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廠」 是什麼,怎麼建?

新三農 發佈 2024-01-21T10:02:34.085138+00:00

近年來,「植物工廠」作為現代農業的產業方向,得到國內外的普遍關注。「植物工廠」具有知識和技術高度密集、多學科創新的特點,顛覆了傳統農作方式和農作條件。

近年來,「植物工廠」作為現代農業的產業方向,得到國內外的普遍關注。「植物工廠」具有知識和技術高度密集、多學科創新的特點,顛覆了傳統農作方式和農作條件。它無需泥土、不灑農藥,不受自然環境影響,通過模擬植物所需的光照、溫度、營養等要素,綜合運用數位技術、生物技術和裝備技術等,在完全工廠化的條件下連續穩定的生產植物,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都明顯提高。「植物工廠」是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精準農業以及垂直農業的具體表現形態、高級發展階段,代表了農業生產力的可能空間,許多國家都將其作為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的途徑。

推進「植物工廠」建設,不僅體現了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更是積極應對我國農業勞動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農業生產重大現實挑戰的有效解決方案,可以進一步確保糧食安全。從國際競爭看,美國、日本等國在「植物工廠」的高新技術研發、農作物生長模型、智能裝備以及產業化推廣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我國已擁有200多家「植物工廠」,但絕大多數還處於跟蹤模仿、試驗示範階段。建設「植物工廠」,有助於縮小我國與主要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在全球農業中的地位。從技術條件看,建設「植物工廠」與技術變革的趨勢相吻合,當前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農業設施技術等融合發展,「植物工廠」相關的群體性新技術不斷湧現、疊代,正在形成一種強大的集群力量。

「植物工廠」建設面臨的難題需要全面、客觀、理性的看待。「植物工廠」擁有眾多發展優勢以及廣泛的社會需求,比如可以使用更少的土地,生產更健康的食物,食物耗損率更低等。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其諸多瓶頸和挑戰不容忽視,比如初期建設成本和後期運營成本都很高,光源以及空調能耗等較大,市場份額較小,小農戶參與程度低等,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實現「植物工廠」的持續健康發展。這些問題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有世界普遍性的也有中國特有的,有技術條件造成的也有制度不完善產生的,有市場可以自發解決的也有需要政府引導的,這都要辯證看待,並在採取對策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設「植物工廠」任重道遠,但我國可以憑藉技術後發優勢和市場規模優勢,不斷突破現實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方案,其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有望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引導扶持「植物工廠」建設,重點應從科技創新、政策支持和宏觀調控三個方面入手,一體推進、同步發力。

一是挖掘農業科技創新潛力。農業科技水平是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生物技術、數位技術、裝備技術等構成了現階段農業科技革命的主攻方向,同時也是「植物工廠」密集使用的三大技術。當前,要充分發揮好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採取「揭榜掛帥制」「組閣制」等形式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工程,突出抓好這三大技術科技創新,爭取在農業作物生長模型、生物育種、智能裝備、新型基礎設施、農業智能軟體以及關鍵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為「植物工廠」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是完善農業政策支撐體系。「植物工廠」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和高創新的生產方式,在發展初期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扶持,這也是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統籌各類資源,強化政策扶持,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植物工廠」建設,如財政金融政策方面可以對農業技術產品研發和應用主體給予政策性補貼、減免稅收,減免網際網路接入、數據傳輸通信費用,減免設施設備運行的能耗費用,提供多元化融資工具等,科研轉化政策方面可以採取「以獎代補」形式,鼓勵創新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三是由重管理向重服務轉變,著力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為「植物工廠」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創造良好外部環境。特別是建設好統一開放的公共服務平台,建立健全農業數據的收集、整合和共享機制,推進「植物工廠」相關設施設備的技術標準與檢測平台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統籌用好高等院校、龍頭企業和協會商會資源,培養一大批能幹農業、懂市場、會管理的多學科交叉人才,鼓勵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努力促使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效銜接;重視「植物工廠」的示範推廣工作,堅持積極穩妥的推進方式,優先在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周圍以及農業科技園區等建設若干個示範基地,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模式,將「植物工廠」生產方式不斷推廣。

• end •

文章刊載於《學習時報》2023年1月11日第2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