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朝聖波士頓馬拉松》|寫在波馬爆炸案十周年

毛大慶 發佈 2024-01-21T22:35:42.845617+00:00

8年前,波士頓馬拉松迎來其119歲生日之際,我翻譯了《朝聖波士頓馬拉松》,向波馬獻禮。一晃之間,4月17日,第127屆波馬即將開賽,這也是波馬爆炸案10周年。

8年前(2015年),波士頓馬拉松迎來其119歲生日之際,我翻譯了《朝聖波士頓馬拉松》,向波馬獻禮。我記得這本書中,記述了波馬從最初泥濘賽道上參賽選手和賽事官員寥寥無幾的慘景,到優良賽道上成千上萬參與者奮力奔跑的壯觀;從簡單的冠軍獎牌、桂冠和獎品(燉牛肉)到金額高達數萬美元的獎金……

一晃之間,4月17日,第127屆波馬即將開賽,這也是波馬爆炸案10周年。"There's only one Boston!","唯一"的答案並不單一。但「嘿,幹得好啊!」這句話,一定是全世界想對波士頓說的。

「朝聖波士頓」,為奔跑在路上的跑者的堅定與執著點讚,為波士頓這座城市的堅守與激情點讚,也要為專業和業餘馬拉松愛好者之間共同語言的契合喝彩!"幹得好!",敬這條朝聖之路上所有不離不棄的人。

我決定在波士頓馬拉松迎來其119歲生日之際,把它呈現給中國讀者。希望大家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加清楚:馬拉松不只是體育和健身,更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和精神寄託。

一本講歷史的跑步書

去年,我跟田老師一起去波士頓馬拉松朝聖。跑完了之後,在離爆炸案不遠的一家很小的書店裡,我看到了很多關於波士頓馬拉松歷史的書。馬拉松,已經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

當然,那天跑完了我很激動。當我看到這個書的時候,翻了翻覺得非常特殊:這個書作者寫了20多年,但很薄,可講了波士頓馬拉松100多年的歷史。20多年,一本很薄的書,很特別,建議大家買來看一看,縱然沒有開始跑步。

這是一本歷史書,一本有關美國文化的書,跟馬拉松的技術沒有那麼大聯繫,這很有意思。這個作者是美國一個很有名的體育記者、攝影師,自己也是一個馬拉松愛好者,一共跑了43個馬拉松,其中,連續跑了23年波士頓馬拉松。

作者就出生在霍普金頓,他一直看著人跑來跑去,之後就開始練,在這個賽道上跑了一萬多次步,用自己的心跟腳步的感受,寫了一本與波士頓馬拉松歷史相關的書。

這個書的結構很有意思。波馬也是我參加過的比較奇葩的馬拉松,它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兒,比如波士頓馬拉松是從山上的村子霍普金頓一路上跑進城裡的,你要到起點,就得幾十公里,所以每次波馬會組織大量的學校校車,從波士頓的市中心浩浩蕩蕩地把你帶到起點,這個車就得開一個多鐘頭。所以,在過去,這個馬拉松從中午才開始鳴槍起跑。

這本書一共寫了8個地方,這8個地方都跟美國歷史、美國的獨立戰爭、美國的憲法的產生、美國跟影響殖民者的關係有著密切關聯。所以沿著這8個村鎮寫了8個關於波士頓馬拉松歷史沿革的故事,我覺得這個視角非常特別。

我們現在說朝聖馬拉松,而波馬就是馬拉松比賽裡面的聖地,每個跑者都希望能踩踩這個跑道。跑過波士頓了,證明你在跑步圈裡面還是有點身份的。波士頓這座城市本來也是英國殖民者乘著五月花號朝聖的地方。

一個精彩紛呈的42.195

波士頓馬拉松就是滲入波士頓人身體裡的一種文化。在這一天,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文化符號,比如頭一天晚上,波士頓有各種各樣跟馬拉松有關的慶祝活動,意面PARTY、音樂會、提前小賽事……第二天,這8個地方也都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比如霍普金頓,那兒的人每天這個日子像我們過春節一樣的,頭幾天開始張燈結彩,掛著各種各樣的符號,整個村子異常熱鬧。我和田老師跑的時候,發現周圍的人像觀看表演一樣,坐在院子裡喝著啤酒看跑步。

有一站,是衛斯理女校,這是美國最有名的貴族學校,學校的歷史非常長的。那兒出了很多名人,最有名的就是宋氏三姐妹。波馬路過衛斯理女校時最受矚目,有很多的女生在那兒站著,他們在邊上喊「KISS ME,KISS ME」。

在波馬這天,波士頓什麼事兒都不干。大學放假,單位停工,跑步的人只有三萬多人,觀眾卻又兩百多萬人。兩百多萬人馬路兩邊給三四萬人加油,那個尖叫聲,讓你的腦袋都承受不了。觀眾占三層,摞在一塊看,這種熱情不是靠社會組織出來的,是他們發自肺腑的。這本書講了各種小故事,很值得大家去看一看。

一個計劃之外的產品

波士頓馬拉松的賽事總監為這本書寫了個序,裡面有一段故事:他說在波士頓的這些人都被這樣一個偉大的運動深深地感染著,每個人都希望體驗一下波士頓馬拉松。他從15、16歲就想跑(因為18歲以下是不允許跑的),17歲的時候很勉強去跑,他的祖父說「我在終點等著你回來」,結果他跑了二三十公里的時候,實在不行了,跑不下來了,被救護車拉走了。他當時以為命要沒有了,回到家很難過,跟祖父說,「你看我也沒跑完」 。過了沒多久,祖父去世了,他非常遺憾,祖父沒有看到他跑完一次馬拉松。待到18歲,再跑。很有意思的是,他的祖父就埋在馬拉松賽道邊上的墓地裡面,他說「你看我又來了,今年你等著我,我一定能跑完! 」

