心協力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鬥。中國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她可以實現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目標,這正是她的一大優勢。

作者:陳禹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