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利今人,笑活古人——楠溪江這個美麗的鄉村值得你一游!

溫州古道 發佈 2024-01-22T06:07:55.240239+00:00

文圖:葉聖義 潘益朋巽宅鎮石垟村位於九曲十八彎的小楠溪上游,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應朋友鄭慶朵之邀,我們一行20來人於2023年4月2日(周日)參加了該村的首屆美食文化節。  石垟村原名石埠頭村,原屬下嵊鄉,1992年併入巽宅鎮。村落依溪布局,月牙形的溪流從村前穿過,宛如曲徑通幽。

文圖:葉聖義 潘益朋

巽宅鎮石垟村位於九曲十八彎的小楠溪上游,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應朋友鄭慶朵之邀,我們一行20來人於2023年4月2日(周日)參加了該村的首屆美食文化節。

  石垟村原名石埠頭村,原屬下嵊鄉,1992年併入巽宅鎮。村落依溪布局,月牙形的溪流從村前穿過,宛如曲徑通幽。溪西是石崖,溪東是民居,臨水、臨居的永縉線穿境而過。村口兩山夾峙著一座山峰,形如大元寶。當日,在美食文化節開幕之前,我們對村落進行了參觀和探訪。

  山旮旯里的石垟村是個小村,全村才200來戶600多人,村民大都姓鄭,與注重義利並舉事功之學的鄭伯熊、鄭伯英等永嘉學派前期知名學者同出一源。現今,村里年輕人大都在外打拼,日常住村的只有上百人。

  在村居的中段,架設著一座通往溪西的橋樑,橋樑的上下游各建了一條攔水碇步垻,壩體由許多個半圓形砌塊拾級而上組成,垻上建有碇步,集結了蓄水、通行、景觀功能,溢出壩體的鱗光閃閃溪水,緩緩地從碇步間流向半圓形砌塊後,形成許多個接連不斷的弧形瀑簾。而幾名穿著漢服的光腳村姑正在水中戲水嬉戲,感覺仿佛穿越到了「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時代。

  橋樑西端是一條新建的通往溪流上游的通車防洪垻,垻邊依次是新建的有300多個車位的停車場和夾在山體和水壩間狹長的農田。停車場裡,有十來位穿著義工服的回鄉村民正在維持停車秩序。他們說,為了美食文化節,當天像他們這樣的青壯年回鄉充當義工的有上百人。農田上是塑料大棚,走進一看,大棚內是無土栽培的設施農業,小黃瓜和小番茄已經成熟,曾在外創業的村民業主給我們獻上了無償品嘗。

  站在通車垻上觀望對岸,岸邊石砌的臨水棧道建有防護欄,棧道高出水面兩三丈,村居大體是清一色的新房,其中建在公路邊的一座小洋房特別養眼。當我們回到對岸近觀時,原來是所民宿,名字叫「石氧山坊」。這個名字確實符合當地的環境,更是主人的別出心裁。石垟村四周的山體,除了溪邊是石頭外,都是茂密的植被,沉浸在富氧環境裡的石頭不僅會 「氧」山坊,而且也更「氧」人。

  在這座房子的入口處,立著一對石制的旗杆夾和一石碑,碑上刻著「石埠頭鄭氏派下第十一世祖鄭公諱大元官拜登士郎。御賜乾隆廿四年八月十五日封——共和乙未年春月鄭氏裔重建。」據介紹,這所民宿是一退休人員回鄉建造的。有了碑文上描述的古人,石垟定有好故事。

  下游碇步垻東向是村里現在留下不多的一座老房子,正門上方的匾額書有「鄭氏祠堂——大清嘉慶五年庚申冬月立」。按推算,這座祠堂已有200多年歷史了。老祠堂內有一古戲台,戲台的天花保留著古味的彩繪,有琴棋書畫、花鳥等圖案。台前檐下的匾額書有「活古人——大清嘉慶五年歲次庚申」。把戲台命名為「活古人」,感覺意味深長,其意大概是通過演戲把故事和人物演活吧。

  在祠堂道壇前是新立的兩屏宣傳欄,欄內是「建設碇步和建設停車場的公益慈善明細表」,列入表內有300多人,其中捐資最多的達495000元。此時,我們才知道,石垟村的新貌是緣於石垟鄉賢們的奉獻。

  在下游這條碇步垻上,參加首屆美食文化節的人們正排隊過溪。碇步垻的西頭是一露天大平台,在其上面搭建的移動酒店棚內已坐滿賓朋,棚前的舞台上已開始節目表演。坐定後,我們邊欣賞邊品嘗楠溪江的清明節美食。

  當節目演繹永嘉亂彈戲時,為美食節服務的村民自願者過來敬酒,他們說,當天安排了150多桌,藉助在外村民在清明都回鄉祭祖的機會,動員全村的每戶都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品嘗石垟特有的傳統美食和參觀農村新貌。

  聽了他們的話,產生了感懷,在外創業賺錢是「利」,回鄉奉獻美麗鄉村建設是「義」,如果祠堂里的古人心有靈犀,現今石垟人的「義利並舉」會笑活他們。現以詩(新韻,平起首句押韻)記之。

石垟如月坐旮山,閏月清明祭祖賢。

新貌緣於民奉獻,笑活古輩勵登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