還有一篇序,是波士頓馬拉松第一個女運動員寫的,1972年以前,波士頓馬拉松是不允許女子跑的,她是第一個跑的女子。她說,「通過跑步,能夠感受到人類的尊嚴感和作為人類的整體感」,這是她發自肺腑的心得。

關於這本書就講這些,回來看,還是覺得很有意思,所以我下定決心把它翻譯出來。當時我也不知道誰能出版,也沒想誰能出版,我說先翻了再說吧,都快翻完了,我跟曉卿說,翻了這麼一本書,湛廬文化是否能出版一下,波士頓馬拉松今年是119屆了,算作送給中國愛跑步的人的禮物。

從我跟曉暉、曉卿說有這麼一件事,到現在兩個月的時間,這本書跟大家見面了。我說這是一群愛跑步、懂跑步的人,這不是在做書,是在做一件事情,希望把一個偉大的運動推薦給中國的讀者,推薦給中國愛跑步的人,特別感謝湛廬文化!

一場聽從內心召喚的「馬拉松」

跑步的心路歷程很有意思,我在很多地方推薦過跑步。田老師是我的啟蒙教練,當然他現在不知道傳銷給多少人了,我已經很靠前了,現在我也發展了一兩百人了,這樣一件事情為什麼這樣容易被大家接受,就像以前的創業大潮一樣,為什麼以前沒有,現在有。我也一直在想,創業潮和馬拉松潮是什麼關係。馬拉松潮在中國,大概是兩年多以前突然間出現的,我兩年半以前才認識田同生,現在已經跑了23個馬拉松,我現在要追他,可追不上他。

美國在70年代後期同樣出現過一次非常強烈的跑步潮,跟著三年以後,就出現了一個大的科技創新潮。我沒有去研究這兩個事兒到底有什麼關聯性和必然性,但是顯然,跑步潮的出現跟一個社會思想形態的變遷有著重大的關聯。

當我們一天到晚崇尚奢侈品、崇尚LV、崇尚比誰有錢的時候,很少看見跑步潮。但是當這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開始崇尚精神、崇尚去物質的時候,跑步潮就出現了。

跑步跟創業有什麼關係?

跑步是刺激創業的,所以跑步潮的到來可以刺激中國的馬拉松潮,而馬拉松運動裡面有幾個跟創業是非常關聯的:

第一,馬拉松能夠讓你感知自己的心靈,這個運動是這麼多奧林匹克運動裡面唯一一個不用跟其他器械發生關係,而是跟你自己內心發生關係的。在這40多公里,我感覺什麼都沒有想,跑的時候,40公里是人生最幸福的放空的狀態。恰恰是沒有想,我覺得是人生里最重要的——人生里的流白和思考的時間都在這個時間出現。在這時,只有一個交流,就是跟自己內心的交流。好多創業的人說,我是聽從內心的召喚,我覺得跑步才是真的聽從內心的召喚,因為你不聽內心,你聽什麼去?

第二,馬拉松告訴你,沒有誰是你的對手,只有你是你自己的對手。這樣一場比賽里,跑完的人都是英雄。這次跟下一次,下次跟下下次,你只有跟你自己去比較,不論是你的技能、速度,還是你的感受,或是你跑完之後的愉悅,你一次又一次地跟自己過去進行疊代或者思考,而這跟別人沒關係。我覺得創業很重要的是超越自己,自己能戰勝自己,創業就成功了,跟別人比,同樣是沒有什麼意義,我覺得這也是創業很重要的一點。

第三,馬拉松告訴你要克制,要懂得取捨,這兩句話是以前田老師告訴我的,我以前死活不知道什麼叫跑步,我穿上鞋就開跑,幾百米就不行了。田老師說你不懂跑步,要慢,要懂得舍,才能跑得更遠。

這些都是馬拉松給我們的啟迪。今天非常高興,能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跟大家分享這本書,我覺得人生創業的路程就是一本馬拉松,沒有輸贏,只有你內心的感受。

最後,我想說說,田老師是我的跑步啟蒙老師,同樣也是我創業的啟蒙老師,他這個人一輩子在創業。昨天中央電視台採訪我問,「你有沒有考慮如果失敗了是怎麼個狀態」,我說「我沒有考慮過失敗,失敗了又怎麼樣,失敗了爬起來再創業!田老師六十三四歲了,失敗了好幾回了,現在還創業,還搞了一個APP,我說他都能搞APP,我也能網際網路思維。」

跑步是最美妙的,每一次跑都是美妙的過程,我想創業同樣是這樣的。

毛大慶簡介

毛大慶博士,人口學、城市更新與區域經濟學學者,註冊建築師,專欄作家。

優客工場(納斯達克:UK)創始人,優享創智(共享際)創始人。

任中國科協八屆、九屆、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促創委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北京市政協港澳台僑工作顧問、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副主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常務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專家庫專家。

著有《城市更新空間內容探索》、《城市人居生活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無處安放的童年》、《一口氣讀懂新加坡》,譯著《奔跑的力量》、《朝聖波士頓馬拉松》、《鞋狗》、《為誰留的空椅子》、《鑿開公司間的隔柵》、《布隆伯格傳》、《成就斜杠人生》、《全黑軍團》、《發明:詹姆斯·戴森的創造之旅》。

馬拉松愛好者,截至2023年3月,已完成全程馬拉松161場。榮獲2016年CCTV體壇風雲人物體育精神獎(提名獎)、2017年「中國馬拉松年度人物」榮譽稱號,2022年2月受邀作為2022北京冬奧會第97棒火炬手傳遞奧運聖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