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王源的通話信號

ellemen睿士 發佈 2024-01-22T00:56:15.895242+00:00

咖啡喝了一半,一台攝影機在距離王源半米的位置轉了起來,如實捕捉下一秒出現在鏡頭裡的神情。他剛剛結束一場會議,片刻前,一群為音樂著迷的人把演唱會的進程討論了一遍:表演曲目、參演人員、視頻方案、舞台效果圖已統統確定,下一周,他將開始排練。

咖啡喝了一半,一台攝影機在距離王源半米的位置轉了起來,如實捕捉下一秒出現在鏡頭裡的神情。他剛剛結束一場會議,片刻前,一群為音樂著迷的人把演唱會的進程討論了一遍:表演曲目、參演人員、視頻方案、舞台效果圖已統統確定,下一周,他將開始排練。

一切有條不紊向前推進著。作為創作型歌手,王源正在籌備自己的首次巡迴演唱會,他期待一場大型狂歡派對的到來——久別重逢的歌迷朋友們見面,雙手跟著音樂律動揮舞,台上台下,放聲大笑,高聲合唱,又或吶喊,熱淚盈眶。眼前的男孩,幾乎保持著二倍速的語速說話,嗓音透著不容置疑的肯定,一場演出慢慢長出輪廓,直至成型,變成心儀的模樣。

在王源的設想里,演唱會的主題是「客廳狂歡」,跟去年發行的專輯同名,簡潔明了又意義非凡,「不管你在客廳還是在戶外,只要你的心境足夠明朗,哪裡都能當成客廳,哪裡都是你的舞台」。如果說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隻關不住的青鳥,那他在意的是你能不能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徹底釋放自我,尋覓為生活狂歡的意義。

王源有過對演唱會的想像,「這一場演唱會,希望來的聽眾把它當成在家裡的客廳,享受放鬆的氛圍……我們的歌曲選曲里有很嗨的歌,就像你在客廳里把音響打開,跟著音樂跳舞;也有舒緩平靜和回望從前的歌,就像你在客廳里情緒平靜的時候」。

對他來說,開演唱會是一件很「爽」的事,歌手跟觀眾在同一個夜晚彼此交換生命中的時刻,用音樂打敗孤獨,送走虛無,抵達快樂。一旦巡演,它帶來的能量呈倍數上升,無論地域有多遙遠,那些笑和淚,動容和唏噓,來不及說清楚道明白的心聲都在同一種語言——音樂里獲得認同的擁抱。

他興致勃勃沉浸於眼前的工作,希望不再留有遺憾。2021年,王源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籌備演唱會,從演出主題、表演曲目、燈光舞美無不確定,幾乎完成了一場演唱會籌備的多數工作。隨著舞台搭建的大型裝置放入倉庫,意味著預期中的演唱會不得不取消。

當今年的巡演計劃提上日程,王源起初想啟動上次未實現的演唱會方案,「一開始,我們想延續那年(未能舉辦)演唱會的舞台,再加上新的歌曲和設計」,但隨著新的創作想法和新的歌曲的加入,他打算推翻之前已經做好的很多準備,在全新的主題下,燈光、舞美、視覺……都重新來過。

前幾天,王源約了幾位音樂人來家裡吃飯。一行人漫無邊際地聊天,彈著鋼琴,隨意唱,輕鬆和,他說自己那時又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如此自由。

說起音樂,王源常常滔滔不絕,他對音樂的有話要說,出於天性里的本能,那是表達的欲望。從《源》《肆百擊》到《夏野了》《客廳狂歡》,他幾乎保持著一年推出一張新專輯或EP的頻率,前些年,他寫歌填詞,統統自己上手,年輕的心不斷自證,想要為自己的創作找到出口。

