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46名烈士的大唐勛臣,為何被列入叛將傳?他的死留下一聲嘆息

尋根拜祖 發佈 2024-01-22T08:03:21.213534+00:00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八月,警報聲再次拉響在大唐帝國的上空: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合兵二十萬,從東、西、北三路直逼長安,京師震駭。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八月,警報聲再次拉響在大唐帝國的上空: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合兵二十萬,從東、西、北三路直逼長安,京師震駭。

想想唐代宗,混得比他爺爺唐玄宗還要慘,唐玄宗只當了一次流浪皇帝,而唐代宗兩年前才「東幸陝州」回京,此番眼看又要當驢友了,這身龍袍實在沒臉穿了。

為了最後的尊嚴,唐代宗硬氣了一把:朕要御駕親征。於是大唐全軍盡發,在關中形成了一道半圓弧的防線,帝國存亡在此一戰。

這次兵禍想想都覺得窩囊,始作俑者居然是僕固懷恩,一位平定「安史之亂」,位列凌煙閣功臣榜的大唐英雄。

僕固懷恩是鐵勒人,世居阿爾泰山流域,從他的曾祖父歸唐,仆固家族在大唐累世高官,為邊疆安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僕固懷恩早年從軍,先後在王忠嗣、安思順、郭子儀手下效力,深得幾位領導的賞識,並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的系列戰鬥中,立下不世功勳。

我個人認為,僕固懷恩的戰功超過了郭子儀,甚至可以與李光弼一較高下。尤其是收官戰,郭子儀被解除兵權閒養了,李光弼也被調離主戰區,僕固懷恩父子是戰場的唯一主宰者。父子倆從河南殺到河北,並最終迫殺史朝義,結束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

僕固懷恩還有一個隱性貢獻,他的三個女兒被賜公主身份和親回紇,換取了回紇精銳騎兵的襄助。

最讓人感動的是僕固懷恩的忠誠,在平叛過程中,仆固家族先後有四十六人犧牲在戰場,可謂滿門忠烈:「兄弟死於陣,子姓沒於軍,九族之內,十不一在,而存者創痍滿身。」

僕固懷恩的忠誠絲毫不容玷污,有一次戰鬥中,他的兒子仆固玢兵敗投降。不過,很快仆固玢找到機會又逃了回來。僕固懷恩卻痛斥兒子的投敵行徑,將他當眾斬首。

就是這樣一位功高蓋世、忠貞不二的勛臣,竟然身陷冤案,走上了勾結外敵的叛國之路,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辛雲京,冤案的始作俑者

寶應二年(763年)三月,安史之亂平定,這年夏天,僕固懷恩奉命送回紇人從洛陽返回。

大軍行進到太原,辛雲京的防地時,差點發生一場火併。按照朝廷規矩,辛雲京本該出城迎接,並且負責給回紇人提供必要的補給,辛雲京卻讓人家吃了閉門羹。

回紇人怒了:我們來幫你們大唐平叛,你們卻如此無禮,干你丫的!

也難怪回紇人動怒,前番他們入境時辛雲京不光讓他們吃閉門羹,還派出間諜到他們的軍營中四處活動,這分明是將他們當作了敵人。一邊請我們幫忙,一邊又做小動作,你們想幹嘛?

回紇人脾氣爆,眼看就要動刀動槍,僕固懷恩趕緊協調,花了大把錢財好言安慰才平息了事端。

辛雲京為何如此待客?還真不能全怪他,這裡面的水太深。

原來,10萬回紇大軍剛入境時並不是友軍,而是聽了史朝義的挑唆,前來趁火打劫的。

得到報信的唐代宗大驚失色,趕緊派人去跟回紇人談判。回紇登里可汗一搖頭:「別人我都不信,讓我老丈人來。」

登里可汗的老丈人是誰?正是僕固懷恩,前面我們交代過,當年僕固懷恩的女兒被賜以公主身份和親回紇。

僕固懷恩害怕了:我跟可汗是翁婿關係,此番回紇入侵,瓜田李下,我躲都來不及,怎麼敢與登里可汗見面?

