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武術前輩談太極拳》貳

可道分享 發佈 2024-01-21T03:43:23.730486+00:00

【轉載】《一位武術前輩談太極拳》的資料是在網際網路上轉帖而來,這位武術前輩叫什麼名字,無從得知。他談太極拳問題的條理性、邏輯性,歸納得較好。

【轉載】《一位武術前輩談太極拳》的資料是在網際網路上轉帖而來,這位武術前輩叫什麼名字,無從得知。他談太極拳問題的條理性、邏輯性,歸納得較好。比如他談到練習太極劍、太極刀的時候,不說練劍練刀是練拳的延伸(部分人對此搞不清楚是怎麼樣子的延伸練法),而是說 「楊家劍、孫家劍是用來練身法的。楊家刀是用來練整體勁的。各家大槍是用來練找勁的。武家刀是用來練距離感的」,話說得實在又明白。該文雖長一點,但不乏味。當然,他講的太極拳體系,也不一定最完整。

二、太極拳相關考證以及現代的發展簡述

1、太極拳的創始,是這樣的——根據現代傳人的敘述。

陳發科說:太極拳祖宗就會,不知多久。

陳品三說:太極拳傳於陳家祖先陳卜。

楊澄甫說:楊露禪告訴他,此拳創造於張三丰,傳於王宗岳、蔣發、陳長興為蔣發唯一弟子,陳長興傳楊露禪。

李經綸說:太極拳不知傳至何人,但是王宗岳是集大成者。

宋書銘說:太極拳創於老子,歷代都有傳人,以後傳到張三丰和他的七個弟子,他這支是宋遠橋的後人。

李家後人說:李經綸當時最初記錄的就是太極拳傳於張三丰,後來在拳譜記錄中刪去了,原因不知。

趙堡傳人說:太極拳創於張三丰,從王宗岳首傳,下面是蔣發、邢喜懷......直到陳清平。

吳、孫兩派關於這個,沒有論述,吳派以楊傳為準,至今尊奉張三丰。由於楊、吳兩派是流傳最廣的派別,所以,在以前,張三丰創太極拳、王宗岳、蔣發傳太極拳成為定論。

2、上世紀30年代,唐豪先生開始對太極拳進行考證。唐豪給顧留馨的信中明確寫道:唐豪直到晚年仍不會太極拳,打不下一個整套的套路。可見唐豪的考證,是屬於外人的考證。唐豪的考證原則就是要推翻張三丰創始人地位(見唐豪文集)。

唐豪發現了太極拳套路與戚繼光三十二式長拳的親緣關係,然後到了陳家溝調查,發現陳家提供的家譜上寫有陳王廷是陳家拳手刀槍創始之人的寫法,遂確定陳家拳創始人為陳王廷。

但是這樣沒法解決王宗岳和蔣發的問題。他自己說曾在北京得到一個本子,上面有王宗岳太極拳論、一套陰符槍和一套陳家溝的刀法。陰符槍前面有一個序,說這個陰符槍是山右王先生所創造。

根據這個,他推理——王宗岳太極拳論、陰符槍、陳家溝刀既然抄在一個本子上,所以說這個抄錄者應該就是陳家溝的傳人,同時這抄錄者還創造了陰符槍,而槍既然是山右王先生創造的,而本子上又有山右王宗岳太極拳論,所以山右王先生就是王宗岳,王宗岳就是陳家溝的傳人。根據那序言的落款,他確定了王宗岳就是乾隆時期人。王宗岳是如何得傳的呢?不知道。好玩吧?

然後是《武譜》的內容。《武譜》除王宗岳太極拳論外,還有幾篇內容——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張三丰太極拳經。這幾篇內容怎麼辦?經他考證這是武禹襄所做,冒名張三丰。他又說,陳家很保守,絕對不學外來的拳。因此,可以推斷,楊露禪學的拳,就是陳王廷創造的拳。所以,他推斷,太極拳創始人是陳王廷。上述內容,山西科技出版社已經出版了《唐豪文集》。

3、顧留馨先生的身份我就不多羅嗦啦,大家可以去查。顧留馨先生在上海曾在楊澄甫(也有說是楊澄甫弟子陳微明)的太極訓練班學過太極拳,時間大約在兩年。

顧留馨先生建國後曾跟陳發科先生學過陳氏太極拳,時間大約一個月,每天學4、5招(見顧留馨太極拳文集,山西科技出版社)。顧留馨先生認可唐豪先生的考證,並與唐豪先生有密切的接觸(見顧留馨太極拳文集,山西科技出版社)。