這兩年,他少了急於求證的迫切,只要有事在做,哪怕過去微小的一次嘗試都能視為明日的經驗。在《夏野了》裡,王源交出的多首作品嘗試了Downtempo Pop、Urban Pop、Trap等多元曲風,身份也是多變,從填詞、作曲到製作人,無不涉獵。去年推出的《客廳狂歡》,他開始啟用「music camp(音樂創作營)」的創作形式,集結多位音樂人靈感碰撞,在一次次對話里探究音樂的廣度。

有些時刻,他為靈感的突降狂喜,也為寫不出來東西倍感焦慮,這是創作者的生活常態。倘若稍微留意,很容易覺察王源的細微轉變,他近年來寫的歌、連載的專欄,都不再寫自己的故事,而是把觀察世界的所思所想記錄了下來,他的眼睛不再只看向自己,也看向了世界與他者。他常在採訪里說,現在的自己很愛觀察,觀察今天的天氣、片場裡的場工,路邊爭執的人們,甚至會在旁觀一場爭執後,腦補一場充滿愛恨情仇的故事。

《客廳狂歡》幕後紀錄片裡,王源緩緩說道:「一個人總是要走出去,去跟世界保持通話。」它仿佛是一篇文章的註腳,完美闡述了近一兩年他創作方向上的視角轉變。他說:「作為一個創作者,一個個體,你如果不跟世界產生關聯,不與它溝通的話,你會故步自封,寫不出好的東西,感知很快就會枯竭。」

關於個體的創作如何與世界產生關聯,他一再強調著主動觀察、勤於思考的重要。「今天是藍天,如果你抬頭看天,會覺得天空很美,這是你的能力,每個人都擁有觀察的能力。但你有沒有主動觀察的意識呢?會不會抬頭看天?思考它美不美呢?我偶然看到了葉子從樹上緩慢掉落,有人掃地,畫面很美。十分鐘後,我忘了這個場景,可能不會想起,但它被我吸收了,在我的身體裡。潛移默化地多觀察、勤思考,會讓你對世界的感知變得敏銳。」

他打開了新的觸角,希冀自己像一塊海綿把萬事萬物吸收、洞察,在某個電光石火的瞬間之後,化為新的創作靈感。

王源的微博置頂著第一次作詞作曲的單曲,那是他作為創作型歌手的起點,迄今過去了七年。如今,他不再青澀,說起創作,充滿條理的言語流露著超越年齡的大局觀。什麼樣的作品才是願意拿出來給聽眾的?

王源琢磨了會,說:「一看聽眾的滿意程度,二看自己的滿意程度。作為創作者,無論你寫歌、填詞、編曲,首先得真誠。你創作的東西是你真正想要抒發的,不能因為它是一項工作,為了完成去完成。真誠有很多的層次,它可能來源於一段真實經歷或被美化後的經歷,哪怕是虛構的,也得在你的腦子裡形成畫面,有了想法才能寫出來。做一首歌,你能很認真地做,也能很敷衍地做,你有沒有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到最好?我覺得很重要。」

生於千禧年的王源成長在一個世界倍速向前的時代,通信業的榮興改變了過往人們接觸音樂的媒介、渠道和認知。當我們談論起時興的短視頻,一支短視頻里的配樂往往截取了一首歌的局部,他沉思片刻說:「短視頻打破了以前所創造的音樂邏輯,以前的音樂邏輯是聽歌就是聽歌,看視頻就去看MV,現在變得更多元了,它是好事,也是壞事。我最近看了部電影《巴比倫》,就講這事兒,我始終覺得,不要沉溺於你所認知的昨日世界,你得順勢而為,但你不能為了它,忘了自己是誰,為什麼做音樂?音樂從幾千年前流傳到現在,一定會經歷很多形式的衝擊,只要你好好做音樂,認真做音樂,不斷地進步,去學習,去接受就可以。」

