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包容:創新和技術推動性別平等 | 社會科學報

社會科學報 發佈 2024-01-22T20:42:09.789351+00:00

▋治國理政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國際婦女節,聯合國婦女署將今年的主題定為「數字包容:創新和技術推動性別平等」(DigitALL: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or gender equality),聚焦縮小技術創新等領域的性別差距。

治國理政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國際婦女節,聯合國婦女署將今年的主題定為「數字包容:創新和技術推動性別平等」(DigitALL: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or gender equality),聚焦縮小技術創新等領域的性別差距。這一主題與剛落幕的婦女地位委員會第六十七屆會議(CSW67)優先主題「數位化時代的創新、教育與技術變革·推動實現性別平等和賦權婦女與女童」相呼應,強調發展包容性技術創新和數字教育。數字時代如何發揮技術創新以及教育在加速性別平等方面的作用,是各方都需要關注的課題。


原文 :數字包容:創新和技術推動性別平等

作者 | 本報記者 朱 唐

圖片 | 網絡



推動性別平等工作至關重要

性別平等不僅是一項基本人權,而且是世界和平、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和創新是「遊戲規則」改變者。對於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以及這些國家的婦女和女童,尤其是高齡婦女、移民、農村婦女和殘障人士來說,有意義的連結和平等的數字技能及服務獲取渠道尤為重要。這些女性同樣也是數字資源和數字素養最缺乏的人群,我們絕不能讓她們陷入新的歧視和貧困。


儘管過去在婦女權利方面取得的成就顯著,但受社會文化、疫情、戰爭、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實現性別平等的道路依舊坎坷。例如,2022年只有63%的婦女使用網際網路,而這一比例在男性中為69%。到2050年,75%的工作將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相關。現在,僅以人工智慧領域為例,婦女占據的職位只有22%。一項在51個國家展開的研究顯示,38%的婦女曾親身經歷過網絡暴力。在婦女無法上網並且在網上感到不安全的情況下,她們就無法發展必要的數字技能並加入數字空間,這會減少她們從事STEM相關領域的機會。


婦女地位委員會第六十七屆會議(CSW67)聚焦技術和創新領域縮小性別差距,這一主題恰逢其時。因為在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婦女和女孩卻被落在了後面。全球仍有30億人沒有接入網際網路,其中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的婦女和女孩;在全球範圍內,婦女和女孩僅占STEM專業學生的三分之一;在科技行業,男性人數是女性的兩倍,人工智慧領域的女性員工數量更是只占到約五分之一;在科學類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當中,女性的比例僅有3%。


在決策過程中,迫切需要婦女、女孩和其他邊緣化群體的聲音,這些群體在技術領域歷來被邊緣化或完全缺席。促進性別平等的數位技術為全球增強婦女權能、消除數字時代一切形式的差距和不平等以及改變創新生態系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根據2023年版的《聯合國婦女參政地圖》,截至2023年1月1日的數據顯示,不到四分之一的內閣部長是女性,主要在與性別平等和婦女權利相關的政策領域任職,而男性仍然主導著經濟、國防、能源等領域;全球擔任高級政治領導職務的婦女僅占各國國家元首的4.11%和各國政府首腦的3.9%。正因為如此,推動性別平等的工作至關重要。


加速促進實現性別平等的改革

近日,世界銀行發布了《2023年婦女、營商和法律》報告,評估了190個國家在與女性經濟參與相關的八個領域的法律法規,即出行自由、職場權益、薪酬、婚姻、育兒、創業、資產和養老金。這些數據(截至2022年10月1日)為全球在促進法律上的性別平等方面的進展情況提供了客觀的、可衡量的基準。


在就業方面,全世界仍有近24億名就業適齡婦女不享有與男性同等的權利。縮小性別就業差距可以使各國的長期人均GDP平均提高近20%。據研究估計,如果女性能以與男性相同的速度開辦新企業和擴大企業規模,全球經濟收益可達5萬億至6萬億美元。在法律方面,2022年僅記錄了34項與性別相關的法律改革,涉及18個國家,改革數量為2001年以來最少。大部分改革集中在增加父母或父親的帶薪育兒假、取消對女性的就業限制和規定同工同酬方面。要想在報告所衡量的各個領域都實現實質性的法定性別平等,還需要再進行1550項改革。


本世紀頭十年在法定兩性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2000年至2009年出台了600多項改革,2008年一年出台73項改革,達到年度改革高峰。從那以來,改革疲勞症似乎開始出現,特別是在涉及長期既定規範的領域,比如婦女繼承和擁有財產的權利方面。對數據的最新分析顯示,特別是自2000年以來,歷史上法律性別差距較大的經濟體正在迎頭趕上。


