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劉伯承對華國鋒提出一個請求:如不同意,我寧願曝屍荒野

歷史尋覓 發佈 2024-01-22T19:43:06.862897+00:00

1976年10月26日,「四人幫」剛剛垮台不久後,華國鋒同志親自來到劉伯承的住所,探望這位雙目已經失明,且臥床不起的開國元帥。

前言

1976年10月26日,「四人幫」剛剛垮台不久後,華國鋒同志親自來到劉伯承的住所,探望這位雙目已經失明,且臥床不起的開國元帥。

據知情者回憶,劉伯承元帥當時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他強撐著病體,向華國鋒同志提出了一個請求。

這個請求不是為了劉伯承和他的家人,而是與劉元帥的老戰友鄧小平同志有關。

當時的劉伯承情緒非常激動,對華國鋒這麼說道:「如果您不同意這個請求,那我死後遺體不進八寶山。讓兒子把我的屍體扔到荒草野地就好了。」

已經失去自理能力的劉伯承元帥,到底向華國鋒同志提出了哪一個請求?

為何這個請求會牽扯到鄧小平呢?

一、劉伯承與鄧小平的戰友情

劉伯承生於1892年,年長鄧小平12歲;劉、鄧二人同為四川人,生肖皆屬龍。

劉伯承與鄧小平相識於1931年的中央蘇區。

那時的鄧小平剛剛來到蘇區不久,雖然此前在廣西、上海、武漢等地實際開展工作,也取得過不小的成績,但與蘇區一些老同志而言,當時的鄧小平資歷尚淺。

不過二人雖初次見面,鄧小平這個後生晚輩就給劉伯承留下了忠誠、和藹的深刻印象。

因為分管具體的工作不同,劉伯承與鄧小平在中央蘇區時並未有實質性的接觸。

二人真正共事,則是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

1937年,劉伯承擔任八路軍129師師長;鄧小平擔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兼129師政委。

或許連劉、鄧都沒想到,二人此番共事時間竟長達13年,「劉鄧大軍」的赫赫威名響徹大江南北。

關於劉、鄧如何率領人民軍隊剿滅敵人的細節,不用過多贅述。

可是在我軍建軍史上有這麼一個現象,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

如抗日戰爭時期,除了劉伯承、鄧小平同為129師師長和政委之外,120師的師長賀龍與政委關向應;115師的師長林彪與政委羅榮桓;包括新四軍軍長葉挺與副軍長項英。

這麼多軍事搭檔在戰爭年代同樣立下過汗馬功勞,但他們都沒有像「劉鄧大軍」那樣,樹立出一支以軍政主官和搭檔名字作為軍隊代表名稱的大軍。

從這個現象不難看出,劉伯承、鄧小平既是軍政搭檔,同時私交篤深。

在抗日戰爭時期,政委鄧小平與師長劉伯承,包括129師副師長徐向前指揮了許多著名戰役。

在戰鬥過程中,劉伯承負責統籌全局,鄧小平負責補充細節,二人相輔相成,彼此配合親密無間。

1940年10月,日軍集中兵力,對八路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令129師處境艱難。

10月29日,陳賡指揮386旅以及決死隊對關家垴之敵發起總攻,日軍36師團崗崎大隊拼死抵抗,導致386旅損失慘重。

這場戰鬥從早間4點一直打到下午2點,戰況十分激烈,陳賡給指揮部打來電話說:因為傷亡太大,386旅有的連隊只剩下10餘人,再不撤下來肯定頂不住。

劉伯承對著電話大聲喊道:「都是無產階級的隊伍,難道我不心疼嗎?」

說完把話筒摔掉。

鄧小平及時拿起話筒,嚴肅地對陳賡同志補充說道:「全局!要從全局出發,不惜一切代價拿下來。打這麼場仗,不可能無傷亡,還是要事先組織好,一鼓作氣,這樣才能減少傷亡。」

