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今年擬招約1300名本科生,實施人才培養卓越計劃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4-01-22T04:17:04.295396+00:00

4月9日,南方科技大學(下簡稱「南科大」)校園人氣爆棚,1.2萬餘人走進校園,通過參加該校豐富多彩的校園開放日活動,深度探訪了解這所深圳本土首所「雙一流」高校。

4月9日,南方科技大學(下簡稱「南科大」)校園人氣爆棚,1.2萬餘人走進校園,通過參加該校豐富多彩的校園開放日活動,深度探訪了解這所深圳本土首所「雙一流」高校。

記者了解到,今年南科大計劃面向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收本科生約1300人,均為理科生,繼續採用基於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即高考成績占綜合成績的60%,學校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占30%,高中學業成績占10%,按考生綜合成績擇優錄取。需要提醒的是,有意報考南科大的考生,須在4月30日之前通過網上註冊報名(上海5月20日截止),高考後參加南科大能力測試。新高考省份須選考物理。

當天,南科大校領導、院士等大咖名家,從多個角度解析南科大快速發展和拔尖人才培養的奧秘,並向考生發出誠摯邀請。

「希望通過校園開放日活動,讓大家近距離了解南科大,多方位、多角度感受南科大的發展活力。也希望今年高考的同學信賴南科大、選擇南科大,與我們一路同行,共創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南科大黨委書記李鳳亮在致辭時表示,近年來南科大在師資引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國內外影響力等方面大步向前,取得的辦學成果有目共睹。去年,南科大順利進入「雙一流」行列,成為深圳首所躋身「雙一流」的本土高校,也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雙一流」高校之一。十餘年敢闖敢試,南科大干出了一番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新事業。

李鳳亮向大家推薦了南科大科研創新之美、人才培養之美、校園風光之美,並希望同學們有機會走進南科大,親身體驗南科大之美,並藉助南科大的廣闊平台,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健全人格,實現人生理想。

南科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作南科大創新發展報告。「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底色。」 展望南科大的人才培養,薛其坤表示,南科大「雙一流」建設有三大任務,一是自主培養一流學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二是引育一流人才,支撐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三是解決若干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服務國家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他透露, 為此,南科大確立了「三步走」中長期發展規劃、「三大發展戰略」和以人才培養卓越計劃為核心的「五大行動計劃」。

根據人才培養卓越計劃,南科大實施通識與專業結合,深化書院與院系協同育人新模式;瞄準重大科學問題,形成學科與大科學平台協同育人新模式,培養科學家、傑出學者等。建立基礎學科本碩博一貫制人才培養新路徑;實行校企融合,探索大學與社會發展深度互動的新育人模式。其中包括與大灣區龍頭科技企業深度融合,以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為導向,培養傑出工程師;依託商科,結合理工醫學科背景,培養未來的企業家等。

此外,南科大還會實施「學術推進計劃」,每年設置500萬——1000萬的「學術推進計劃」專項基金,支持學生自主科研。

「南科大期望通過人才培養卓越計劃,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薛其坤表示,南科人將帶著改革創新的「深圳基因」,不負使命,砥礪前行,將南科大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研究型大學的樣板,讓南科大成為學子嚮往、家長放心、社會滿意、國家信任的大學。

南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方紅衛作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報告,進一步說明南科大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構建的「1+3 通識+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路徑,書院制、導師制、科研引領式教育、國際化教育等人才培養方式,首次披露最新推出的本科拔尖創新人才招生培養計劃,並從本科畢業生升學就業質量的角度介紹了南科大人才培養成效。

「我們無法向大家許諾一個輕鬆、安靜的大學生活,但我可以向大家承諾,在這裡你們將得到一段繁忙而令人激動的大學時光。」2022年南科大全職聘任的數學大師、「菲爾茲獎」得主,深圳國際數學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埃菲·傑曼諾夫向考生們發出邀約。

在開放日活動分享中,埃菲·傑曼諾夫介紹了自己從事數學研究的經歷,分享選擇加入南科大理由。他說,三年前,他受邀來到南科大創辦了深圳國際數學中心,「後來我發現,我的心屬於這裡,於是去年我以全職教職的身份來到了南科大。」

埃菲·傑曼諾夫表示,深圳是一座散發著能量的城市,南科大也是一座散發著能量的大學。這座年輕的大學擁有非同尋常的成長速度非常快。他引用了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導數」來形容南科大的發展,「導數是指函數變化的速度,而南科大的『導數』會更大一些」。

