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新杯」第五屆咸陽渭河國際風箏節側記

陽光報陽光網 發佈 2024-01-22T17:38:02.282205+00:00

咸陽渭河國際風箏節開幕本屆風箏節上最大的風箏「大章魚」硬翅類風箏展示區陝西風箏隊帶來的領航風箏風箏節上的美食嘉年華「大章魚」來了「,魔鬼魚」來了「,大青蛙」也來了,造型各異的大型風箏迎風而起,咸陽五環廣場變成了風箏的海洋。

咸陽渭河國際風箏節開幕

本屆風箏節上最大的風箏「大章魚」

硬翅類風箏展示區

陝西風箏隊帶來的領航風箏

風箏節上的美食嘉年華

「大章魚」來了「,魔鬼魚」來了「,大青蛙」也來了,造型各異的大型風箏迎風而起,咸陽五環廣場變成了風箏的海洋。

4月8日至9日,「風舞咸陽『箏箏』日上」2023年「高新杯」第五屆咸陽渭河國際風箏節火熱舉行。本屆風箏節由陝西省體育局、咸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風箏協會支持,陝西省社會體育運動發展中心、陝西省民俗體育協會、中共咸陽市委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咸陽市體育局承辦,咸陽市商務局、咸陽市文化和旅遊局、秦都區人民政府、渭城區人民政府、咸陽湖管理處、陝建十一建集團協辦,咸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冠名,威贏賽事運營有限公司運營。記者趙小康劉金文/圖

200餘名頂尖風箏高手同台競技

在本屆咸陽渭河國際風箏節上,各種各樣的風箏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有海洋主題系列的風箏「大章魚」「水母」「魔鬼魚」「大鯨魚」,也有國寶動物風箏「大熊貓」,國旗風箏、青蛙風箏等也紛紛亮相。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河北、陝西等20多個省(區、市)享有盛譽的風箏名家、專業風箏藝人和頂尖風箏高手200餘人參加,法國等8個國家的風箏名家也以視頻作品的形式參賽。

山西省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黃河風箏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級風箏裁判員尚藍柱在接受《陽光報》採訪時表示,本屆風箏節和往屆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這是全國最有創意、最漂亮的風箏展覽會,不但有風箏巡遊環節,還把全國各個省市最精華的風箏拿到現場給觀眾朋友們進行展示,比如說軟翅風箏、硬翅風箏、無形風箏、彈藥風箏等,這些風箏在全國都是難得一見的,今天就擺到現場讓觀眾朋友們盡情地欣賞,這就是本次風箏節的最大亮點。

風箏、操舞、美食等活動精彩紛呈

咸陽渭河國際風箏節是全國極具影響力的自主風箏賽事IP,此前已成功舉辦了四屆,並榮獲了陝西省全民健身最佳賽事評選活動2019年金牌賽事。

本屆風箏節會期兩天,主會場設在咸陽五環廣場,兩個分會場設在統一廣場和咸陽植物園。競賽項目設置有傳統風箏賽、運動風箏賽、挑戰風箏賽、軟體風箏賽和盤鷹風箏賽等5個大項15個小項的比賽。主辦方還搭建了風箏長廊,並舉辦了咸陽市直機關操舞比賽、縣區特色文旅推介、傳統體育嘉年華、美食遊樂嘉年華等系列活動「,體育磁場」引來眾多市民遊客在此打卡體驗。

4月8日上午,隨著咸陽渭河國際風箏節開幕,風箏大放飛表演也在三個會場拉開帷幕,各色主題風箏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風箏藝人上演了精彩的「空中鬥法」,700多隻風箏一起飛舞在咸陽渭水河畔上空,成為一道美麗壯觀的風景線。省內外遊客紛紛拿起手機拍照,攝影師們也舉起了手中的「長槍短炮」留下美好的瞬間。

風箏愛好者慕名而來

陝西民族協會風箏隊的劉保中說:「我是第一次參加咸陽渭河國際風箏節,平時喜歡自己動手做風箏,這次陝西隊、西安隊的好多風箏都是自己親手做的,我也經常到全國各地參加比賽,感覺咸陽這邊的氛圍、環境都非常不錯,希望咸陽渭河國際風箏節越辦越好。」

市民馬女士是一名風箏愛好者,「相比往屆,感覺今年風箏的樣式更多了」。馬女士告訴記者,這幾天的天氣非常好,很適合放風箏,又趕上周末,自己便帶著孩子一起體驗一下放風箏的樂趣。

「我在抖音上刷到這裡在辦風箏節的消息後就趕過來了,我也是第一次看見這麼大型的風箏表演,真的太好玩了,咸陽湖建設得很漂亮,加上這裡有這麼多漂亮的風箏,感覺今天是來值了!」從西安來的遊客李曉芳興奮地說。

打造風箏節品牌展示城市新風貌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風箏節活動現場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處處可見的Logo和吉祥物了,吉祥物取名為「風舞」和「箏箏」,形象生動、歡快喜慶,展現著咸陽人民奮力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的精神風貌。據了解,這也是咸陽舉辦了五屆風箏節以來首次推出Logo和吉祥物,這也代表著風箏節品牌建設邁上了新台階,咸陽風箏文化有了新的載體。

據悉,渭河國際風箏節落戶咸陽已經有5個年頭了,已成為彰顯咸陽文化特色的體育盛會、塑造城市形象面貌的亮麗品牌以及促進開放合作共贏的有力載體。咸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春霄在致辭中說:「我們將秉持『辦好風箏盛會,促進合作發展』理念,廣結四海賓朋,增進團結情誼,深化合作交流,努力把風箏節辦成文化的盛會、友誼的盛會、發展的盛會。淳樸好客的咸陽人民熱忱歡迎一切海內外朋友,在這裡以風為介、以箏為媒,放飛歡樂、放飛幸福、放飛夢想,共謀合作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東周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隋唐時期,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風箏從題材上可分為人物、鳥獸、水族、草蟲、器皿等類別,從結構上可分為硬翅、軟翅、軟板、硬板、龍、立體、動態、盤旋等八類。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概括起來為四個字:扎、糊、繪、放,簡稱「四藝」。2006年5月20日,風箏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李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