從這一例子不難看出,在劉伯承陷入「當局者迷」的情形下,鄧小平能夠從「旁觀者清」的角度,對劉伯承提出的一些軍事意見進行補充。

包括在安撫人心,向基層連隊進行黨政宣傳時,劉伯承也是非常仰仗鄧小平。

可見,在軍事指揮包括宣傳黨政教育方面,劉鄧二人就是129師的旗幟與靈魂人物。

不然的話,129師就不會傳出:天不怕地不怕的陳賡,就怕鄧小平的說法了。

在戰爭年代,因為八路軍包括新四軍經常深入敵後,堅持在腹地與敵人展開周旋作戰。

如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這些高級指揮員也時常身處險境。

劉伯承作為129師師長,他非常關心政委鄧小平的生命安全。

在1942年至1943年的反「掃蕩」戰役中,劉伯承在轉移途中一度情況非常危急,但在突圍後卻關切地詢問鄧小平的情況,命令部隊在途經之處注意聯絡鄧小平。

鄧小平也是同樣如此,只要一有機會就詢問劉伯承安全情況如何。

當得知對方已經安全抵達根據地,這能鬆一口氣。

1946年,彼時的抗日戰爭已結束,蔣介石卻挑起內戰。

這一年夏天,劉伯承、鄧小平率部向隴海路出擊。

正當大軍準備開拔時,劉伯承了解到部隊後勤人員向當地政府要了20多輛大車,用來運載指揮所的通信設施。

可劉伯承調查後發現,只需要5輛大車就能把所有設施運走,後勤人員多要了這麼多輛汽車,轉移過程中肯定會暴露目標。

劉伯承為此大發雷霆,他沒有同鄧小平商量,就立即召集軍區和各中隊幹部開會,對此進行嚴肅批評。

因為這屬於後勤運輸方面的問題,本是鄧小平分管的工作,劉伯承沒有照會鄧小平就立即召開會議,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但鄧小平知道後內情,卻認為劉伯承這件事辦得很對,他在公開發言時堅決維護大局和劉伯承的威信。

1947年的魯西南戰役剛結束,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立即發來電報,讓劉伯承與鄧小平立即率部提前實施戰略進攻,向大別山挺進。

可當時的部隊已經連續作戰近30天,傷亡慘重,既沒有新兵補充,也沒有彈藥和棉衣的補充。

此時從山東地區一躍向千里之外的大別山挺進,部隊到底能否吃得消?

劉伯承與鄧小平卻敏銳察覺到:若不是陝北情況非常嚴峻,毛澤東肯定不會發出這樣電報。

劉、鄧二人立即召開軍事會議,先進行政治動員,然後進行具體的部署,鼓勵廣大幹部樹立起從大局出發的正確決策。

最終,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徹底盤活中路戰局,對於全中國的解放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948年11月,中央軍委決定成立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的總前委;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具體負責指揮淮海戰役。

在淮海戰役進行過程中,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三人輪流值班。

鄧小平主動要求值夜班,就是為了不影響劉伯承和陳毅的休息。

淮海戰役結束後,劉鄧二人率領大軍繼續向西南地區挺進。

新中國成立後,劉伯承與鄧小平留在西南地區工作。

1950年10月,劉伯承辭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等職務,離開重慶,前往南京負責籌建軍事學院的新工作。

至此,劉鄧二人長達13年的工作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1952年,鄧小平從西南地區進京,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常務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副主任。

他們一個在北京從事經濟、行政工作,另一個在南京主持軍事學院的工作。

1958年7月上旬,劉伯承從南京到北京參加軍委擴大會議。汽車剛剛停在懷仁堂,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小跑上前,緊緊握住老戰友的手。

到了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因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導致鄧小平受到錯誤對待,劉鄧二人也是聚少離多。

總而言之,在劉伯承鄧小平共同工作的13年,以及長達50多載的交往過程中,鄧小平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能最大限度地緊密配合與支持劉伯承。