對談環節圍繞「創一流本科 定大學底色」的主題展開。南科大副校長、商學院代理院長金李,代理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工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明傑,創新材料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書宏,聚焦南科大本科教育的創新實踐,結合學生成長成才的鮮活故事,闡釋理、工、醫、商、生命科學等院系的特色亮點,暢談「三制三化」的人才培養成果。

隨後,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本科生、即將奔赴清華大學攻讀博士的楊鴻嘉同學在現場分享了他在南科大的成長故事。獲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錄取的生物醫學工程系劉佳怡,獲麻省理工學院、布朗大學全獎直博錄取的數學系魏元哲,獲哈佛大學錄取的生物系陳太陽三位同學,因為學術交流等原因無法來到現場,也專門錄製了分享與祝福視頻。他們不約而同地談到,南科大在專業選擇、書院生活、導師制、本科生科研、國際視野等方面的優勢,為自身發展提供了極大幫助,鮮活地展現了南科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亮點與成果。

當天,南科大今年招生的最新資訊也首次發布。

南科大招生辦公室主任譚建偉說,南科大一誕生就承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使命,為了選拔好人才,南科大創新實行綜合評價招生,即基於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這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動後興起的一個新招生模式,是指在高考招生錄取時,高校綜合考量學生高考成績、高校考核成績、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校自身培養特色要求等維度內容,按照一定比例計算出綜合總分,最後按照綜合成績總分擇優錄取(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錄取)。

南科大招生辦主任譚建偉說, 南科大打破一考定終身的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率先在全國範圍內採用基於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簡稱「631」綜合評價招生)招收本科生,即高考成績(折算成百分制)占綜合成績的60%,學校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占30%(機試25%、面試5%),高中學業成績占10%(綜合素質3%、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7%)。需要提醒的是,報考南科大的學生須參加學校自主組織的能力測試。

譚建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去年南科大在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收1290人,2023年招生省份維持不變,招生人數比去年有所增長,尤其加大對有學有特長、具有創新潛力學生的錄取力度。

今年考生報考南科大的熱情依舊高漲。譚建偉透露,目前報名人數已超過3萬人,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長。

除了主會場的活動外,南科大還設置了各具特色的分會場活動,讓考生和家長深度了解南科大的魅力。

社會科學中心講座教授唐際根以《三星堆文明與中國青銅時代》為題的大學公開課,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與電氣工程系講席教授段廣仁以《自動化與自動控制——上天攬月、下海伏龍》為題的院士科普講座均廣受好評,同學們徜徉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海洋,沉浸於一流大學的學術氛圍中。

各院系、中心、書院、學生組織和社團以及南科大附中都在松禾體育場展示區布置好了展台和展示項目,眾多院士、教授、專業老師和在校生進行專業介紹和趣味展示。藝術中心的師生們在大榕樹下、琳恩圖書館、松禾體育場等重要活動點熱情展演,為開放日增添了別樣韻味。南京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深圳技術大學等兄弟高校此次也在南科大校園內參展。

第三教學樓各教室設置了各院系專業的推介會,讓考生、家長們更加深入詳細地了解南科大的院系及專業設置和辦學培養特色。

圖書館和文博中心開放了講解參觀。分析測試中心微納平台、高性能計算中心平台、電子系、海洋系、設計智造學院、生科院、植物與食品研究所等學科專業的實驗室也面向公眾開放,讓大家零距離感受南科大前沿科技的風采。

來自深圳中學高三年級的黃琉涵煜同學一家流連於各院系專業的展位前,他們表示,南科大最吸引他們的地方就是開設覆蓋理、工、醫、商等領域的眾多專業,並且提供個性化的專業選擇,讓他們很有信心能在入學後選到心儀的專業。同樣來自深圳中學高三年級的鐘同學也對南科大給予了高評價,「學校環境優美、實驗室等硬體設施很不錯,也有很多大咖老師。」

一位來自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的高三同學飛越數千里來到深圳現場參與開放日活動。他表示,聽完校長、院士和優秀畢業生的分享,對南科大的師資、科研、人才培養、招生政策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更堅定了他報考的決心。

據了解, 本次校園開放日是南科大第二次舉辦線上與線下形式的開放日活動。許多深圳市外的同學和家長們,雖然沒能親臨現場,也通過線上平台「雲遊校園」「雲探展位」。當天線上共有75萬人次觀看活動直播。

【記者】孫穎 劉越亞

【通訊員】張可睿

【攝影】朱洪波 王瑋

【作者】 孫穎;劉越亞;朱洪波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