唐代宗賜給僕固懷恩一塊免死鐵卷:你放心去談,朕相信你。

於是僕固懷恩去見了登里可汗,雙方一見面登里可汗才知道上了史朝義的當。於是在僕固懷恩的勸導下,登里可汗決定反戈一擊,幫大唐打史朝義。

雖然唐代宗選擇了信任僕固懷恩,但辛雲京不敢大意:誰知道他們翁婿之間有什麼交易?萬一回紇人趁機攻占太原怎麼辦?於是他以高度的警惕對待回紇人。

可是,回紇人後來幫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亂,嫌疑應該洗清了,辛雲京為何還要採取敵視的態度呢?

這事也不能怪辛雲京,原來回紇不是白幫忙,他們早就與朝廷有協議,事成之後洛陽的金帛女子就是回紇人的報酬。

於是回紇人發大財了,他們大肆洗劫洛陽,殺人過萬,劫掠無算,並且在返回的途中一路打秋風。

對這個情形,朝廷啞巴吃黃連,畢竟當初的協議就是這麼定的。辛雲京拒納回紇人,雖說違背了朝廷的旨意,但也保護了太原的百姓。

僕固懷恩卻吃了大虧,為了滿足回紇人的胃口,他只好自掏腰包,被狠狠敲了一筆竹槓,因此心裡對辛雲京多少有點怨氣。

緊接著辛雲京做了一件無事生非的事,他向朝廷舉報:僕固懷恩勾結回紇,有謀反的意圖。

如果說辛雲京保護太原百姓值得稱道,但構陷僕固懷恩就做得太過分了。史書說,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僕固懷恩父子出盡了風頭,辛雲京只能給人家打醬油,心生嫉妒。

辛雲京的告狀沒能瞞得住僕固懷恩,於是僕固懷恩怒了,他也上書朝廷,跟辛雲京打起了口水官司。

就這此時,另一個人的出現讓事態進一步惡化,此人就是監軍太監駱奉先。

☞駱奉先,信謠傳謠讓事態惡化

駱奉先奉命前來協調,辛雲京抓住機會,一番添油加醋的描述,讓駱奉先掉進了陷阱:「言懷恩與可汗為約,逆狀已露,乃與奉先厚結歡。」

離開太原後,駱奉先又前往汾州見僕固懷恩,結果被僕固懷恩的老媽一頓數落:「你早就與我兒結拜為兄弟,為何又跟辛雲京打得火熱?老太婆也不計較了,希望從此以後你們兄弟如初。」

僕固懷恩是實誠人,為駱奉先舉辦了隆重的接風宴,席間二人互贈禮物,酒濃情誼更濃。酒飽飯足後駱奉先要告別,僕固懷恩卻說:「那哪成?明天是端午節,住一宿,節後再走嘛。」

於是僕固懷恩按照胡人的禮節,將駱奉先的馬藏了起來,試圖強留客人。

駱奉先膽小,也不懂胡人的禮節:壞了,老太太先罵我一頓,僕固懷恩又藏我的馬,他們這是想半夜對我下黑手啊。於是他不辭而別,悄悄跑了。

僕固懷恩得到報信嚇壞了,這是誤解了啊。於是他趕緊追趕,送還駱奉先的馬匹。但駱奉先腦殘,認定僕固懷恩居心叵測,並將這個結論匯報給了唐代宗。

事態進一步惡化之際,又有一個人給這件事潑了一桶油,此人就是潞州刺史李抱玉。

☞李抱玉,一位火上澆油的幫凶

早先僕固懷恩路過潞州的時候,李抱玉送了一批禮物給他,並抱怨說:為了打發回紇大爺們,我「家資罄於公用」,變窮光蛋啦。

僕固懷恩很仗義,轉手回贈了李抱玉二千匹絲絹。

估計這批禮物太重,眼看僕固懷恩成了勾結回紇的嫌疑人,他擔心被卷進去,於是竟然向朝廷匯報說,僕固懷恩「私有所結」,暗示僕固懷恩要收買他。

相互送禮送出了大麻煩,僕固懷恩有苦無處說。

☞魚朝恩,冤案的背後黑手

魚朝恩簡直就是武將們的天敵,郭子儀、李光弼都吃過他的虧,僕固懷恩也沒能擺脫他的魔掌。

據僕固懷恩陳述,魚朝恩對他的猜忌也是因為他與登里可汗的關係:「可汗在洛,為魚朝恩猜阻,已失歡心。」

僕固懷恩為了國家安危,受皇帝委託與登里可汗相會,在造福大唐的同時,卻給他自己留下永久的嫌疑。

其實僕固懷恩僅說對了一半,恐怕沒有登里可汗,他早晚也會遭到魚朝恩的打擊,因為宦官與武將之間的矛盾絕不是個案,而是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必然結果。

魚朝恩位同內相,唐代宗對他言聽計從,他才是僕固懷恩冤案幕後的最大推手。

☞范志誠,好心辦壞事的幕僚

「四人成虎」,僕固懷恩悲憤之下給唐代宗寫了一封長信,他一邊泣血陳述仆固家族的貢獻,一邊解釋事件始末,同時又抱怨皇帝聽信讒言,將自己逼得難以自保。

唐代宗似有感悟,於是,他派宰相裴遵慶前往汾州宣慰僕固懷恩。

見到裴遵慶,僕固懷恩情難自抑,他抱住裴遵慶的腳放聲大哭,像個孩子似的不停訴說自己的冤屈。

裴遵慶安慰他說,皇帝從來就沒懷疑你,我給你出一個解決方案——入朝面聖,只要你出現在長安,所有的流言必然煙消雲散。

僕固懷恩不加思索就答應了,然而副將范志誠的一席話卻一棒子打醒了他:「嫌隙成矣,奈何入不測之朝,獨不見來瑱、李光弼乎?二臣功高不賞,瑱已及誅。」

您跟朝廷的嫌疑已經形成了,入朝就是送死。沒見到李光弼和來瑱嗎?二人一個躲在徐州不聽詔命。一個誤信皇帝,放棄兵權入朝,卻慘遭冤殺,前車之鑑吶。

裴遵慶直撓頭,這事他沒法否認,於是只好又建議僕固懷恩送一個兒子「宿衛皇宮」。

所謂「宿衛皇宮」,就是給皇帝當保安人員,名為保安,其實就是留在皇帝身邊的人質。結果這個建議又被范志誠否決了。

范志誠雖然出於對僕固懷恩的一片好心,但他忘了,無論僕固懷恩與辛雲京等人鬧得有多凶,那都是臣子之間的矛盾,否決了裴遵慶的提案,就等於跟皇帝打起了擂台,性質就變了。

范志誠的好心辦壞事,將僕固懷恩推上了懸崖峭壁,再也難尋回頭路了。

☞僕固懷恩,將自己推向絕路

就在此時,又發生了兩件事,導致事態徹底失控了。

裴遵慶剛剛失望而歸,御史大夫王翊出使回紇返程,竟然被僕固懷恩扣留了。原來,僕固懷恩與回紇之間有私下交往,他擔心王翊說出去,自己更解釋不清。

這就是僕固懷恩的處置不當,回紇可汗是你女婿,可敦是你女兒,有私下交往很正常,不需要隱瞞,也隱瞞不住,奉皇帝之命的交往都逃不掉被構陷,何必做越描越黑的事呢?