劉鄧大軍,包括劉鄧二人之所以能夠威名遠揚,就是因為劉伯承和鄧小平相互信任,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他們長期共事,相知甚深,劉鄧二人在一起,就像是一座巍峨、威嚴的大山。

二、不讓鄧小平主持我的追悼會,我就曝屍荒野——劉伯承

自從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結束後,劉伯承權力已經被架空,慢慢退居二線。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爆發,劉伯承曾單獨把陳毅叫到家裡問情況。

二位老戰友剛一見面,互相無語凝噎。

劉伯承先是詢問陳毅最近一段時間怎麼樣?陳元帥搖了搖頭,故意岔開話題,接著二人又把焦點轉到了鄧小平的身上。

陳毅通過各方打聽,得知當時的鄧小平日子不好過,他被戴上了「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政治帽子,令劉伯承非常感傷。

不久後,鄧小平被打倒,被安排到江西進行勞動,劉伯承則基本上閉門不出。

1972年1月6日,陳毅元帥不幸離開人世,噩耗傳來,劉伯承精神遭到重大打擊。

這時的劉伯承已經年逾八旬,左眼完全失明,他更加思念自己的老戰友、老夥伴鄧小平。

1973年之後,鄧小平在周恩來總理的支持下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可此時的劉伯承已經喪失思維能力。

1975年,劉伯承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同一年,鄧小平再次被打倒。

雖然思維已經紊亂,但劉伯承還是掛念鄧小平的安危。

1976年10月26日,「四人幫」被粉碎後的第二十天,華國鋒同志親自來到劉伯承的住所,探望已經臥床不起的老元帥。

華國鋒剛一落座,劉伯承就強撐著病體從床上坐了起來,向華國鋒鄭重地提出了一個請求:「我與鄧小平同志工作50多年,我最了解他。

我死後只提一個要求,由小平同志主持我的追悼會,如果不行我決不進八寶山,讓兒子把我的屍體扔到荒郊野外就行了。」

雖然沒有明確記載華國鋒當時有沒有同意劉伯承的請求。

可十年後,即1986年10月7日,94歲高齡的劉伯承在北京病逝;10月14日,在北京萬壽路總後禮堂舉行劉伯承元帥遺體告別儀式,鄧小平率家人最先趕來。

他注視著昔日老戰友的儀容,淚水模糊了雙眼。

1986年10月16日,劉伯承追悼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鄧小平主持追悼會,由胡耀邦同志致悼詞。

同年10月21日,鄧小平寫下了一篇情深意切的《悼伯承》。

在這篇文章中,鄧小平指出劉伯承在軍事學院的建樹,對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具有重大作用。劉伯承是我軍現代化、正規化的奠基人。

另據劉伯承元帥的夫人汪榮華回憶,是鄧小平最終為劉伯承平反的。

從這一系列歷史進程不難發現,劉伯承元帥的遺願已經得到實現,他的追悼會由鄧小平全程主持。

戴在他頭上20多年的「反教條主義」的帽子也被鄧小平親自摘掉。

至於1976年10月,劉伯承為何要向華國鋒提出這麼一個請求,其原因並不複雜。

因為當時的劉伯承已經病入膏肓,老元帥不知自己還能撐多少時日。雖然「四人幫」已經被粉碎,可鄧小平還沒有恢復原有職務,情況不明,一切尚未確定。

劉伯承希望用自己的追悼會,成為鄧小平平反,或者說讓他重新走上工作崗位的一個舞台,一次向公眾露面的機會。

因為1976年周恩來總理病逝時,葉劍英等同志力排眾議,讓鄧小平為周總理致悼詞,算是間接保護了鄧小平,讓反革命分子暫時不敢輕舉妄動。

歸根結底,劉伯承還是希望能力所能及地保護老戰友。同時自己百年之後能讓鄧小平來主持自己的追悼會,更加證明劉鄧二人彼此難以分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