無論外界如何變遷,他有堅守的創作原則——質量。片刻後,王源嘗試著把話說得完整而全面,「我寫出來的詞曲,它是真誠的,我想什麼就寫什麼,它是我與世界、與認知的事物溝通的流露。質量也是說一首歌的質量,把控音樂的每個細節。如果將來的歌變成了30秒,它也許會成為一個流行趨勢,你只要給出一個能抓住人的Punchline(點睛之筆),它與你內心對質量的堅守是掛鈎的」。

前段時間,《我看見兩朵一樣的雲》正式殺青。王源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讓自己成為阿志,一個生活在虛擬實境里,試圖前往真實世界的人,故事在虛擬與真實、孤獨與愛情里蔓延。

這是王源第一次接觸軟科幻題材電影。起初,拿到劇本的時候,他覺得有趣,「劇本以情感為內核來驅動整個故事線,沒有飛天遁地的科幻,沒有觀看門檻,它有一個點讓我思考:你身處的世界可能是虛假的,但是你的愛,你的情感是真實的。這是一部愛情電影,會有一些哲學的意味,科幻的成分,它很不一樣。」

一群人為了共同目標完成一件事的過程,讓王源覺得愉悅,「電影拍得愉快,氛圍夠好」。殺青後,他沒回過神來,問導演嚴藝之:我們殺青了嗎?我怎麼感覺還有好多東西沒拍呢?!後來,王源才察覺文本是有限的,文本之外的生活有無盡的暗示等待著被挖掘。

他說:「我可以每天把台詞背好就去演。但在劇本之外,我怎麼構思角色和劇本中的世界觀?它們是無限的。有時,我們對於世界的觀察,不僅在於你的眼睛所看到的,腦子裡形成的觀察也很重要。」廣泛地看,逐漸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他把拍電影的收穫總結為:思考和觀察能力的覺醒。

他喜歡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也會關心社交網絡里熱鬧一時的ChatGPT,對於眺望未來的新技術,他願意了解,樂意嘗試。他說起最近看過的電影《梅根》,「技術的發達讓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實現了,以後肯定會升級,有時我會害怕哪天(機器)覺醒了。但我認為科技在發展,新技術的抵達是避不了的事情,既然擋不住,能做的是去接受它,好好使用它」。

說起科幻,他說音樂領域裡的某些工種將來可能會被人工智慧替代,只要有足夠大的樣本量,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會知曉人類對音樂的審美與喜好,「大家都喜歡明亮的三和弦,在歲月的長河裡,它被證實比簡和弦容易讓人接受」,但音樂的靈魂,那些糅雜著創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洞察,流露的情感是珍貴的。他說:「你的思想,你的詞和旋律,這些主觀傳遞創作者意圖的創作是無可替代的。」

像王源這樣的創作者,填詞、作曲、演戲、寫作和近來熱衷的畫畫,這些迥然不一、感知世界的觸角都基於創作的原點出發,也為他帶來頻率不一的快感。他說音樂創作的快感來自靈感的迸發,因自己知曉每個節拍如何到來;表演的快感來自自己在規定情境的劇本里的思考,「好的表演能演出更多的層次,在有限制的地方展示出你對人物的思考、理解,塑造出一個無限制的,生動的人」。畫畫帶來的快感是在放空時,看著筆觸從有到無,從無到有,那些隨機的線條仿若在書寫內在的生命體驗。

對王源來說,創作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創作迫人思考。靈感來的時候,你會思考與靈感有關的周邊,在創作過程中與自我交流。當你創作得越來越多的時候,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體系,有了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你對世界獨特的感知。」跟世界保持通話,保持清醒抵抗無趣,此時此刻,他做到了。

攝影 范欣

造型 Sherry

聯合創意 橘子

採訪、撰文 許璐

時裝編輯 steven

統籌 葉子

化妝 李彬

髮型 文智(THE FUR STUDIO)

製片 Luen at Kafkano

製片助理 李子豪、官心怡

美術置景 溫瀟穎

執行美術 李雯

服裝助理 小塔

編輯 FUFU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