僕固懷恩本就是個胡人,性情直率,不善於曲徑通幽式的溝通方式。他又是個武將,思維方式過於直爆,根本應付不了朝中的複雜關係。

比如他給唐代宗的那封信,雖然寫得情真意切,但他卻言辭不當,既將打擊面擴大,又對朝政指手畫腳,甚至說出「鳥盡弓藏,兔死犬烹」這樣的犯忌話。

這不光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讓他更孤立,也暴露了僕固懷恩居功自傲的心態。

其實裴遵慶的第二個方案非常好,只要僕固懷恩手上還有兵權,又不做謀反的事,兒子就是安全的。

很遺憾,僕固懷恩卻用了最臭的招術,讓自己越來越被動。情緒失控的他,竟然讓兒子仆固瑒率兵去攻打辛雲京。

結果仆固瑒敗給了辛雲京,又被自己的部下殺害了。兵戎相見,原先的個人矛盾已經演變為事實上的反叛了。

☞唐代宗,猜忌心理才是禍根

唐代宗表現得還算冷靜,他叫來顏真卿,想讓他去說服僕固懷恩。豈料顏真卿心情沉重地告訴唐代宗:晚了,當初你要是聽我的,就不至於如此。

幾個月前吐蕃入寇長安,唐代宗下旨勤王,卻沒有一人前來營救,最終導致長安淪陷。那時候顏真卿曾經建議:我去說服僕固懷恩出兵勤王,不料卻遭到了唐代宗的拒絕。

國家大難,無人施以援手,唐代宗為何要拒絕僕固懷恩的救援呢?原因很簡單,那時候朝中流言說,吐蕃人就是僕固懷恩招來的,唐代宗根本不相信他,擔心引狼入室。

顏真卿說:我堅持認為僕固懷恩不會謀反,那時候請僕固懷恩救援,他名正言順,還化解了他的冤情。這個時候都打起來了,你招他入朝,他以什麼名義來?又怎麼回去?進退無據,他怎麼可能來?眼下只有郭子儀可以試一試,僕固懷恩的朔方軍都是郭子儀的老部下。

顏真卿的話說到了根子上,表面上這是僕固懷恩與辛雲京等人的私怨,事實上,唐代宗的猜忌才是病根。

包括僕固懷恩在內,郭子儀、李光弼、來瑱、李懷讓等一批武將,都是因為唐代宗的猜忌,或被貶黜,或被冤殺,或抑鬱而終,朝廷被搞得人心盡失。

范志誠的主意雖然很臭,但一下子擊中了要害,如果不是皇帝的猜忌,哪有那麼多武將的悲劇?僕固懷恩怎能被公然誣陷?又怎麼會拒絕裴遵慶的方案?

說白了,唐代宗在武將們的心裡是一位不可信的皇帝。你別看唐代宗這時候雖然表現得很大氣,可如果僕固懷恩真的入朝了,結果很難預料,來瑱不就是這麼死的嘛。

僕固懷恩終於被一步一步逼上梁山了,廣德二年(764年)正月,他真的反了。

好在大唐還有定海神針郭子儀,當老人家出現在陣前時,朔方軍將士紛紛倒戈,僕固懷恩倉惶出逃。

第二年,僕固懷恩又糾集部眾,同時誘惑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二十萬軍入侵關中,於是就爆發了文中開頭的事件。

就在唐軍嚴陣以待的時候,戲劇性一幕發生了,僕固懷恩突然身染重病,暴死於鳴沙(寧夏青銅峽)。

僕固懷恩一死,叛軍群龍無首。郭子儀略施小計,引發回紇與吐蕃的猜忌,進兒演變為相互攻伐,叛軍大敗,大唐帝國躲過一劫。

僕固懷恩就這樣以可悲的下場畫上了人生的句號,唐代宗聞訊嘆息說:「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

哪裡是左右所誤,分明唐代宗本人才是禍根啊!

僕固懷恩反叛時,其母曾經憤怒地拔刀追著他砍:「吾為國殺此賊,取其心以謝軍中。」

有此忠烈之母,僕固懷恩哪裡會真心謀反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