顧留馨先生多次給高層領導以及胡志明等外國友人教授太極拳(見顧留馨太極拳文集,山西科技出版社)。建國後,顧留馨先生受命主持編寫四式太極拳的書籍。他完成了這項工作,編出陳、楊、吳、孫四家太極拳書籍,以後又編了武式。

《陳式太極拳》作者沈家楨、顧留馨,示範者陳照奎。但是,李經梧的後人說,這書的技術部分是李的東西,卻沒給人掛名,而理論部分,至少洪均生提出了很多疑問(蔣家駿相關回憶文章)。

《楊式太極拳》作者傅鍾文。傅鍾文祖孫三人以後出版了《楊氏太極拳嫡傳練法》一書。這個我就不多說啦。《吳式太極拳》作者徐致一。《武式太極拳》作者郝少如。近年再版時,經過修訂恢復了原稿附錄的《廉讓堂太極拳譜》全文。《孫式太極拳》作者孫劍雲。這些書是套路+拳譜,拳譜均採用顧先生的考證後修訂的拳譜。

4、顧先生對現代太極拳提出了很多新理論。陳家太極拳陳品三的書重視纏法。顧先生把這個稱為纏絲勁,認為這是所有派別太極拳的核心。這個理論引起了相當的爭論。(洪均生的弟子們、李經梧的弟子們編訂的文集以及顧留馨太極拳文集中,有此方面的記載)

5、李天驥在編訂簡化太極拳後,對楊氏大架太極拳做了修訂,以利推廣。這就是88式太極拳。國家體委的武術專家們,在簡化太極拳、88式太極拳的基礎上,編訂了第三套推廣性的太極拳,就是48式太極拳。這套拳依然以88式為基礎,但是參雜了一些陳、吳、孫式的動作,也允許參用它們的風格。國際武術比賽興起後,為找出一個標準的競賽套路,專家們沿襲48式的思路,編訂了42式太極拳作為綜合類的國際通用競賽套路。

同時,專家們還編訂了陳、楊、吳、武、孫五種國際通用競賽套路。自此,現代太極拳運動各套路基本形成。現代太極拳運動出發點是體育健身和競技,講究的是鍛鍊要規範和貼近大眾,競技要高新難美。

6、從太極拳的流傳看,近百年一直占據絕對優勢的,是楊家太極拳。太極拳當時也沒有分派,都是一個名字——太極拳。

楊家也從未否認拳法來自陳長興。在陳發科到北京傳拳時,楊家雖然沒幫助,但是也絕對沒搗亂。吳家和楊家一直關係不錯,互相扶持。郝家在河北和上海傳拳,發展不快,與楊家、吳家無衝突。孫家發展也不快,而且多和形意八卦一起傳授,在傳授人員的選擇上,與其他各派有差異。趙堡諸派在河南和西北傳授,與其他各派互不干涉。

以上各派,都基本認可張三丰的創始人地位,都尊奉王宗岳太極拳論為最高指針。近年來,陳家拳得到廣泛傳授。陳家拳以唐豪考證為歷史依據,以陳家溝為基地廣泛傳播,掀起了一個太極拳傳授的高潮。

7、太極拳的器械與拳不同。太極拳的器械幾乎全是以後加入的。陳家拳的大槍,據說是從王堡學來的。花槍據說是楊家梨花槍二十四式。這些都是陳照丕所傳。陳發科平生不用器械,也不對外傳器械。其女兒陳豫俠會劍。

楊家拳的劍,是楊澄甫與好友李景林一起搞的,李景林是武當劍正宗傳人,為當時中國劍術的第一把好手。楊家從陳家學來的器械是大槍。

吳派的劍,與楊家不同。吳派從楊家學的只有拳、刀、大槍,其餘的都是外來的。武派從陳家學的也只是拳、槍。其餘的都是外來。孫派只有劍,這劍是孫祿堂與其好友李景林一起搞的,但是與楊家完全不同。

現在的32式太極劍是李天驥根據楊家劍簡化的。42式太極劍作為42式太極拳的配套套路,以楊家劍為主,參雜了其他成分。但是這些器械一旦進入太極拳體系,則被按照太極拳原理予以太極拳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