目前,經合組織高收入經濟體在婦女經濟機會平等領域得分最高,但發展中經濟體也在繼續推進重要的改革。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去年取得了重大進展,該地區占2022年全球改革總數的一半以上,貝寧、剛果共和國、象牙海岸、加彭、馬拉威、塞內加爾和烏干達等經濟體進行了18項積極的法律修訂。其中,有兩個經濟體表現突出:象牙海岸和加彭。象牙海岸實施了改革,禁止在基於性別獲得信貸方面的歧視,禁止家庭暴力並取消了對婦女就業的限制。加彭繼續沿著去年進行的改革道路前進,使獲得護照的程序達到平衡,並要求同工同酬,取消了對婦女的所有工作限制。因此,53年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這兩個經濟體在婦女、商業和法律指數上的得分首次超過90分。


此外,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中國實行了育兒假政策,印度尼西亞立法保護婦女在就業中免受性騷擾,蒙古要求同工同酬,並引入了帶薪陪產假。中東和北非也通過了一些重大的改革,巴林規定了男女退休年齡的平等,伊拉克禁止在金融服務機構中進行基於性別的歧視,馬爾他為每位父母引入了帶薪產假。要想確保良好的意圖帶來切切實實的結果,即婦女在法律上享有平等機會,全世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剝奪婦女的平等權利不僅對婦女不公平,而且阻礙了各國促進綠色、韌性和包容性發展的能力。


科技是性別平等的關鍵驅動力

從在線學習辦公到技術崗位的快速擴張,數字時代為性別平等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先進技術也帶來了新形式的不平等,並加劇了對女性權利和福祉的威脅。面對不斷升級的全球危機,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是允許技術擴大現有差距,將權力進一步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還是讓技術為更安全、更可持續和更公平的未來發揮作用,為更多人創造福祉?對此,聯合國婦女署列出了四個步驟與努力方向:


彌合數字獲取在性別間的差距,需要更好的數字基礎設施。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報告《衡量數位化發展:2022年事實與數字》顯示,全球網際網路獲取和使用中依然存在6%的性別差距。在全球範圍內,女性更難接觸到金融、技術、勞動力市場和其他關鍵性資源。想要改變現狀,需要的不僅僅是更好的數字基礎設施,而是要解決由性別決定的,諸如經濟負擔能力、用電機會、在線隱私和安全、社會規範、數字技能和識字能力等方面的問題,這將是可持續作用的關鍵。例如,在孟加拉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支持數位化現金轉移社會保障項目,通過該項目,款項將直接匯入受益女性的銀行帳戶,以增強她們的數字與金融包容性與經濟賦權。


支持女性在STEM領域的學習與工作。如果沒有技術領域的鼓勵,女孩最終會缺乏必要的理科知識,從而使她們不太可能表達對此類工作或研究的興趣。在STEM領域,依然存在較嚴重的性別刻板印象及過時的社會觀念,這些都進一步阻礙女性接受STEM教育並參與相關工作。對此,聯合國婦女署阿拉伯國家區域辦事處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了系列活動,面向12至30歲的年輕女性介紹如何編碼和構建機器人,旨在激勵和吸引STEM方面的年輕女性,並提高她們對新興技術領域可能的職業興趣。在肯亞、盧安達、坦尚尼亞和烏干達,已有數以千計的女童從相關的數字技能教育和指導計劃中受益。


創造更多性別變革型的技術創新。技術為人類服務,當女性被排除在科技和創新領域之外時,數字工具無法滿足「她」的需求就不足為奇了。創造更具包容性、更少偏見的技術,意味著在設計新的數字工具時,要更多關注邊緣化群體以及社會科學家、人權專家的聲音。監管改革不能只靠科技部門,政府需要介入,強調公司的責任,授權性別影響評估等監督機制,並確保數據使用的透明度。在政策層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於2023年2月召開的「可信網際網路」會議奠定的堅實基礎之上,將性別平等作為正在制定的數字平台監管指導原則的明確重點。女性必須成為數字經濟的一部分,以防傳統的性別偏見在工業4.0時代繼續存在。


針對婦女和兒童的網絡暴力問題亟需解決。隨著科技產生新的暴力形式,現有的部分法律框架內已不再適用,甚至對於網絡暴力,全球暫無統一的規範和評判標準。網絡性別暴力(與所有形式的性別暴力相同)的報告嚴重不足,只有約25%的女性會向發生暴力行為的平台報告,甚至只有14%的女性向保護機構報告。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於讓數字領域成為對女性來說更安全的所在。例如,通過「婦女促進人工智慧倫理」網絡,並且在《人工智慧倫理問題建議書》的基礎上,促進科技行業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47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促進性別平等是實現繁榮的關鍵 | 社會科學報

平等議題:尋找消除不平等的新路徑 | 社會科學報


關鍵字: